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半岛初姓历史考察纪要
2009年6月中旬,经过河里曲家谱临时编修小组研究决定(编委成立前),从2009年6月28日开始,由我对胶东半岛进行为期二十天的走访调查工作。在这次活动中,我在大连、烟台、威海等地先后走访了二十余村,收集到大量有关初姓的历史资料,为修好家谱写好家史缓解了缺乏原始资料的难题。
一、
2009-6-29早我来到大连,这是我此次行程的第一站,根据初志孔提供的线索在沙河口区我向一些老人询问,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在沙河口区我走了许多地方,没有人知道初家大院在哪里。我猜测初家大院可能是老地名,现在大连市的许多地方都已拆迁重建了,许多原来的老地名也就不存在了,当地人也这样认为,我又分别给初利孔和初志孔打电话,他们二人也同意这种推断。
当天下午,我来到大连沙河口区公安分局请求帮助,分局同意可以通过微机查找,但必须说出准确的姓名,我只听初雨说过大连初家大院有叫初家升(后来知道应叫家声)和初道声的,经查初家升没有记录(也许是名子的字不对造成的),只查到了初道声,他已经去世,生前居住地为:沙河口区李家街李屯。我又请求公安人员帮助查找其后代,没成。后我又来到李家街派出所,这里的民警们也同样不知道初家大院在哪里。后来我到河里曲遇见初嘉财,才知道不应该到沙河口区来查找初家大院。
后记:2009-7-12初嘉财提供的线索材料。初家大院,门牌上没有初家大院名,地址:大连市西岗区朱德路316号(在市政府西北约一华里处,东是黄河派出所)。1949.4.13—1956.7住户有:一楼,初情孔、初奉孔。
二楼,初道声、初铎孔、初爱孔、初模孔、初友孔。
二、
2009-6-30晚我从大连乘船来到了烟台市,莱山区初家村(原属牟平原名午台后)的初春福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我,并细致的为我介绍了他们那里与初姓有关的情况。春福还为我找来了初家村的老谱书复印件,并让我对其进行了拍照,就是这本谱书祥细的记载了芝罘岛初慧安的碑文等初氏重要的历史资料,其中还提到了河里曲家,之后我所收集到的资料证明了河里曲家就是现在的河里曲村。
2009-7-1我在初春福的陪同下,对烟台市牟平区高陵镇后山村和初家汤村进行调查走访。先是找到了初家汤村的初忠法家,找他主要是想看到供谱并拍照。我对忠法说“我们的祖先有一字辈的,景字辈的还有廷字辈的,特别是一字辈的,用此范字的很少,据我了解你的先祖也同样有这些范字,而且是连续的,我们应该是一宗的”。这时忠法可能感到我不是外人了,还留我们在他的家里吃了饭,遗憾的是忠法没能让我看到供谱。不过最后他答应我以后方便时尽量满足我的要求。
当我问忠法说,我们祖先的范字能与初家汤基本对上,可我们河里曲初姓族人都非常确定我们是从雀山汤来的,不知为什么?忠法说,雀山汤是古代地名现在叫南汤,是后山、初家汤、夹河、李庄等七村的总称。我终于明白了,不只是后山村,初家汤村也属雀山汤,困扰了我近半年的问题,就他这么几句话就给我解决了。
忠法说,初家汤原名初家疃是这七村中建村最早的一个,初家汤建村之前,我们的先祖是在这里往南不到一公里处的一个叫泽口(家善和家贵都说是叫泽夼)的地方居住,当时因天火烧掉全部房子,又在现在的初家汤等地建房定居,泽口原址现在已是农田,现在种地时还可以看到一些残留的砖头瓦块等。河里曲村、水道村的初姓都是从泽口分出去的。忠法说,圯昇和得胜是兄弟,我们都是圯昇的后代,得胜不知去向。一字辈(初一变)是这里的始迁祖,一字辈以上不知来源,初家汤是老大、老二支,李庄是老三支,夹河是老四支,后山村的初姓和我们也是一宗的,一字辈往上不知哪代的,离我们远一些。这一带只有初家汤有老宗(供谱),在过去初家汤、后山、李庄、夹河都在一起祭祖,后来后山村的初姓把供谱中他们那一支偷抄一份,以后就自行祭祖了。他还说胶东地区的初姓都是从云南来的。
初家汤村初孔军(通电话)也说始迁祖是初一变,初一变有二子,所以在初家汤分为东、西两支,西廷和支与东廷萼支。东支的汶字辈与西支的海字辈同辈;东支的本字与西支的孔字同辈;东支的焕字与西支的忠字同辈。初家汤现有初姓二百户左右。
有传说初家汤分两支,现在留下来的供谱是其中一支的,另一支的早已烧掉了(待考证)。
据初家贵根据初家汤供谱整理的材料,一字辈有十几位,一字辈的不只是兄弟四人,所以我感觉忠法所说的四兄弟可能不是一字辈的,应在一字辈往上。河里曲始迁祖初旺因火灾迁到河里曲,这个火灾应与传说中泽口的天火可能是同一件事。
2009-7-1下午在春福的陪同下我又来到后山村并找到了初永君和初传洋。他们说的情况和初忠法讲的基本一致,他们说,后山村初姓应与初家汤初姓是一宗,后山初姓从芝罘出来先是到了现在的莱山区初家(古称午台后)后落脚在雀山汤,后山初姓与莱山区初家村初姓是兄弟支。沐浴村的初姓也是从初家汤过去的,我们都是从芝罘西陀大疃迁出来的。我们一直就没有谱书只有供谱,也在1966年左右失传了。
初家汤村的村碑上也记载初姓是明未来此落户,而后山村的村碑上说,初姓是明未清初由云南迁现烟台芝罘区,后夫妻(初永君说是兄弟二人)二人迁此定居。
三、
2009-7-2我和初春福来到烟台芝罘岛西陀(现名西口村)目的是寻找初姓曾在芝罘岛居住过的有关证据及初家老茔的具体地点。让我没想到的是,70岁以上的当地老人几乎都知道初家老茔地的情况,而且还知道茔地的具体位置。所以我们很容易就找到了初家在芝罘岛西陀的老茔原址,据在那里除草的一位老年妇女说,今年春天有一个小伙子也来到这里查找过初家老茔,她说,大约在六十年代左右,这里的坟茔就被平了,早已变成农田,现在一个墓碑都看不到了,但还能在地里找到一些造墓时用的砖块等。
我们还在西口村看到过去一位徐姓地主的老房子,有好几栋,建造的非常精美气派。现住屋内的一位老者说,你们初家茔的地气好,当时初家为了占地气造的都是假坟。其实他那里知道我们初家老茔地在芝罘岛那段坎坷的历史。
四、
2009-7-2中午,我与春福又来到了永福园村初由敏家,初由敏非常热情的接持了我们,经他允许,我对永福园初氏宗祠和他回忆整理的家谱手稿进行了拍照。初由敏说:“我们的老家谱都在1966年被烧掉了,当时我没在家,记得共三部,第一部看不懂,第二部记载的都是东北的,第三部应该都是山东时期的,第三部我已经回忆整理了一部分”。初由敏最大的愿望就是把祠堂修好。他说,我们祠堂上有六个龙,在过去搞建筑时,一般人是不允许有龙的,只因我们是王的后代。他说,我们初家人在选居住地时,很讲究靠山近水。初春福说他也发现初家祠堂一般都建在河边不远处。
五、
2009-7-2,为了证实初胜孔所讲的,在初村是否有我们河里曲初家的老茔地,初旺公来河里曲之前是否在初村还有一个过程,我独自赶到了威海市初村镇。
按初胜孔的回忆,在他年青时听一个司机说过,在初村的老茔地现在已变成公园了,具体地点应在北甸子。
离初村不远有一个村叫北店子,还是一片平房,更谈不上有什么公园了,整个初村镇也没有一个公园,看来又是他老人家记错了,他记忆的应该是哪一段的事情呢?因为他清楚的记得是两个堂兄到外地上坟的。
一个叫初村确没有初姓的地方,不得其解,看了村碑名文才知道,原来是元朝建周围数里第一村,故名初村。现在这里有几家初姓也都是在二十年从离初村不远的西北道村迁过来的,如初嘉仁等,正是通过他才知道我们河里曲还在西北道村有一大支系。
六、
2009-7-3早5点出发去西北道村,村里年龄大一点的人都知道范字是文平万水其声孔嘉守正为本,再往后就没有人知道了。他们说第一个来西北道的是其字辈的兄弟俩,初其云和初其谦兄弟,他们都说是从河里曲迁过来的。
西北道的村名碑上记载,清朝同治年间,初姓自牟平河里曲家迁入。杭上村的村碑名文也说到了河里曲家。而这两个村的初姓都与河里曲有关系。这也充分证明了莱山区初家村老谱书中所提到的河里曲家就是现在的河里曲村。
七、
2009-7-3我去往文登市汪疃镇杭上村,据初嘉志说初旺兄弟三人,一位留原籍(?),一位叫初超或叫初曰(后证实是初悦)的迁文登杭上村。
在杭上村还真有一支初姓,与河里曲初姓的范字完全相同,只是孔字辈的孔字在中间。如初孔胜、初孔永等,据初孔永说,我们杭上村的初姓都是从河里曲来的,但不知是哪一代的事了,初正臣(通电话)也说从声字辈往上三四辈从河里曲来的。初孔胜说,原来这里也是有家谱的(可能是供谱),1966年前后烧掉了,但有人把供谱抄在布上了,保存下来,现在也不知去向了。
杭上村碑上这样写着:明洪武年间,唐姓由牟平金山寨来此建村,西河畔垂柳成行,故名行上,演写杭上嗣后,隋、曲、丛三姓分别自海阳、牟平、河里曲家及文城迁来。继而朱、张、于、孙、姜、初李褚姓先后迁入。
八、
2009-7-3下午去高村镇望海初家村,在望海初家村先是见到一位高村镇辛店子村的初丰太(太字辈)他说辛店子的范字是兆、天、君、太、然、铭、钱…..。他说我们这里的初姓是从芝罘岛迁过来的,辛店子的太字辈与望海初家的庆字同辈。
在望海初家,初庆良提供的范字是,馨、永、连、庆、然、明、建,他只知这些。他说望海初家、辛店子、唐家嘴子三村的初姓是兄弟支,是三兄弟分别在这三个地方定居,所以这三个地方的初姓都是一宗的。初明凤说山东人都是从云南来的。小脚趾甲有些特别,略有两半,这一特征就是从云南来的标记。
很快我又来到了唐家嘴子。在这里见到初忠楠(72岁)、初厚福(69岁)、初忠福(69岁)、初方新(75岁)他们也说望海初家、辛店子、唐家嘴子这三村的初姓是兄弟支。他们共同提供了所知道的唐家嘴子初姓的范字是:肇、天、方、正、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九、
2009-7-4去往东、西初家庄(两村相临),到后才知道这两个村子里没有一个姓初的。据那里的村书记讲,古代这里曾有过初姓居住,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又都迁走了。西初家村多数姓孙,传说孙姓来时,这里只有一孤寡老头老婆,是孙姓为她们养老送终的。
在东初家村我还见到一位刘姓高寿老夫妻(97岁和95岁)。他们听祖辈上传说,初姓古时从西边过来定居,说是因兄弟太多,生活困难,其父母让孩子们各自出来谋生,后来觉得还是家乡好就又迁回了原籍。
西初家庄村碑名文是这样写的,元朝至正年间(1264-1294)初姓由云南徙此,分东、西同时建两村,该村居西,故名西初家庄。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孙姓由今本市埠柳镇虎台村徙此居住,初姓外迁仍沿用原名西初家庄。
十、
2009-7-5去往初家泊(与俚岛相临)现在这里也没有一位初姓了。
村碑名文是这样写的: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初氏祖由云南徙此定居成村。因村临泊地,故名初家泊。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5)李氏祖从今本市寻山镇东北山迁此居住。后村无初姓,仍沿用原名初家泊。
十一、
2009-7-5去往荣城南窑村(与石岛相临),除河里曲之外,这里是我收集初姓范字资料最完整的一个支系。初克安(66岁)、初克云(64岁)、初克升(64岁)、初克怀(55岁)他们共同讲述了南窑初姓的范字,英科、英地-有-才-国-得-学-玉-文-永-延(日)-吉-克(庆)-明-进-得-首-中-荣-大-学-之-道-可-以-兴,共25个字。
初克云说:“父亲是个画家,几年前已经去世,老家谱过去一直在父亲那里保存,现在不知能否找到了,过些日子就去石岛找谱书,我们祖上是从云南来的,我清楚的记得翻开谱书的第一页有八字诗,"云南ji zhi远,山东安家长".其中有二个字我叫不准,音就是这个音”。当我记下这一句诗的时候,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这是我们目前所知道的第一个提到云南信息的老谱书,这是研究初姓起源的又一个重要线索。
我分析这八字诗应该是:"云南记着远,山东安家长",或"云南几知远,山东安家长".
几日前我打电话给初克云,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谱书仍然没有找到。
初克云还说:“南窑过去叫迎水庵村,南窑的初姓都是英科的后代,英地不知去向。初家齐山的初姓与南窑初姓是一宗的,初家齐山的义字辈与南窑的克字同辈。
初克仁说南窑初姓是从烟台迁过来的,他说离这里不远的初家齐山村、李家河村的初姓过去都要到南窑祭祖的。
也不知南窑的村名碑上是怎么写的,可惜村碑找不到了。
2009-7-5下午我又来到荣城初家齐山村(与石岛相临),初明华(54岁)立字辈,明是用了与南窑对应的范字,所以辈份不差。初明华帮助我找到了初义安老人(77岁),初义安说:“我是来这里的初姓第十代了,1966年前后我让叔弟照原谱书把我们初家齐山这一支记录下来,后来由我把这个记录保存到现在”。初义安很快就找出了这个极其珍贵的手抄记录,并允许我进行拍照。
初义安说,初自才是我们初家齐山村初姓的始迁祖,初自才就是从南窑迁来的,初家齐山初姓的范字是:初自才-国福、国秀-得气、得和-学礼、学起-初英、初茗、初兰、初蕙、初莲-陵-永-长-仁-义-礼(立)-智-信。义字与南窑的克字辈同辈。初义安说:“山东各地的人大多是从云南迁过来的,据说是用绳子捆绑过来的,所以山东人就有了背手的习惯。我们初姓先是从云南迁到烟台的芝罘岛,之后又迁到现在的南窑,最后来到初家齐山”。
十二、
2009-7-6去往荣城滕家镇东西初家村。西初家村现在没有初姓居住,东初家村有一初姓人家,初曾玉生二子,老大初夕汉(参军后失去联系)、老二初夕成。初夕成生六子一女,初国华、初忠彬、初忠心、初忠江、初忠良、初忠波、初忠兰(女)。
初忠心说:“父亲生前曾说过我们初姓是兄弟俩从唐家啃子迁过来的,所以成东、西初家村,我父亲还曾去过唐家嘴子查过范字。
东初家村的村碑名文也写了,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初姓由今文登市唐家嘴子迁此居住。
十三、
2009-7-7之后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河里曲,因为我们在河里曲的任务不只是走访调查和收集资料,要为修谱工作会议做各项准备,还要进行统计、沟通、宣传等工作。所以我要先到一步。
我在河里曲的第一大发现是,河里曲仁德堂的疏本一册,这个疏本是初其明于光绪二十九年立,它的发现对于初姓历史及民俗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让我意外的是,今年三月份我就知道,在河里曲有个传说,50(1957年)年前在烟台上学有个姓初的小伙子,曾找过河里曲初其偀抄写过家谱。我一直想找到这个人,真没想到还能找到这个人。河里曲初利孔、初嘉志、初守信等提供了线索,嘉志说“初家贵,住址记不太清楚了,好象是李格庄,在雀山汤周边应该能找到这个村的,初家贵现在应该在七十五岁左右,在牟平当过校长”,几经周折,2009-7-13终于有了突破,在离初家汤不远的李庄,我打听到了初家贵的哥哥初家善的住址,找到他的哥哥了,再找家贵就不难了,最后我在文登他女儿初卫青家与初家贵见面了,家贵说手抄本在威海市戚家庄他的家里,我当时高兴的心情就无法形容了。
2009-7-14我独自来到家贵在威海的家里(家贵去年刚做完手术,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就没让他和我同去他的家里)对这个比较完整的家谱手抄记录进行了拍照,同时还对初家贵根据初家汤供谱整理的手稿进行了拍照。家贵这个家谱手抄本中先祖是从德士公开始记述的,往后依次是一禄公-廷辉公-景隆公-旺公,之后为范字:文-平-万-水-其-声-孔-嘉-守-正-为-本-元-善-作-人-尚-承-天-道-希-圣-传-心。又与家贵根据初家汤供谱整理的手稿对照,一字辈、廷字辈、景字辈完全与初家汤的老供谱对上了,只是一字辈之上的德士公在初家汤的供谱上记载的是得时公,在家贵的材料中也说明了,德士就是得时。从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后山、初家汤、夹河、李庄、河里曲、文登杭上、西北道等村的初姓为一宗。根据后山村初永军和初传洋的说法,后山与莱山区初家是兄弟支,那么这个初家也应与上述七村为一宗,只是缺少比较直接的证据,其它地方还应该有与我们近支的。雀山汤初姓源自于哪里?各种间接的证据表明,我们是初慧安的后代,现在我们想要的是最直接的证据。我们是从云南来的吗?不敢否认。南窑村的“云南记着(ji zhi)远,山东安家常”,是否说明在芝罘岛之前或之后久远的年代有过在云南居住的过程。“小云南”或“云南”说与烟台的芝罘岛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我们未来考查的重点,这对于研究初姓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经过河里曲编委会及研究会初智强的认定,初家贵所提供的河里曲家谱手抄记录内容,就是初其偀编写的河里曲初氏家谱。初其偀写的、整理的这个谱书,有序言,有世系,不过简单了些,主要记载从德士公到万字辈的世系,所以我们现在续修或重修谱书时,在其上一辈与下一辈对应就有些困难。不过有了这个基础,现在我们续修或重修就方便多了。
从初其偀所作的谱序中可以看出,我们河里曲在初其偀以前是没有谱书的,过去有的也只是供谱。所以初其偀整理的这个家谱手稿使河里曲从此有了谱书,而这个谱书现在又不知去向。据初利孔说,1966年前后在家中发现过一个本子,没敢保留就烧掉了,好可惜呀。这个本子中的内容,都是初其偀记录的家族大事,但愿这个家谱没写在这个本子里面。
据利孔叔推算1957年时初其偀81岁。老太爷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五十年后会是他的曾孙费尽心机又找到初家贵,找到这个极其珍贵的家谱手抄记录。这还要感谢家贵老大哥,能完好无损的把这个记录保存至今。
据家贵的哥哥家善说河里曲初姓是从雀山汤迁过去的,还有福山的史家庄(海字与孔字同辈),蓬莱的也是。
另外,我总是感觉初家贵后整理的家谱手稿有些问题,家贵说,在雀山汤我们李庄与河里曲村的初姓是兄弟支,夹河的孔字辈与李庄及河里曲的家(嘉)字辈同辈。但从他编写的李庄初氏家谱手稿上看,初家贵所在的李庄初姓又象是从河里曲迁过来的。还有他说吾祖源自河南。我问家贵根据什么,他说县志上是这样说的,受我的影响他现在也不坚持这一观点了。不过在永福园村的村名碑文中也说初姓是从河南来的,不知为什么?
15日我再次来到初家汤,本想看到老宗谱(供谱),但没能如愿。之后我又来到夹河村,夹河村初姓的范字与后山村基本相同。我在夹河村停留的时间较短,所以调查的不细。有一个疑问,如果按初家汤村的初忠法所说,夹河村初姓的亲源与初家汤村初姓的亲源比后山村初姓的亲源要近。那为什么夹河村初姓的范字不和初家汤村初姓的范字一样呢?而是与后山村初姓的范字一样。
还有,据初家汤的初焕石(71岁)说,我们祖上是从云南迁到芝罘,再从芝罘迁到永福园,后来又迁到了初家汤。初焕石说:“宗法是西支的,我是东支的”。
另据初家汤的初福绪(80岁)说,他们这一支的范字是:权-本-焕-绪-建,我想这可能就是东支的范字吧。他还说,我们初姓是从芝罘过来的,开始在南小园(泽口)泽夼定居后来迁到初家汤,水道村的初姓也是从泽夼迁出去的(水道初姓是否出自雀山汤泽口未经证实)。
因有部分资料没有拍清楚,17日我重新来到威海进行了补拍。18日在河里曲对疏本(当时认为不重要的部分)又进行了补拍。这个疏本的内容很多,有点象家族的记事本,记的都是重要事项,这里只说有关家谱内容的部分,疏本记录最早的初姓先祖是廷辉公,这是目前为止我们收集到的唯一的一本清朝时期的原始资料。
18日下午我又来到河里曲小磨山公墓,对初氏碑文资料进行拍照,这个公墓的历史在五十年左右,参考价值不是很大,但有必要拍照,而且都要用数码相机一一拍到,也没办法,因为河里曲初氏宗亲90%的人都分散于祖国各地,有的还在海外。把他们一一找到不太现实,所以要写好家史修好家谱,为得到线索资料就不能放过任何机会。
在这次调查走访过程中,我比较重视对村名碑文资料的收集,但许多村民反映村碑名文记载不准。我想还是有参考价值的。我还想找到一些有关“小云南”或“云南”说的一点线索。
胶东半岛考察纪要,这个文名可能有点大了。这次用了很短的时间,走访了二十余村,基本都在烟台及以东地区,这还没走全,有的村庄仅停留了几个小时。看来我们初氏文化还大有潜力可挖。这次出来收集的资料很多,难免会有一些错误的记录,但收获还是不小的,不一一细说,在这里先说一些主要的,以后会在我们的谱书上详述的。
水平有限,难免有错,仅供初氏族人参考。也欢迎有此热心的初氏族人,提供更多的线索资料,共同参与初氏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探索。
初嘉斌2009-8-2 2009-10-17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