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大槐树常氏渊源
洪洞大槐树移民赞皇常姓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赞皇县;新安常氏一支始祖讳福, 于明洪武初由洪洞迁居新安县横沟村; 郓县常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郓县李集乡常楼村; 淇县常氏一支始祖讳发, 于明洪武七年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淇县鲍屯村, 后移居赵沟村, 迄今已传24 世, 后裔分布江屯、水屯、北下关、黄堆、常屯、北史庄、两座房、衡门、方寨、贯子、石河岸、万古等村, 自1990 年共有420 户,2000 余人; 浚县常氏另一支常朝用, 于明代从鲍屯村迁至浚县郭庄一带; 修武常氏一支始祖讳相, 于明初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修武张弓铺, 迄今已传18 世,52 余户,452 余口人; 修武常氏一支始祖于明初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修武常庄, 迄今已传23 世,60 余户,380 余口人。
濮阳常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新习乡常凌平村、白土罡乡东常寨村、常河渠村; 濮阳常氏另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郎中乡郎中集村; 濮阳常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白土罡乡西常寨村、王称土固乡常庄村; 叶县常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叶县常村; 长垣常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长垣县常村; 莘县常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莘县王铺乡常庄村; 黄骅常氏一支始祖同郭氏二姓, 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黄骅市常郭镇常郭村。
河间常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居河间县石槽乡, 兄弟三人为不分居异地, 改为回、翟、常三姓,故有回、翟、常为一家之说; 蓟县常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四年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居蓟县罗庄子村; 顺义常氏一支始祖率家人, 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北京市顺义县赵全营村; 大兴常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二十三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北京市大兴县半壁店村; 延庆常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十七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北京市延庆县清泉铺村; 阳谷常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阿城镇常庄村; 阳谷常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范海镇常楼村; 浚县、太康常氏始祖兄弟三人讳福、禄、宽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河南, 长迁浚县屯子乡裴庄村, 二迁太康县, 三迁汴梁东北七十里河滩地, 起村名常家寨( 今常砦村) 。
常宽原配李氏, 子一凤伟, 留原籍洪洞。后六世孙常清、常明、常随正德年间( 约1510 年) , 又一次迁民到延津县马庄乡附近。后常随返回。
约在十世前后, 常姓分居多村, 呈星形局势。有的迁村东南小堤上,起村名“新砦堤”( 今常堤) 。有的迁五里“白氏岗”( 今苦庄西南张庄北) 。后因他姓犯了灭门罪, 无法居住, 有弟兄三人, 分居姚庄、苦庄、孙岗各一家。余者迁堤北常家坟一片高岗处居住( 今潘砦西头) 。
后又因黄毛造反, 迁朱砦东北头寨里, 起名“东常庄”( 今属朱砦村) , 有一部分迁封丘西吴村居住, 好像是游牧生活, 因当时放牛寻草, 又往南迁十里多地称曰“牛场”( 即今天王村乡牛场村) , 从此又迁荆隆宫乡一部分; 还有一部分迁西北二里, 跟杨姓同居, 村名“常杨村”。
后因洪水泛滥, 从这里又分居到三十里外潘店西北一支, 起村名“常庄”。余下的人少, 故称“小庄”。后来小庄这些人迁堤湾一部分, 常砦一部分。一部分在常家寨守旧不动。这时由于常氏村名增多, 常家寨移“老常寨”。今常砦村大约至今位置变动不大。
明嘉靖年代, 还有一部分从常家寨迁堤北小圈堤窝里, 跟王姓同居, 村名“王家高庄”。后因本村盖起常氏家庙, 王姓不绝, 改村名“家庙庄”。在漫长的年代里, 因防洪水小堤圈住家庙庄, 又改为“堤屋峦”, 后简称堤湾。
民国二十三年( 1934) 黄河决口, 堤湾房屋被洪水冲塌, 村民搬至黄河大堤居住。民国三十年( 1941) , 堤湾、常砦、东常庄三村常姓, 从堤北把家庙南迁大堤南坡马路西边, 坐北向南, 旧式重修。
常宽一支至今已传二十六世, 人口约五千余人, 占据封丘县四五个乡, 十几个村庄。
开州常庄一支始祖讳秉彝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开州西前化村居住; 莘县常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县迁居山东莘县大张乡常庄村, 清朝中期, 常氏迁往河东; 太谷常氏一支始祖讳仲林于明代自山西洪洞县迁居太谷县惠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