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氏得姓始祖——共叔段

得姓始祖

2013年05月29日 | 阅读:4193次 | 关键词: 段氏得姓始祖

春秋时期,郑武公妻子武姜生长子寤生时,难产以为怪,遂不喜欢;生少子叔段时顺利,且叔段生的一表人才,很讨武姜欢心,于是请求郑武公立叔段为太子,郑武公以长幼顺序没有答应。郑庄公寤生即位后,武姜请求把制(今河南汜水)封给叔段,郑庄公不同意,而把京城(今河南荥阳)封给弟弟,人称“京城太叔”。太叔恃母爱,并以武姜为内应公开招兵买马企图夺兄之位,就在他一切准备就绪即将行动时,早有防备的郑庄公先发制人,突袭京城,大败叔段。叔段逃到共(今河南辉县),时称共叔段,其子孙为了与郑国王室有所区别,以王父字为氏,是为段氏。今段氏一族皆奉共叔段为得姓始祖。

据史籍《左传》、《史记》记载,黄帝后裔周武王第十一代孙姬友郑桓公保护周幽王,死于王事,姬友子姬掘突继位,是为郑武公。武公十年娶申侯之女武姜,武公十四年生大儿子叫“寤生”,因难产,姜氏受了惊吓,对他不喜欢,武公十七年生小儿子叫“段”,人称“叔段”。叔段仪表堂堂,勇武善射,甚得姜氏偏爱。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44年)郑武公得了重病,武姜请求立叔段为太子,武公认为寤生无过,不可废长立幼。不久,郑武公逝世,由寤生继承了君位,是为郑庄公。于是武姜又请求庄公把制(今河南汜水)作为姬叔段的封地,郑庄公不同意。庄公元年(公元前743年),郑庄公把京(今河南荥阳)作为叔段的封地,人称京城太(通大)叔。由于武姜对叔段的偏爱,郑庄公与共叔段和武姜之间产生了矛盾。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借故叔段“将袭郑”而伐之。叔段不敌从京地逃到鄢地(今河南鄢陵县北),郑庄公又出兵鄢地。在鄢地,叔段兵马溃散,又逃到共地(今河南辉县),在共地落脚,人称“共叔段”。因“共”通“恭”亦称“恭叔段”。

然又据《诗经》记载,共叔段是深受后人赞颂的,从《诗经•郑风》的首篇开始看起:《缁衣》是称赞郑武公做官称职的诗,称他敬重贤才,又赞扬武公之妻贤慧;《叔于田》中称共叔段“洵美且仁”、“洵美且好”、“洵美且武”。说明他治理京邑,政绩颇著,故得民心而众望归之,是人们从内心深处发出的赞美之词。《大叔于田》中说共叔段赤手空拳活捉猛虎的勇敢行为,人民发出了“将叔无狃,戒其伤汝”的内心呼喊,关爱之心,溢于言表。他又将狩猎所得的猎物派车卒“献于公所”,说明他对国家的忠心;《清人》是写郑庄公伐京时大兵压境的情景;《羔裘》通过对羊皮袍子润泽漂亮的描写,用来赞美叔段正直为公舍命的气节、威武刚毅弘扬正义的品格,才德出众,国家贤俊;《遵大路》写叔段离开时与国人的恋恋不舍,这五首诗完整地叙述了叔段事件的全过程,从中我们看到了与“左传”所记载完全不同史实。

同是叔段,《左传》和《诗经》记载为什么截然不同?这不同的原因是:郑国是春秋初期新建的诸侯国,郑庄公继位才十四岁,如此年龄的他如何面对权臣治理好建国不久且人心不稳的国家?当然母亲是他靠山,弟弟年龄虽小(十一岁)但他是庄公最信赖的助手,此时母子三人相依为命。庄公对外为了防止外敌入侵,对内为了威慑权臣,因此他把弟弟封在京,并嘱咐他修筑城墙,练兵习武,兄弟俩互相依靠,叔段全心全意帮助庄公治理郑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叔段不仅英武潇洒,而且品德高尚,文武全才,治国才能凸显出来。他不仅在封地修筑坚固的城池,还拥有训练有素的万余甲士,而且为郑国训练了大量军队,郑国实力大增,叔段立下汗马功劳,深受百姓爱戴,因此《毛诗·小序》称:“叔处于京,缮甲兵以出于田,国人悦而归之”。然而叔段此时在朝中树大招风,招人嫉妒,暗中中伤叔段者有之,拥立叔段为君者亦有之,此时郑国又处于危险之中,叔段为了郑国的长治久安、为了兄弟的情谊、为了人民不受生灵涂炭之苦,他毅然离开了郑国,所以孔颖达认为鲁史旧文对叔段一事的记载是“郑伯之弟段出奔共”,是孔子把它改成了“郑伯克段于鄢”,所以《左传》里记载此事不可靠,而《诗经》记载才是真实情况。以下八点可以作为佐证:

一:《左传》的作者左丘明(公元前556--451),他记载二百多年前发生的郑庄公与共叔段一事,所依据的史料是郑国记载的史料,该史料是郑庄公钦定的,真相被掩盖。左丘明世代为史官,有“史官之德”,不能改动郑庄公已经“定案”的历史,因此他在记载此事的结尾表明:“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二:京襄城遗址证明叔段是位才德出众的官员。经叔段指挥建造的京襄城的城墙至今依然存留7米多高,历时2700余年巍峨屹立,由此看来,做为京城的主人叔段的工作是非常称职的。这段城墙是遗留在中原大地上屈指可数的一座春秋时期城池遗址,现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从叔段落脚共城(口辖)看,说明他品德高尚与邻国关系处理得当。因郑国与卫国是邻国,叔段封地与卫国接壤,叔段离开郑国到卫国,卫君敬其贤,赠共地容身,这说明叔段与邻国关系处理妥当。

四:《左传》记载庄公与叔段作战路线是不合理的。叔段封地京在郑国都城(今新郑)西北,而鄢(今鄢陵)在郑都城东南。叔段文武双全,国人悦而归之,其封地已苦心经营二十二年,城池坚固,训练有素甲士愈万,公子吕率二百乘兵车(每车十人)能有所作为吗?假如叔段战败他朝都城方向去岂不是自投罗网,鄢地非自己地盘,奔鄢何为?所以这个作战路线是不合理的。

五:从掘地见母看,说明叔段离开郑国是母子三人为了郑国长治久安而商量好的。从诗经中的《缁衣》可以看出庄公、叔段的母亲颇贤,是顾大局识大体的,哪会有偏爱?如果像《左传》记载姜氏偏爱叔段,她会原谅庄公吗?会有其乐融融的母子见面?而其后,《左传》记载郑庄公于鲁隐公十一年说:“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其糊口于四方。”这亦说明庄公和叔段没有开战,是叔段主动离开郑国的。

六:从郑庄公后来“小霸”看,叔段是无辜的。实际情况是兄弟俩根本没有开战,如果真的打起来,不论谁胜谁败,郑国元气大伤,不可能有以后的郑庄公“小霸”。

七:从庄公善待叔段后代上可以看出叔段是清白的。共叔段有记载儿子如公孙滑、公孙阏、公孙仲、公孙获等。假如叔段犯了“将袭”谋反罪名成立,按当时律令应是“诛三族”之列,从其结果看,叔段五月离开郑国只带走公孙仲,而公孙滑、公孙阏、公孙获留在郑国,时人称郑国“三公孙”。公孙滑离开郑国也没有带走儿子公父定叔。公孙仲随父在共地居住,后以共为姓,称共仲。后来郑庄公赐共仲姓侯(侯姓始祖)。公孙阏,字子都(都姓始祖),绝世美男,为郑国将军。公孙获,为大夫,派驻许国。公父定叔是共叔段长孙,郑厉公一世卿。公孙定父,公父定叔之子,为郑襄公时大夫。从郑庄公对共叔段之子孙的安排看,可显示共叔段是主动离开的,而郑庄公愧对弟弟,用善待弟弟子孙来弥补对弟弟的亏欠。

八:从郑厉公迎接公父定叔(公孙滑之子)回国看,既是郑厉公对叔父共叔段的敬重,又是教育后人要团结,不要内讧。郑厉公是郑庄公的儿子,而公父定叔是共叔段的孙子。厉公执政后说:“不可使共叔无后于郑!”,并在最吉利的十月迎接公父定叔回国,公父定叔回郑以后以王父字为氏,称“公孙段氏”。

综上所述,《左传》里所记载的郑庄公与共叔段一事是不可信的;而《诗经》记载才是真实的。共叔段是无过错的,应还叔段一个清白。“孝母、尊兄、爱民、敬贤”才是真实的叔段,我们段氏后人有这样一位开姓始祖倍感自豪和骄傲。祖先您那“洵美且仁”、“洵美且好”、“洵美且武”永远为后代所传诵。

(九十一世孙湖北英山兆雄立志,河南固始茂连整理编写)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