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氏世家之《一门辉煌六百年》

2014年02月11日 | 作者:百姓通谱网 | 阅读:1786 | 来源: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段氏世家之《一门辉煌六百年》

一双枯瘦、不住颤抖的手,在破旧、布满灰尘的大门上摸索了半天,终于把那把钥匙插了进去,扭动了几下之后,快要生锈的铁锁艰难地弹开。

2013713日,大理段氏的后人,如今依然在段思平故居居住的73岁的段家“联”字辈的段联苏老人,为我打开了段氏祠堂。

可以说,在整个中国,极少有哪一个家族,能像大理段氏一样,从唐朝一直到元朝末年,横跨三个朝代,拥有600余年极富极贵的辉煌。

而大理段氏的传奇,还不仅仅在于段氏在600年的富贵荣华,更在于段氏一门在武学、佛学上的种种传奇。

金庸先生在小说中,把段氏家传武学一阳指和六脉神剑等神功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无限神往;而大理国段氏十位国君不爱龙椅爱青灯,甘愿禅位为僧的故事,更让以名利作为终极目标的现代人难以思议。

然而,这个辉煌了三个朝代、富贵了600年的庞大家族,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的故居——大理市喜洲镇文阁村(以前称阁洞塝村)现在遗留下来的唯一的一个祠堂,段氏宗祠,已经与段氏族谱一样,破败不堪。

虽然大理段氏的历史,曾使得后来的商业项目“天龙八部影视城”日进斗金,以及已经开工建设的“大理王宫”项目也将以亿元为单位的盈利,使得某款电子游戏风靡网络,但对于真正的大理段氏后裔,那一段辉煌的历史,好像真与他们没什么关系。

仅仅就只是一段历史而已!

昔日的皇族之后,《大理太和段氏族谱》中的第20世、73岁的段联苏老人,年轻的时候并没有学到段氏的武功绝学,也没有继承到段氏的珍宝财产。他去当了东川一个矿山短期的工人之后,回到老家,挥起锄头,刨地到老。

当他用粗糙、枯瘦、干遍农活的手为我推开段氏宗祠破旧的大门的时候,一股发霉的灰尘和空气迎面扑来,呛得我连连咳嗽。

很显然,这已经是一个快被遗忘了的地方,连同大理段氏的辉煌,都如那本破旧的族谱,几乎没有什么人想得起去翻阅。

大理段氏得国之前,关于大理段氏的记载少之又少。

但是,从仅有的史料还是可以看出,早在南诏阁罗凤时期,段氏家族已经在南诏国的政坛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的大理地区,段、高、杨、赵、李、董都是大姓,均属当地的名门望族。

大理段氏立国前的一世祖名叫段俭魏,刚开始时候,段俭魏是南诏王阁罗凤的大将军。

此时的南诏,受封于唐朝,服从唐朝皇帝的统治。36岁的阁罗凤于天宝七年即位,然后去拜见唐朝的剑南节度使留后、云南都督李宓。他路过白崖的时候,云南太守张虔陀接待了他。阁罗凤有个习惯,出行都会带着一位夫人。此次他带的是自己的爱妃元贞夫人。

这位元贞夫人既然深受阁罗凤喜爱,当然貌如天仙,而张虔陀刚好是个色鬼,加上他是中央王朝的官员,对阁罗凤这个小小的藩王并不放在眼里,于是,他将阁罗凤灌醉后,闯入元贞夫人的房间,把她强奸了。

第二天阁罗凤知道后,大骂张虔陀,没想到,张虔陀不但丝毫没有愧意,还对阁罗凤尽情羞辱。

阁罗凤大小也是个王,又是个少数民族,当然也有点脾气,立即带着从人返回南诏国的都城太和城,召集兵力,讨伐张虔陀。后者虽然色胆包天,但没什么真本事,一战之下,张虔陀大败,张战败后自杀。阁罗凤乘胜追击,占领了姚州等地盘。唐王朝随后派鲜于仲通率兵十万,前来攻打南诏国。

大兵压境之下,南诏的大将军段俭魏出场了,南诏王阁罗凤派他和王子凤伽异迎战唐军。

段俭魏在军事上是很有一手的。当他获悉唐军从漾濞翻越苍山西坡,欲从佛顶峰过来,直逼太和城的时候,就提前伏兵于苍山斜阳峰和马耳峰之间的母猪箐,这也是唐军的必经之地。当日唐军浩浩荡荡杀到,早已经埋伏好的段俭魏指挥南诏士兵,用巨石、毒箭射杀唐军三万余人,俘虏一万余人。

十万唐军,还未看见南诏王城,就已经折损近半。随后,段俭魏又亲率部队夜袭唐军,杀唐将二十余员,诛唐军近万。唐军主帅鲜于仲通在四名随从的保护下,侥幸逃脱。天宝十三年,唐朝派李宓率兵十万,再次前来攻打南诏国,李宓长子李贞元是当时的副总兵,他率军从江尾杀奔而来,不料,在沙坪遭到了段俭魏和凤伽异的水旱夹击,三万唐军全军覆灭,李贞元中箭后投江自杀,为随后歼灭李宓创造了基础。

南诏与大唐之间的天宝战争,以南诏胜利而唐朝惨败结局,并从此导致唐朝每况日下,最终覆灭。在此战中,大理段氏始祖段俭魏首立大功。南诏王阁罗凤因其功大,将他升为清平官,即南诏国的宰相,并世袭六代。此后的几代段氏,因为国家太平,并无可以圈点的表现。

但是,可能连段俭魏自己的没有想到过,他主要参与的南诏与唐朝的战争,除了为自己这几代人获得了世袭清平官的荣华富贵外,竟然还为其后人建立的大理国赢得了三百多年的和平。

大理国建立后,段氏统治者曾多次主动与宋朝建立藩属关系。后来宋朝大将王全斌向宋太祖赵匡胤进献地图,也力主进兵云南。然而,宋太祖鉴于唐祸,认为乌蛮白蛮太凶残,导致唐朝的最终覆灭,因而不想再与大理国发生关系。赵匡胤用玉斧在地图上沿着大渡河划了一条线,道:“此外非吾所有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宋挥玉斧的典故,也因为这,大理国得以和平三百年,此是题外话。

直到段思平。

段思平的身世充满传奇色彩。

如今大理一些村落的本主庙,以及白王庙里,都供奉着段思平像。这些神像,或英俊,或威武,但都香火不断,白族群众三天两头都会去磕头烧香,请求保佑。

段思平的母亲阿垣是大理喜洲院塝村人,后嫁给南诏清平官段宝隆,但一直没有身孕。后来,她有一次过江,水中忽然飘来枯木,触渡船。而这枯木还有奇异的香味,阿垣觉得奇怪,用手去摸那枯木,结果,枯木化为一条细线一样的金龙,钻入她的衣袖。当晚,她梦见金龙从袖中出来,变成一个英俊的男子,同她发生了性关系。随后,她有了身孕,并生下了段思平。阿垣生下段思平后,那男子送来黄龙剑、《紫宫演法秘录》和龙宫铁券等三件宝物,说可以帮助段思平今后当王。

段思平所处的年代与其几代先祖不同。他成人的时候,原南诏国的辖地,已经成为乱世,各种政变、谋杀层出不穷。

公元902年,南诏清平官郑买嗣发动政变,杀戮蒙氏王族八百人,并自立为君,改国号“长和”,南诏政权崩溃。公元929年,东川节度使杨干贞消灭郑买嗣,立清平官赵善政为王,国号“天兴”。第二年,杨干贞废赵善政,自立为王,改国号“义宁”。

此时已经是通海节度使的段思平,因为其才华横溢,成为杨干贞追杀的目标,因为杨干贞认为今后段思平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想要先下手为强。但是,段思平修习《紫宫演法秘录》,能召唤百兽供己驱遣,加上他本人武艺高强,智计过人,屡屡逃过毒手。

后来,段思平在军事董伽罗的帮助下,借兵于东方三十七蛮部,于公元937年进攻大理,讨伐杨干贞。

当时,段思平进攻大理,由于杨干贞的兄弟杨昭据龙尾城之险,守西洱河,段思平的军队一度受阻。段思平无奈,请出龙宫铁券,置入金盘,顷刻,盘中现一龙女,建议段思平分兵两路,一路从海东绕到江尾,进攻龙首关。当晚,龙尾关滂沱大雨,而海东滴雨未下,段思平顺利到达江尾,并攻下龙首关,随后攻占当时的国都叶榆城(今大理古城),诛杀杨昭。义宁国王杨干贞连夜出逃,跑到鸡足山,被一梵僧救下,为其落发,并赐法名大悔。

此时是938年,灭了大义宁国之后,44岁的段思平正式即位,国号大理,成为大理国的开国皇帝,号神圣文武皇帝。公元939年,段思平在鸡足山遇到已经出家的杨干贞,得知其法号“大悔”,并日夜忏悔之前的罪孽,于是,段思平赦免其罪,后大悔和尚坐化于峨眉山。

938年段思平建大理国开始,大理段氏家族真正走向了富贵的巅峰。

大明帝国的铁蹄摧毁了段氏几百年的辉煌

大理段氏自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到元朝入侵,大理国亡,历时315年,经22帝。

作为一个由诸多少数民族、共计37部组成小国,能维持这么长久的稳定统治,而且国内政局没有发生过剧变,实属罕见。

这一方面是由于宋太祖鉴于唐祸,挥玉斧将大渡河以西的领土,从大宋王朝的版图上划了出去,没有对大理国加以刀兵;另一方面,是大理国从国王开始,一直到庶民,举国信仰佛教。信仰佛教之人,极少有暴戾之气。因而,在大理国期间,几乎没有那一代国王的统治残暴到了会引起人民的反抗,也没有哪一次王位更迭引发宫廷血案。即便期间大清平官高升泰短暂称王,也是以禅位的方式实现的,并没有诛杀一个人。

外无强敌,内无乱贼,客观上给大理段氏的统治创造了一个好的环境。加上段氏家训要求皇族必须兼备文、武、德三方面,尤其作为皇子,未来的国王,在这三方面更要出类拔萃。这样选拔出来的每一任国王,都进一步促成国家的发展,以及段氏家族的繁荣。段氏家族的子孙,也先后被派到了各个属地进行统治。

这期间,大理政权在大理遍修佛塔、寺院,在经济上,与宋朝进行边贸,在文化上,也与宋朝进行比较紧密的交流,客观上促进了大理的发展。

直到南宋理宗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元朝忽必烈亲率二十七万大军扑向大理,并出奇兵翻越点苍山,攻大理城。此战极为惨烈,段兴智和清平官高泰祥率军与元军死战,元军战死八万余人,因瘴气中毒死五万余人,而大理国军队死伤也达六万人之多,已经无力再与元军抗衡,大理城也被元军攻下。于是,大理末代国王段兴智被迫离开大理直奔姚州(今楚雄),并企图在姚州整兵再战。然而,因为元军自苍山出,居高临下,大理军心民心皆已溃散,段兴智只好奔昆明。后来段兴智被俘,送到无为寺翠华楼。忽必烈学诸葛武侯治夷之策,亲自为段兴智解傅安抚,令其为摩诃罗嵯(意为王),仍然负责总管大理。从此,段氏成为大理世袭总管,存续300余年的段氏大理国宣告灭亡。

段氏大理总管历经十一世,对于元朝维护对云南的统治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末世总管段明,在明军傅友德、沐英、蓝玉等攻到大理、重兵压境之时,还反复要求效仿唐宋,大理作为大明王朝的藩属之国。其时明朝军队几乎已经扫平四方,大理也指日可下,自然不会答应段明的要求。于是,段明又给傅友德下战书,大谈天宝战争中唐朝军队的下场。这激得傅友德大怒,派沐英、蓝玉分兵几路,攻入大理。虽然段宝的军队也经过殊死抵抗,但终究实力差距太大,很快就溃退。

明军攻占大理后,不但在大理城中烧杀抢掠,还对段氏家族进行了屠杀。于是,幸免于战争的段氏族人,有的改姓“短”,有的改姓“杨”,有的改姓“殷”,有的避祸他乡。而作为段思平故居所在的文阁村,被明军夷为平地,村后的莲花山,则因为被当做是段家的龙脉,要破风水,被削去了整整一个山头。

不过,也许是在大理这个妙香佛国造孽太多,当时攻占大理后烧杀抢掠、并实行文化灭绝政策的明朝将军蓝玉,并没有得到善终,而是因要谋反被朱元璋诛杀,然后将蓝玉的皮剥下来,全国巡展!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蓝玉的报应终于到了,甚至只要与蓝玉有过交往的大臣,也很少有人能幸免!

大理段氏从南诏开始,一直在云南地区掌握实权,直到明朝军队的铁蹄来临,命运这才来了一次大转变。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因为明军的打击,段氏家族显得一蹶不振。

今天段氏后人段联苏每次谈起这些事,依然忍不住顿足伤感。

昔日皇族,今日农民

明朝在攻克云南后,在大理实行了文化灭绝政策。

明军将大理所有有文字记载的书籍全部收缴后,付之一炬;而大部分有关南诏和大理历史的碑记木刻,也尽可能砸毁,并要求民间必须以汉语交流。

在这样的情况下,辉煌了数百年的大理段氏,自此,大部分族人被诛杀,剩下的一部分人在四处逃命,所以,段氏家族的族谱,从此被切断。直到洪武后期,朱元璋下令赦免段氏,段氏的后人,才陆续回到老家,重新建设家园。

据段联苏介绍,直到明朝正德15年,段氏一位名叫段德贤的后人,来重新起草大理段氏从明朝开始的族谱。段德贤曾任山东昌平州吏目,他的三个儿子也是举人。另外,根据族谱记载,段德贤生性正直,后弃官回乡。此时的段家人丁重新变得兴旺。

因为有很多段氏后人,在明初征服大理的战乱中,或死或逃或隐,已经难以追根溯源。

所以,这本修于明朝,如今看已经泛黄而且开始破烂的族谱,已经无法与大理末代总管段明一代相接,而是从段连胜开始。即便如此,这本修订于正德年间的族谱,对于段氏各代的一些情况,都简言而概之;对于元末明初的一些大变故,更是讳莫若深。

段氏的后人,据专家考证,有在通海的,有在宜良的,有在省外的,也有在大理的。但文阁村的段氏支系,基本可以确定是段思平后人无疑。

在文革以前,除了大理段氏的族谱之外,段联苏家里珍藏的字画、古籍颇丰,但到了文革的时候,一批又一批的红卫兵来抄家,把家里的这些珍藏全部抄出去,烧毁。段联苏曾经抱了两大捆字画,用稻草将字画捆在中间,藏在外面。但后来经不住红卫兵的反复折腾,生怕引来祸端,最终,自己将这些字画找出来,找了一个僻静之处,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

烧完之后,段联苏忍不住,大哭了一场。

明朝平定下来之后,朱元璋赦免了大理段氏,于是,段氏逃亡各地的、隐姓埋名的一些后人,又陆续回到了文阁村。历经多年之后,段氏族人自发筹钱,在村口立了一块“段思平故里”的石碑。

文阁村的这一支段氏,在村中还有一个段氏宗祠。文革期间,这个祠堂,被村里拿出来,作为村中的小学,一直办到本世纪初。当时,段氏宗祠里,写有段氏谱系的木牌,全部被学校拿下来,重新刷成黑色,然后挂在墙上,当成黑板用。后来学校搬走后,段氏族人将祠堂外面的一块土地卖掉,筹集来的资金,将快要倒塌的祠堂大殿修缮了一次。但是,现在祠堂的左右厢房,都已经快要倒塌。

段联苏介绍,现在很多族人都各自奔忙,没有保护祖先遗产的观念,大家既不愿出钱也不愿意出力,这个看着快要破败的宗祠,要维修非常困难。

他曾经专门给政府写报告,请求开发文阁村,修缮和保护段氏宗祠、本主庙等。他至今喜欢用繁体字,按古代的竖行风格来落笔,这份报告亦是如此。但直到今天,该报告依然如泥牛入海,没有任何回音。倒是有许多机构和学者,对他家保存的段氏族谱感兴趣,经常来采访他。后来还有人送了他一个箱子,用来保管段氏族谱,以免毁坏。

73岁的段联苏对文阁村的段氏后人,在最近几十年,一直没有出大人物而感到遗憾。段联苏有一个哥,是个普通公务员。段联苏年轻的时候,曾经在东川一个矿山,当过技术员,后来家里没老人照顾,辞职回来,当起了农民。

他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在省建筑安装公司,另一个在昆钢上班,还有一个在家务农。两个女儿嫁出去,靠卖喜洲粑粑维持生计。

段思平故居文阁村的这一支段氏后人,曾在明后期到清朝期间,出过几位官员,但这些官员的身份地位,已经远远无法跟唐宋元时候的段氏先祖相比。而如今的段氏后人,也大都是农民,其中偶尔也有公务员,但是,一直没有成大器者。

段联苏不住抱怨,现在在喜州当农民都当不成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南边到周城,北边到喜洲,今年总不下雨,哪怕是大理坝子到处都下雨,就是这块地方不下。他怀疑,是不是有人打冷弹所致?

在当年段思平看来,干旱不是什么大事,只要他拿出龙宫铁券,请出龙王,就能给大理普降甘霖。但是,作为段联苏,这位挥起锄头干农活的73岁的皇族后代,只能抱着颤抖的双手,仰望参天,哀叹农民难当。

只有祠堂中,经段联苏修正过的一副对联,还勉强能感受到这个家族曾经的辉煌:“唐而宋宋而元经七百有九十二年从始祖唐初叶至滇西卜宅洞滂树丰功建伟业遗教后胄世裔代代慈恭孝友,生而子子而孙合二十与二十一世庆同堂点儿孙绕于膝安居莲麓创文德兴仁孝传谕世代儿孙时时礼乐诗书。”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