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阳翟褚氏的形成及对褚氏家族文化影响的讨论(3)

2013年06月18日 | 阅读:1059次 | 关键词:

 (三)以儒为本,博学济世

褚氏家族兴自两汉,西汉时的褚大,从胡毋生受《公羊春秋》。后来的褚少孙是元、成间的一位博士,在经学、史学和文学上都颇有成就,成就了张、唐、褚三派《鲁诗》之中的褚氏之学。可见褚氏在汉代是以儒学著称于世的。
 
阳翟在汉代领颍川名郡,就其学术氛围而论,汝颍地区在东汉初至顺帝年间,曾经涌现了一大批经学大师,如汝南的钟兴、许慎、周举,颍川的张兴、丁鸿,均蜚声海内。阳翟褚氏可以说继承了这种深厚的儒学文化背景,早在东汉时已经接受了系统的儒学熏陶,其家族的文化传统主要是崇尚儒家学说。
 
东晋时期,朝廷曾多次北伐,先是以祖狄、庾亮的失败告终,继以殷浩、桓温。然褚裒为了尽快实现晋室的复兴和国家的统一,仍然竭力主张再次北伐,显示出儒家重视事功的积极用世精神。然而北伐最终以失败告终,晋军死伤惨重。因而褚裒“以《春秋》责帅,授任失所,威略亏损,上疏自贬”(《晋书》本传),虽被朝廷下诏原谅,最终还是因“远图不就”忧愤自责而亡。此外,褚裒“在官清约,虽居方伯,恒使私童樵采”(同上),还曾提出过“政道在于得才,宜委贤任能”的用人主张。褚裒上以事功对朝廷尽忠,下以《春秋》精神对自身严格要求,真可谓严守儒家原则。
 
  阳翟褚氏的后世子孙大多遵循了褚裒的这一精神,在世家大族崇尚虚靡的南朝时期,仍然不废事功,在政治上皆有作为。褚叔度在做官时也“每以清简致称”,甚有祖上遗风。褚渊在政治上却能“当奢侈之后,务弘俭约,百姓赖之”(《南齐书》本传),虽历官清显,死后却家无余财,“负债至数十万”。孝子褚翔,亦能“在政洁己,省繁苛,去浮费,百姓安之”(《梁书》本传)。齐梁时的褚球,“在县清白,资公俸而已”,且“性公强,无所屈挠,在宪司甚称职”,“自魏孙礼、晋荀组以后,台佐加貂,始自球也”(《梁书》本传)。后来的褚玠,“廉俭有干用”,为官数年“守禄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县境”(《陈书?文学列传》),最后还是因为皇太子的垂爱,“手书赐粟米二百斛”(同上),才得以还家。阳翟褚氏的这种以儒学为主、注重事功的家族传统,在魏晋南北朝天下分裂、世局不稳的情况下,对其家族门第的长盛不衰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此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家大族,往往具有多方面的文化兴趣和建树,阳翟褚氏也不例外,其家族成员多“以才艺桢干称”,在文学、音乐和医术方面也颇有成就。褚渊从弟褚炫,“与彭城刘俣、陈郡谢腓、济阳江斅入殿侍文义,号为四友”(《南齐书》本传)。褚渊的曾孙褚翔在文学上成就更大,“梁武帝宴群臣乐游苑,别诏翔与王训为二十韵诗,限三刻成,翔于坐立奏”(《梁书》本传),因而得到武帝的欣赏即日补为宣城王文学,为时论所美。陈时的褚玠,少时即以“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而被时人所重,且其文章“词义典实,不尚淫靡”,与南朝浮靡的文风大不相同,“所制章奏杂文二百余篇,皆切事理,由是见重于世”(《陈书?文学列传》),有文集十卷见于《隋书?经籍志》。褚氏家族的这种好文学的风气,传至隋唐而风采不减,褚玠子褚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经目必记于心”(《旧唐书》本传)。褚亮子褚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旧唐书》本传),是唐初著名的书法家,父子俩在文学上都有很高的造诣,皆有文集二十卷传世。
 
  褚渊本人不仅美仪貌,在音乐上也很有造诣,史载褚渊“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彦回援琴奏《别鸪》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南史?褚裕之传》),惹得谢庄等人“抚节而叹”。此外,褚渊还“善弹琵琶”,并得到齐武帝所赐的“金镂柄银柱琵琶”。萧梁时的褚澐,亦“好学,解音律,重宾客,雅为湘东王所亲爱”(同上)。
 
  褚渊的弟弟褚澄虽贵为驸马都尉,历官清显,在医术上却有很高的造诣,善解疑难杂症,并著有《杂药方》二十卷传世,后散佚。而萧梁时的褚该,“幼而谨厚,有誉乡曲,尤善医术,见称于世”。后褚该北归,官至车骑大将军,却“性淹和,不自矜尚,但有请之者,皆为其尽艺术”,其子褚则“传其家业”(《周书?艺术列传》)。
 
  此后的褚亮父子在文学上皆有建树,唐诗中有褚亮诗20余首,褚遂良也有诗存于世。他们在中国诗坛都有一席之地,尤其是褚遂良褚体字对中国的贡献就更不用说了。
 
总之阳翟褚氏以儒学为主,达时为政,不达则兼天下,有所作为,是褚氏文化的重要内容,到今天仍不失为至高的处世哲学。
 
三、阳翟褚氏对氏族文化影响的原因
 
阳翟褚氏是褚氏大家族的一个分支,但对整个褚氏家族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形成褚氏文化的重要条件,究其原因有三:
 
1、阳翟褚氏族人分布较为广泛
 
阳翟褚氏发源于河南,成长于江左,至随唐之后,子孙向中国东南部广泛迁徒。据目前各地褚氏修谱时查证,东南部褚氏基本上是阳翟褚氏的后人,这其中显然有很多地方的传承关系有待进一步考证,但从全国的人口迁徒情况来分析,应该是基本可信的。元末明初,中国有一个较大的人口迁徒过程,一是秦晋之人迁入中原,这也是我们很多族人从西迁入河南、河北、山东的原因;二是江浙之人迁入江西、福建,再由江西入湖南、两广,湖南人进入四川等。这一次全国大迁徒,将以氏族居住的局面彻底打乱,褚氏族人也因此分布于全国各地。目前,江南各地褚氏族人虽呈分散居住,族聚人口少,相互不相连的局面,但无论怎么分散,都自认为是阳翟褚氏为宗室传人,也自然保留了宗族文化,致使阳翟褚氏的文化内涵得到广泛留存,延续和传播。
 
2、褚氏族人心中永远的情结
 
每个地方的人都具有其地方风俗养成了习惯和性格,西北人的直率、东北人的粗狂,山东人的豪爽,吴越人的精明,湖南人的骠悍等等。但褚氏族人无论迁徒到何处,除了具有在当地养成的性格外,同时保留了其本来的文化内涵,究其原因不外有三个,
 
一是先祖的遗风,自子微子立宋,就以仁德为本,宋之为仁是春秋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并以此与秦晋之人区别,这种风范多为宋分离出来的各姓氏所留存;
 
二是褚氏族人以先祖遂良公为荣,在明清之时,全国得到了动乱之后的一丝平静,修谱之风吹遍全国,而此时的族人自唐以降,因动乱诸多原因,已没有系统的氏族传承记录,诸多传承失考。褚氏在历史的记录中,也仅能考证阳翟褚氏的一些事迹,把自己列为阳翟褚氏后人也是唯一可以考证的传承,当然这一方面是无奈之举,也是尊祖的意思,同时也多少含有一个荣誉之心,这一举动也因此而无可厚非,褚氏族的尊祖情结是江南褚氏族人将阳翟褚氏列为宗祠的原因之一,阳翟褚氏也因此得到光大,阳翟褚氏文化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条件。
 
3、阳翟褚氏文化的先进性
 
阳翟褚氏文化的忠孝、进取、博学形成有一千多年了,就是到现在也俱有先进性,忠君爱国,这是儒家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这种爱国思想也团结中华民族的主体思想,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无论兴荣耻辱,都是爱国这一原始动员凝集着全华夏儿女,是中华向心力的灵魂。孝道是家庭的灵魂,是人伦的准则,人能和谐相处与孝不可分离。忠孝的科学性正是这种氏族文化得以保存的决定因素,褚氏族人纯朴,一心向善,认可并发扬该文化是理所当然的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