彝族凤姓

2013年07月02日 | 阅读:1237次 | 关键词:

       金沙江畔,群山绵延,流水滔滔,千百年来,世居金沙江沿岸的古老民族——彝族,在这块神奇秀美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开疆拓土,繁衍生息,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而说到金沙江两岸的彝族文化,无法挥去的,便是武定罗婺彝族凤氏家族曾写下的辉煌。   武定一词始见于元朝,系彝语音译词,其由来出自罗婺部。“武”是“婺”的音转,“定”为“甸”之谐音。意思即“罗婺部居住的大甸”。从彝文典籍《罗婺姻亲史》、《那氏家谱》、彝文摩崖石刻《罗婺盛世铭》父子连名世系看,罗婺凤氏土司及其后裔那氏传了64代,近两千年。由于罗婺在该部族的发展历史上影响最大,其后裔世代亦自称罗婺氏族。   隋唐时期,罗婺部落逐渐兴起,成了地方统治者,为“三十七蛮部”之一。   宋淳熙年间,大理段氏举土酋阿而为罗婺部酋,子孙相继袭其职,地位日益显赫,“雄冠三十七蛮部”,公元1255年,忽必烈南征云南,阿而曾孙矣格率部归顺,被授罗婺万户候,辖禄劝、元谋、武定和四川会理一部分地区。1271年后,元朝改罗婺部为北路土官总管、武定军民府土官总管,授武德将军,辖区扩大到贵州普安。至元7年,罗婺土官升云南中书行省参政,“武定”一词始见于文献。   明朝是罗婺部落凤氏土司最兴旺的时期,也是由兴盛走向没落的时代。期间发生了许多大事,又由于史料的缺失,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关凤氏土司兴亡的种种神秘传说。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