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氏兄弟与《(光绪)余杭县志稿》

2013年08月24日 | 阅读:2909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历史是有碎片的。这些碎片或被闲置一旁,未被采纳,致使市井民间闻若未闻,这是可以理解的。你总不可能把流年中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按序记录。不过,我们不妨作一猜想:遗漏的恰巧很关键,在后人的不曾听说中终身沉埋。因此,对于历史的碎片你不要觉得无足轻重,说不定,把这些碎片串联起来,真的很重要呢。有不少人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安安静静地收藏着这些碎片,并倾注心力,将悠远的历史串联成线,并发现这些连成长线的碎片述说着曾经的故事,故事里的人和事闪烁着独特的光彩,让人肆意想象……   ——何敏

  余杭褚氏以唐代褚遂良为始祖,乾嘉以来数代书香相继,出过不少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堪称望族。同治、光绪年间,有褚成亮、褚成博兄弟,先后纂辑《余杭县志补遗》及《余杭县志稿》,是颇有建树的余杭地方史志名家。

  褚氏兄弟八世祖名褚敬塘(字明阳),自萧山迁居钱塘,褚敬塘有子名褚耀寿(字君甫),褚耀寿子褚国俊(字士成),自钱塘迁居余杭。褚国俊第二子名褚承恕,褚承恕第二子名褚锡珏(字仲玉,号璞盦),曾任建德县教谕,褚氏踏入仕途自此开始。褚锡珏有子褚运鲲(褚成亮的祖父)、褚运鳍。褚运鲲字凌九,号北溟,廪贡生,捐职训导。历任海盐、桐乡、石门、会稽、镇海县学训导,建德县学教谕。褚运鲲生有五子:褚维垲(1815—1882)、褚维培(1820—1898)、褚维奎、褚维垕(1822—1880)、褚维堡。其中褚维垲与长子褚成绩(1834—1887)咸丰辛亥(1851)恩科同时考取举人,成为士林美谈。褚维培(字子耘,号悔庐,附贡生)育有六子:褚成宪(字孟章,附贡生,同知衔,蓝翎,江苏候补知县)、褚成亮、褚成达(殇)、褚成博、褚成式(殇)、褚成昌(字稚昭)。妻董氏,董作栋的曾孙女,董作栋长子董荣纬,董荣纬子董基复,董基复次女嫁褚维培。(以上参见《清代硃卷集成》第48册《褚成博硃卷》)

  褚成亮,生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卒于光绪四年(1878),褚维培第二子。字叔寅,又字孝谌,幼年聪颖异常,喜欢读书,平生没有别的爱好,惟以搜访旧籍、研析疑义为至乐。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逼近湖州,钱塘知县李檀守卫余杭北境,褚维培劝李檀严守独松、百丈、幽岭三关,后来太平军由梯子岭(据康烈华《九度岭考》一文,“梯子岭”为“九度岭”之讹,见《城乡导报》2009年12月26日第8版)入境袭陷杭州。太平军弃城而走后,“杭人晏然相庆”(《(光绪)余杭县志稿》),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但褚维培不这样认为,相信太平军一定会卷土重来,于是挈妇将雏,离开余杭,远赴上海,以避战乱。褚维培此举可谓相当有远见,不久太平军又攻陷杭州、余杭,多人死难,褚维培一家幸运地得以保全。据褚维垕所作褚成亮传略,褚成亮时年十七岁,“伤时感世,时托咏歌”。 后为参将崔万清书记,苏州被清军收复后,太平军所遗留财产无数,崔万清“指一室所储以赠”,褚成亮坚却不受,时年十九岁。

  太平天国覆亡后,褚维培率全家定居杭州,住杭州联桥小福清巷(据《褚成博硃卷》)。褚成亮中同治丁卯科(1867)并补行甲子科举人,甲戌(1874)考取内阁中书,引见被放,光绪丁丑(1877)科进士,患欬血未应殿试归。次年卒于家,年仅三十三岁,英年早逝,很是可惜。王同说他“弱不好弄,独劬于学。节缩衣食赀购善本书数千卷,手自校勘,虽流离琐尾中不废吟咏”(转引自《两浙輶轩续录》卷五十)。褚成亮著有《南溪诗集》十卷、《校经室遗集》《余杭县志补遗》,据吴钩红豆(虞铭)《余杭图书馆藏善本提要跋》一文,褚成亮《余杭县志补遗》是传抄未刊之本,手稿曾在一九三六年的浙江文献展览会上陈列过,后归旧余杭县县立图书馆,在抗战时期被毁,今已无法见其原貌。另曾参与《(同治)畿辅通志》编纂工作(襄纂第七人),该志修于同治十年(1871),光绪十年(1884)开刻,十二年(1886)告竣创世,记事止于光绪九年(1883)。褚成亮在经史之余好作韵语,《两浙輶轩续录》卷五十收其诗五首,今录其一:

  《海上秋感》

  乡关何处断蜚鸿,江上行吟叹绪风。

  玉井银床怜宛转,碧梧翠竹动高空。

  已闻瀚海吹羌笛,谁向昆明问汉宫。

  苦忆南溪云物好,十千沽酒慰飘蓬。

  又工于词,《全清词钞》卷二十六收其词一阕,今录如下:

  《绮罗香·秦镜》

  阿阁尘生,琼箫响断,谁记秦宫金粉。一样菱花,曾照昔年幽恨。星影动、晓匣匀妆,黛痕浅、月华留晕。怎承恩、非为红颜,灯前顾影忍相问。

  盈盈楼上望极,回首行云飘渺,佳期无准。一片凉蟾,轻唤凤台人近。愁黯淡、纤绿光凝,似素娥、泪珠偷揾。甚时节、双照心同,画眉峰轻俊。

  褚成博,生于咸丰四年七月十五日(公元1854年8月8日),卒于宣统三年(1911),褚维培第四子,《清人别集总目》(李灵年、杨忠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第2337页称其为“维垲子”,有误。字百约,一字孝通,发妻王氏,海宁人王士雄第五女,继聘王氏,仁和(今杭州)人王寿彭之女。

  褚成博由廪生中式光绪五年(1879)己卯科浙江省乡试举人,六年(1880)庚辰科会试中式进士,殿试二甲第七十名,朝考一等第二十八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九年(1883)散馆授职编修,十三年(1887)二月奉旨记名以御史用。十四年(1888)五月充广东乡试副考官。十五年(1889)十一月补授江西道监察御史。十六年(1890)三月充会试同考官。十七年(1891)四月转掌江西道监察御史,七月充河南乡试副考官。二十年(1894)五月补授吏科给事中,十二月捐免历俸。二十一年(1895)二月由都察院堂官保送堪胜繁缺道员,经吏部带领引见奉旨照例用,五月稽查禄米仓事务。二十二年(1896)九月转补礼科掌印给事中。二十三年(1897)京察一等,二月经吏部带领引见奉旨记名以道府用,八月请假开缺回籍省亲,是月丁亲母忧。二十四年(1898)七月接丁父忧。二十六年(1900)十月服满起复,二十七年(1901)八月到京,十月奉旨补授刑科给事中。二十八年(1902)正月转补礼科掌印给事中。二十九年(1903)二月十三日奉旨补授广东惠潮嘉道。

  褚成博在任江西道监察御史时,浙江发生过一场有名的科场贿赂案,主角是鲁迅祖父周福清。光绪十九年(1893)九月初二,褚成博《奏有人在苏州贿赂浙江主考官事折》拉开了周福清科场贿赂案的大幕,此案对少年鲁迅影响很大。中日甲午战争,褚成博是主战派,曾多次上书对李鸿章的和议主张予以批评,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三月二十二日的《吏部给事中褚成博请严拒割地议和折》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的话:“是我欲弭衅而适起无穷之衅,欲偷安而并无一日之安。薄海内外,凡有血气者皆知为万不可行;而谋国者仍与委蛇商办、不即毅然拒绝,得无谓胜算难操而敌氛可畏乎?不知军威虽屡挫,而所失之地尚未有如台省之广也、所糜之饷尚未有如偿费之多也;与其举数千里之封疆、累万万之膏血拱手授人以助敌焰、而速他寇,何如留之养我兵民、固我封圉,誓灭此狂戾骄盈之虏哉!”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时任惠潮嘉兵备道的褚成博与当地绅士共倡新学,倡办新式学堂,把韩山书院改为惠潮嘉师范学堂,成为广东省第一所师范学校,也是我国第一批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之一。

  褚成博著有《坚正堂折稿》二卷,光绪三十一年刻本。另有就是本文所要说到的《(光绪)余杭县志稿》,是志稿不分卷,亦无序跋及凡例、目录,因此对其成书过程难于考索。全书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为补《(嘉庆)余杭县志》而作,为《乡里补遗》《市镇补遗》《桥梁补遗》《山水补遗》《水利补遗》《兵制补遗》《恤政补遗》《职官补遗》《选举补遗》《循吏补遗》《列传补遗》《方外补遗》《列女补遗》《碑碣补遗》《祥异补遗》《物产补遗》等十六目;后一部分为续《(嘉庆)余杭县志》而作,为《衙署》《学校》《水利》《南湖》《田赋》《户口》《仓廒》《兵制》《盐法》《恤政》《祠庙》《职官表》《名宦》《选举》《人物列传》《艺文》《祥异》《方外》《列女》等十九目。其中《南湖》一目中有纪年至光绪三十二年六月,《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称其刊印年代即为是年,未详何据。

  鉴于褚成亮、褚成博是亲兄弟,我们有理由相信,《余杭县志补遗》很可能就是今本《(光绪)余杭县志稿》补遗部分的雏形,经过褚成博的整理加工而成书,可惜《余杭县志补遗》手稿已亡佚,无法进行比勘,但做此推测料无大错。褚成亮死于1878年,二十年后褚成博丁忧在乡,整理哥哥的遗稿并续纂《余杭县志》完全有可能。此书从内容上看,大部分章节十分简略(《南湖》《人物列传》《列女》相对算是详明),有待于进一步扩充内容,虽比不上《(嘉庆)余杭县志》的鸿篇巨制,但对于了解一百多年前的余杭历史,仍是不二首选。可以说,《(光绪)余杭县志稿》是褚氏兄弟留给后人的一笔重要精神财富。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