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陀罗艺术主要关涉佛教石窟

2013年04月08日 | 阅读:489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犍陀罗艺术主要关涉佛教石窟、雕刻中的佛陀造型,这一时期的佛像由于和希腊阿波罗神相仿而被称作“阿波罗式的佛像”—— 其高挺笔直的鼻梁、卷曲的头发以及长袍式的衣着都是典型的希腊特征,但其俯视的目光和神情又充分体现了佛教精神,这有点儿像《弥兰陀问经》,其笔法或技巧来自希腊,内容却取自佛教。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贵霜帝国与罗马帝国商业来往密切,犍陀罗艺术可能更为直接地受到了罗马艺术的影响,但从渊源上看,假如没有亚历山大的东征,“阿波罗式的佛像”实际上是无法产生的。

  亚历山大班师回国前,在印度河的支流杰卢姆河畔垒起了十二座高耸的祭坛,以志其东征的极点,这既是他的荣耀,也是他的遗憾,他本来梦想一直东进的,不得已半途而返。亚历山大梦想打破东西方之间的界限,主张欧洲人移民到亚洲,亚洲人移民到欧洲,通过婚姻的纽带,使东西方联结起来。为此,他主张不同种族之间通婚,认为不同民族都是兄弟姐妹,他还身体力行,娶两个波斯公主为妻。他鼓励手下将士与当地人结婚,可以不回希腊,也可以带着自己的亚洲妻室回到希腊。

  与亚历山大东征的情形相反,贵霜人西进则是种族的逃难和生存,他们来自中国,在匈奴人的打击下从甘肃一路向西,越过印度河,一直打到呼罗珊(位于今日伊朗、阿富汗、土库曼斯坦的交界地带),占据印度西北部后又向东南进发,占领了恒河流域大部分地区。

  虽然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但当亚历山大的东征与贵霜人的西进在空间上重叠在一起时,古老的印度河流域成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真正的交汇点,从长安到罗马的丝绸之路至此连接在一起了。在这条通道上,佛陀带着西方世界阿波罗的风采从中亚和印度走向了远东。(石海军 文/图)

  ▲哈达佛陀头像,约创作于4或5世纪,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巴基斯坦的哈达地区,后期犍陀罗艺术的代表。线条匀称、自然柔美,既富于希腊风格,又不失东方韵味,被称作“东方的阿波罗头像”。

  ▲王子菩萨像,约创作于公元2世纪中叶,现藏巴黎吉梅博物馆。表现尚未出家的悉达多太子的形象,高贵的气派、俊雅的姿态和豪华的服饰,酷似贵霜王子。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