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男,生于1957年10月2日,籍贯是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县莲花乡莲花村石嘴沟。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德艺双馨”艺术家、东北二人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全国青联委员、全国总工会代表、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辽宁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政协委员、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院长、本山传媒集团董事长,创立本山传媒集团。赵本山因身体状态欠佳退出2012春晚舞台。
个人履历
赵本山被誉为“小品王”、“喜剧之王”,6岁时就开始跟二叔赵德明学艺,拉、吹、抛、打、唱、二人转等样样精通,尤其是三弦功底尤为突出。
赵本山17岁入公社文艺宣传队,又入威远乡业余剧团,后借调西丰县剧团主演二人转。1980年,辽宁省举办第一届农村小戏调演,赵本山在李忠堂与崔凯合作的拉场戏《摔三弦》剧中扮演盲人张志,一举成名。“摔”剧获演出一等奖。当年,赵本山考入铁岭县剧团,担任主演并任业务团长。那时,赵本山与潘长江在沈阳一起演出的拉场戏《大观灯》300余场,场场爆满,轰动东北三省。 赵本山一生勤劳努力,为全国观众献上了一幕幕精彩小品。
人物故事
伯乐
中国观众今天能享受到赵本山小品艺术,据说应该感谢的是姜昆。1987年,姜昆在辽宁铁岭偶然地看到赵本山的一场演出,之后他极力向中央电视台导演推荐赵本山,当时他说,辽宁有一名演员非常不错,他表演节目,现场观众有的笑昏过去、有的笑岔了气,还有的笑得犯了心脏病,他的舞台即兴和现场调动观众情绪都相当出色,相当有魅力,这个人叫赵本山。
首次大型表演
1990年赵本山一走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辽北小品就在中央电视台生了根,每年的春节晚会要是没有辽北小品,观众就觉得这台晚会没有味道,十几年来,赵本山受到了亿万观众的深深喜爱。
赵本山小品缘何能受到观众喜爱?辽宁省文联副主席崔凯说,以赵本山为代表的辽北小品是根植于东北特有文化的一种艺术样式,带有浓郁的东北地方韵味,正是这种原生态的东北味征服了全国观众。
核心元素
东北气候寒冷,广袤的松辽平原一进入冬天就是农闲,漫漫长日,“猫冬儿”的人们靠什么过活?弄个火盆土炕上围坐一堆,唱地方戏“二人转”,讲故事、说笑话,你一句我一句,传统的,现代的,逗得大伙儿哈哈一笑,各种情绪、情感就都得到了宣泄。可以说,东北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逼生了属于北方特有的文化,辽北语言充满了生动、鲜活的因子,生命力非常旺盛,特别是地方戏“二人转”,男演员就叫“丑”,女的叫“旦”,三分“旦”七分“丑”,丑角在二人转里调解气氛,制造笑料,一串串即兴的说口,非常生活化,加之,东北人性格开朗、率直,说话一步到位,形成东北文化土层里特有的幽默感。
风格
赵本山小品最大的语言特色首先是丰富、生动的口语,赵本山从“二人转”继承了一份重要的艺术遗产,这便是“说口”,他不但能准确掌握传统说口的节奏和韵律,还能根据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用现代词语以及乡村俚语创造出崭新的说口风格,语言节奏鲜明,十分上口,富有韵味,而且内含一种极富魅力的幽默感,一张嘴便妙语成珠,最没效果的词儿到了他嘴里也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喜剧效应,深得普通老百姓的喜爱。
其次,赵本山小品的语言看似轻松,却耐人寻味,“就兴你们年青人连蹦带跳,又搂又抱,我们老年人就只能干靠。”《相亲》里徐老蔫一句话说到观众心坎里,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心里还有种酸溜溜的感觉,赵本山以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准确地抓住了各种人物的转折关系,也准确地抓住观众心理和情绪,每一句话、每一字都能和观众心理合上拍。
艺术作品
赵本山塑造的“蔫哏”系列,是他艺术作品里最耀眼的一道风景,他疲疲软软、拖拖沓沓,话头里带滑稽,善良里有狡诘,不时甩个疙瘩口,甩个小包袱,冷不丁冒出一句让人忍俊不禁的话,小品《相亲》里,当马丫问什么叫“傻样”时,徐老蔫答:“这还不懂,搞过对象的人都知道,一般情况下,说出傻样这个词,那就百分之八十了!”。还有“幸福”是什么?“遭罪”。徐老蔫对马丫的一系列揶揄调侃,善意的捉弄,是爱到极致时的一种逆向表现,巧妙地烘托出老蔫对马丫的一往情深。
再有就是赵本山的语言极具喜剧意识,他在一系列小品中扮演了形形色色的喜剧人物,其年龄、身份、形象、性格各不相同,只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主人公万变不离其“丑”,扮相“丑”、语言“丑”、动作“丑”,他一本正经地扮演着一个个丑得不能再丑的形象,其结果却为广大观众奉献出令人心旷神怡的喜剧美。如在《相亲》中赵本山为徐老蔫设计了蹒跚的步履、不时还低下头用脚尖蹭地等等形体语言,这些观众不觉丑,只感到好笑、逗乐,让人感到人物善良的本性和真实。
新的喜剧思路
“笑的制作者是可敬的,赵本山及其小品艺术拨动了时代的笑神经,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一个大规模的笑的时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对赵本山的小品艺术非常欣赏,他说:笑也需要一个由头,赵本山小品给人们提供了这个由头,艺术家经过高超的艺术,善良的挑逗,使人们开怀大笑,放松身心,愉悦情感,从农民到教授谁不需要会心地一笑呢。
与玉树灾区学子庆中秋
为了让在地震中走出来的孩子们过一个团圆的节日,赵本山携众弟子与灾区的孩子们进行一场联欢。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共有700多名灾区学生到辽宁省本溪市实验中学分校读书。孩子们特别拍摄了一段想见到赵本山的视频,孩子们动情地说,“最远的山是喜马拉雅山,最近的山是赵本山。”赵本山接到视频后大为感动,立即决定2010年中秋,与玉树灾区孩子们过。
2011年,玉树的孩子们来到沈阳本山传媒,赵本山的中秋之夜还是与玉树的孩子们在一起。黑龙江卫视中秋晚会也全程直播该次联欢。赵本山亲自上场为孩子们表演节目,唱出对这些学生们的殷殷关切之情。小沈阳表演两个节目,其中会和学生代表普措达杰互动表演,王小利,蔡维利,唐鉴军等人也赶来助兴。
在过去的一年里,本山传媒帮助学校给学生做了很多具体的事,比如给学生完善饮水、淋浴、医药等设施。为了精心筹备该台晚会,本山传媒暂停正在进行的电视剧的拍摄工作,还为玉树孩子们特制了月饼,这份月饼里有藏区的特产干果,以解孩子们的思乡之情。
同宋祖英的兄妹情感
1990年,宋祖英和赵本山第一次上“春晚”。当时,宋祖英24岁,由于紧张,排练时总出错。赵本山一点儿都不紧张,幽默的话语不时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宋祖英坐在角落里,对赵本山的说笑毫无反应。赵本山觉得奇怪,和她搭话:宋祖英没有理他,赵本山无趣地闪到一边。盒饭送来了,又累又饿的演员们蜂拥而上,宋祖英被挤到最后面。赵本山看到了,拨开人群拿到一份盒饭递给宋祖英。
宋祖英有胃疼的毛病,赵本山就从东北给她带来小米。小米属温性,东北人胃不好都要喝小米粥。他还给她拿来新花生,让她胃疼时吃上几粒,因为新花生水分足,很养胃。宋祖英体会到了有大哥关心的幸福。1991年夏天,赵本山离婚了,很多人都说他忘恩负义。面对闲言碎语,他情绪低落。宋祖英忙给赵本山打电话。她给赵本山唱新歌,让他提意见。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赵本山的心情好多了。此后,宋祖英常让赵本山“提意见”,用歌声陪伴他走过那段痛苦的日子。1992年,赵本山出了车祸。宋祖英风风火火地赶到沈阳看望他。
2000年,宋祖英已经连续上了十年“春晚”,风言风语来了。有人说因为宋祖英长得漂亮,也有人说宋祖英有背景,传闻越来越离谱。那段日子,宋祖英推掉演出,窝在家里,关了手机。为了让宋祖英开心,赵本山安排了一场朋友聚会,但宋祖英心情郁闷,就拒绝了。后来,宋祖英理解了老大哥的良苦用心,最终还是去了。席间,赵本山给宋祖英唱东北二人转,看到宋祖英笑了,他才松了口气。每当风雨袭来时,赵本山总是及时出现在宋祖英面前,为她遮风挡雨。一次,一个好心的朋友提醒赵本山:“你和宋祖英走得那么近,就不怕有传闻?”赵本山拍着胸膛说:“我老赵行得正走得直,英子就是我妹妹,怎么说我都可以,但如果谁伤害了英子,我决不饶他:”
2007年1月,赵本山率领辽宁省民间艺术团的30名艺人到美国巡演,宋祖英听说赵本山在纽约演出被“忽悠”,赵本山回来后,宋祖英把他接到家里,亲自下厨为他做了几样家乡菜,还特意给赵本山烫了壶湘西的米酒。一杯温热的米酒下肚,就像一股暖流流进他心里,连日来的疲惫、失落和委屈都被抛到脑后。在赵本山看来,有英子妹妹关键时刻拉一把,什么坎儿都能过去。自从和赵本山相识后,宋祖英就成了赵家的常客。赵本山的父亲赵德宁对宋祖英非常好,把她当亲生女儿一样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