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通谱网首创“同心圆”家谱 可全球寻找亲缘
华声在线7月20日讯(记者 罗浩)从早期的口头家谱、结绳家谱到后来的布谱和纸谱,家谱在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欧苏式修谱”等范本沿用至今。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新修续修家谱的方式会有改变吗?
记者搜索发现,不少支姓家谱已零星出现在网络上,大部分是直接将纸质版变成电子版,并无体例上的创新。在百姓通谱网上,记者却看到了一种完全不同于我国历代各种旧式家谱的“同心圆”家谱。
这种家谱根据修普家族的实际情况,被划分成数量不等的同心圆。同一个圆里的人为同辈家族,越往里走,辈分越高,越往外延伸,辈分越低。“同心圆”家谱利用互联网的特性,每个人的名字都成为一个超级链接,点击进去可以看到个人事迹、联系方式、照片,甚至个人DV等。与此同时,该家谱通过计算机编程,将不同姓氏家族之间的联姻关系、同姓氏不同地域家族的辈分关系进行了详细罗列,让各地零散的家谱形成有机联系。
网站负责人陈希称,与以往相比,这种家谱具有上谱及时、查谱便捷、资料完整、携带方便、修改自如等特点。加入百姓通谱网的个人,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亲缘关系,随时随地在网上与宗亲聊天通信。
事实上,家谱电子化带来的不仅是便捷,还有文化的传承。随着我国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宗室观念的淡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无法“认祖归宗”。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很多年轻人不知家谱为何物,即便知道,也极少有人看得懂。
“现在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了解家族的过去,假如他们走了,我们就会留下很大一片无法填补的空白”,陈希称,正是基于这种忧虑,他的团队才启动了相关工作。
根据规划,家谱电子化将于未来2到3年覆盖全省所有自然村,5到8年时间覆盖全国范围。数据库一旦完全建立,百姓通谱网有望修好多个支姓通谱。到目前为止,全国唯一修好的通谱是曾氏族谱,由曾国藩花费20年时间,20万两白银整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