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邵阳车氏”的几点史料辩证
“邵阳车氏”一家,在宝庆历史上曾经辉煌过。明清时期,如群星聚会,人才济济;门才鼎盛,文武皆备;七代之内,科举皆中。自浙江布政使车大任之后,以学术成家者35人,其著作多达千余卷,成为邵阳名门望族,府县志均有记载。
近年来,各种书籍、报刊上谈及车氏的较多。如刘志坚先生、邹宗德先生等,都有据可考。但有些书、报谈的似乎与史实有点失真。如:《邵阳市郊区志》1996年3月版P343、《蔡锷故里》1996年9月版P20等,均载:“车大任,今石桥乡白马村人”。“车以遵,今石桥乡白马村人”。《邵阳楹联》第十五辑2003年12月版P97,向阳书院,创办于清嘉庆年间,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在此出身的有新邵县车家桥的车万育等”。《邵阳日报》 1988年4月22日,古今邵阳征文专版《车氏一家》一文:“雍正期,文字狱起,车氏有双亭、双桐兄弟受株连罹法。子孙为全身之祸,避居山野,车氏后裔,大任一支居今邵东县蒋家冲,大敬一支居今邵阳县皇安寺”。
如果作为写小说,不必过于苛求。但作为历史上的真人真事,还是审慎一点为好。笔者见短识浅,孤陋寡闻,对先祖知之甚少,不敢妄议。有几点粗浅看法,仅供参考。
一、据《邵陵车氏宗谱》(以下简称谱)载:车济:“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过宝庆访亲,乐其风土,遂家县东南塘乐一都,地名白马田邮亭庙。后为墓,卒葬其地”。邮亭庙在哪里?谱载白马田坟山四至界限称:“前形案山,峨眉形,直接古邮亭庙地,车氏祭田周围”为界。1997年车氏后裔对车氏迁邵始祖车济墓原墓进行了维修。在佘湖新城未成和始祖墓未毁前,尚可确定邮亭庙应在:邵阳大道以南,红旗河以北,建设南路以西,距车氏始祖墓以南约300米处,今石桥乡马鞍村境内。
二、车大任父子到底住在哪里?《邵阳车氏一家集》(以下简称一家集)卷六,参政集六第七页,车大任:“达儿迁居书示四首”并序。序云:“余祖居郡垣大街,面南,以兄弟三分,遵父命,得后街。余谓室人曰:异日稍沾微禄,当使儿辈复居大街。四十年来幸而有此,先室人不及见矣,伤哉。且念尔父,南北宦游,栉风沐雨,构此非易,特书示吾儿孙,其慎无忘焉"。又“按:志载:囊萤阁在府治大道前,郡人车大任读书之处”。据此看来,他们不是住在白马田,而是住在府治大道前。”所居曰:仁孝里”。(一家集卷一,参政集第二页)。(笔者注:兄弟三分:车大任三兄弟——大任、大受、大衡。大任有六子——以达、以迪(早卒)、以遴、以遵、以逢、以暹。以达是车鼎黄之祖父)。
三、如果“向阳书院”创办于清嘉庆(1796—1820)年间。那么车万育(1632—1705)1664年中的进士,就不可能在向阳书院读过书。也不是新邵县车家桥人。而是距宝庆城六十里的皇安寺大冲人。即今邵阳县岩口铺镇皇安寺吊井楼村人,据谱载:车万育之祖父车大敬(1562—1643)早在晚期就迁居大冲,并葬在大冲屋对面山上。万育的父亲车泌书(1608—1676)虽葬在白马田坪中(今石桥乡马鞍村境内),但万育的生母杨氏(1607—1649)也葬在大冲屋对面山上。
四、至于车大任一支,也在晚明车一遵(1598—1680)时期迁居蒋家冲的(今大祥区,蔡锷乡蔡锷村)。1、张献忠犯邵(1642)时,请以遵出来做官,他以投环自缢来抗议,而避居山野。2、其长子万含(1614—1649)葬在欧家坝坟山。其发妻曾氏(1600—1676)也葬在欧家坝坟山。在时间上与因张避居山野相吻合。欧家坝坟山。在今板桥乡政府附近山上,距蒋家冲不远。所葬均为以遵后裔。应为以遵迁蒋家冲后所买。
《车氏一家》一文,应该是:清雍正文字狱兴,双亭兄弟罹难(1734),其子若孙,不得不绝其文版,以翼远祸,而不是“为全身之祸,避居山野”。
五、还有一种说法,车以遵避居高霞山。笔者在修撰家谱和重印一家集时,尚未发现有此记载。只说以遵“生于闽,长于吴越,才名盛于楚”。高霞山是平生读书之处“。”高霞山为邵阳名山,以遵尝读书其中“。(一家集卷十四,遗民集第一、第四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