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氏始祖东迁考

2013年04月07日 | 阅读:1022次 | 关键词:

在《丛氏族谱·姓源考》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丛氏世居文登,其先业辽远,故未易考据,然溯窮其自始金氏。柳林先塋碑刻有讳永者,乃汉左相金文靖公日磾四十五代孙也。魏黄初元年,吾始祖以汉旧勋苗裔避乱,自京兆万年东迁浮居,晋泰始初至不夜丛家岘改丛姓以名岘焉。不夜者文登之故名。岘由丛姓名也,文登有丛姓自此始。』

    读上文之后有两点发人深思。其一,为什么汉的旧勋苗裔就要避乱?其二,金氏东迁至文登后,为什么要改金姓为丛姓?

查黄初元年(公元二二○年),是汉亡魏立之年。在此之前,后汉献帝刘協,是一个挂名的皇帝,汉已名存实亡,魏王曹操代汉既成事实。此年曹操死,其子曹丕废献帝自登基,是为魏文帝。

这一更朝换代的大事件,并没有经过什么兵戈动乱,对汉的旧勋苗裔也没有采取什么敌对行动。此时之乱只是魏、蜀、吴三国之争的兵乱,这时对汉的旧勋苗裔也无什么影响。所以就更觉得金氏以汉旧勋苗裔避乱东迁,改金姓为丛姓的原因不明。

阅《三国志·魏书》在《武帝纪》中有这样一段注錄:《三辅决錄注》曰:『时指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公元二一八年),京兆金祎,字德伟,自以世为汉臣,自日磾讨莽何罗,忠诚顯著,名节累葉,睹汉祚移,谓可季兴,乃喟然发愤。遂与耿纪、韦晃、吉本、本子邈、邈弟穆等结谋。纪字季行,少有美名,为丞相椽。王甚异之,迁侍中,守少府。邈字文然。穆字思然。以祎慷慨有日磾之风,又与王必善,因以闲之,若殺必,欲挾天子以攻魏,南援刘備。时关羽疆盛,而王在邺,留必典兵督许昌中事。文然等率亲人及家僮千余人,夜烧门攻必。祎遣人为内应,射中必肩。必不知攻者为谁?以素与祎善、走投祎,夜唤德伟。祎家不知是必,谓为文然等,错应曰:『王长史已死乎?卿曹事立矣!』必乃更他路奔。一曰:『必欲投祎,其账下督谓必曰:「今日事竟知谁门而投入乎?」扶必奔南城。会天明必猶在,文然等衆散,故败。后十余日必竟以创死。』

《献帝春秋》曰:『收纪、晃等将斩之。纪呼魏王名曰:「恨吾不自生意,竟为群兒所误耳!」晃顿首搏頰以至於死。』

《山阳公载记》曰:『王闻必死,盛恕,召汉百官诣邺,令救火者左,不救火者右,衆以为救火者无罪,皆附左,王以为不救火者非助乱,救火者实贼也,皆殺之。』

《通鉴辑览》,也说:『少府耿纪,字季行,秉元孙,司直韦晃,太医吉本,吉氏周尹吉甫之后等起兵讨曹操,不克死之。时京兆金祎,字德伟,日磾之后,自以世为汉臣,乃发愤与纪等起兵,欲挾天子以伐魏,南援刘備,不克死。』

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公元二一八年),离金氏东迁也就是曹丕即位的黄初元年(公元二二○年),仅一年之隔,我認为金氏东迁与此事件有关重要的关联。

   《人名大辞典》在耿纪、韦晃、吉本的条下,皆言事败被夷三族。

古时,犯了谋反之罪者,都要诛连三族的。金祎被殺虽未言夷三族,当不会受到例外。

    据推断,虽不知金祎时为何官职?但他和他的家属,或一部分,在发事时居许昌。因为王必受伤后欲投金祎家,在门外呼唤金祎的字名。證明了金祎及其家时在许昌。《魏书》和《通鉴辑览》等很多史料中,都强调了金祎为京兆人,可以说金袆及其家时在许昌,其三族之人仍居京兆。这和《丛氏族谱》中所言,其始祖金姓,由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之北)因避乱东迁……。其姓氏和地名都相吻合。可以联想到,当时许昌事发而败,金祎被殺而诛三族。其京兆的三族人怎不驚恐?况且魏王曹操盛恕!命汉百官到邺(曹操的封地,后为魏都,故城在今河南临章县西)借在发事中救火和不救火者殺了一大批汉臣,从而镇压了忠於汉室的官勋,大开了殺戒。身为此事件的主谋者之一金祎的三族之人,闻讯怎能不设法避乱?確切的雨应为避难或逃难。可以肯定,金祎反曹事件是金氏东迁的主要原因。但有一点要说明,就是事件和金氏东迁的年时不附,相隔一年。我认为这不会否定了此事件和金氏东迁的关系,因为金祎出事后,其京兆三族之人,虽会马上作出避难的决定,但不一定马上作出东迁逃难的决定。因为他们对除曹兴汉还抱有一线的希望,加上京兆为汉故都之地,也是汉的舊勋集居之地,金祎的三族之人中,有先辗转於长安附近是可能的,也是有其条件的,待到曹丕代汉建号黄初之时,才决定东迁是在情理之中之事。

东迁自魏黄初始,经过了四十五年的展转,过着浮居飘漂的生活。这期间他们是曹魏的罪人,肯定是要隐名埋姓的。至晋泰始初,才到了胶东半岛之东端文登的丛家岘,改金姓为丛姓。其时司马炎已逼魏元帝曹奐让了国,晋已代魏了。金姓不改为丛姓也无什么危险了。但因地处东陲的文登,待改朝换了代的消息到达后,其金姓已改为丛姓了。

还有一点需要考证,就是金姓改丛姓和丛家岘这一地名的关系,是金姓以丛家岘地名命丛姓呢?还是金姓改为丛姓后命丛家岘这地名呢?《丛氏族谱》中说:『……泰始初至不夜丛家岘,改丛姓以名岘焉。……岘由丛姓名也。』就是说,金姓改丛姓后以姓而名丛家岘地名的。我认为此说可能有误,因为古时的姓氏多因国、因官、因地而取,因地而取姓者尤多。况且金氏到达文登后,如无其因不一定必要改为丛姓,别姓为何不可?也不会憑空想出个丛姓来,因此先改丛姓而名其地名是不合乎逻辑的。查『岘』字为小而险的山或嶺。文登地势为丘嶺多山地区、以岘命名的村庄者多处。如楚岘、桃花岘、黄龙岘等。丛家岘的地名现虽不存,但有其地名是肯定的。还有说明的一点,就是金氏到达丛家岘时,丛家岘其名中肯定无其『家』字,如果那时名丛家岘的话,那就已有丛姓之人家在那儿居住了。就如王家庄、李家疃、趙家屯等地名一样,必先有其姓之家而得名。按推理金氏到达此地之前,此地名应为『丛岘』。就似河北邯鄲之『丛台』一样,因多台而名。文登是多山多丘嶺的地貌,金氏到达后居於丛岘之中,因地貌而名丛家岘了。

以上之考析,可能有错之处,望族人正之。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