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通谱网欢迎您!
繁体版 登录 注册

赵鞅

2013年03月29日 | 阅读:706

赵鞅(?—前475年):嬴姓,赵氏,原名名鞅,后名志父,谥号简。时人尊称其赵孟,史书中多称之赵简子,亦称赵简主,其全称名讳当为赵鞅、赵志父(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没有嬴鞅一说)。春秋后期晋国卿大夫,六卿之一,赵氏大宗宗主。赵武之孙,赵成嫡长子,出生世卿大族,至晋定公时执政晋国十七年之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改革家。战国时代赵国基业的开创者,郡县制社会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先秦法家思想的实践者,与其子赵无恤(即赵襄子)并称“简襄之烈”。

赵氏背景

源远家族

赵氏是一个非常古老而又光辉的家族。赵之先为五帝之一:少昊——原始社会羲和部落后裔,东夷部落首领。少昊之后,颛顼生大业,大业娶少典氏之女为妻,生子曰繇,史称皋陶,任尧帝之理官,其后代有一枝世袭此职,称理氏(亦作里氏),至周代逐步演化为李氏,为今李氏大宗之源。皋陶有三子,长子伯翳为舜帝蓄鸟兽,又辅大禹治水,舜帝赐姓其“嬴”(这枝东夷很早就以凤凰为部族图腾,凤凰疑为“燕”,古体字通“嬴”);次子仲甄(疑其袭父之爵);三子季封于偃,为偃姓之祖(亦有一说“嬴”“偃”本为异形字)。

伯翳之后,正式称嬴姓。伯翳之子若木为舜帝封于徐城,建立徐国,以国为氏,称徐氏;另有一子玄仲为夏启封于江国,称江氏;伯翳之族有一枝以竹为图腾,称有竹氏,其后衍化为覃氏。夏商之际,嬴姓之族费昌、大廉辅商代,世代为殷商贵胄,多有分封,又有钟离国、运奄国、阮国、姑幕国、黄国、郯国、飞廉国……共同拱卫殷商政权。

商周之际,武王伐纣,嬴姓蜚廉、恶来父子效忠商纣被杀,嬴姓中衰。

赵氏世家

直至西周中期,恶来之弟季胜一系的造父擅御戎,为周穆王所幸。周穆王17年,徐偃王作乱,造父驾车一日千里,为周王室平乱立下大功,周穆王因此次战功封造父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造父族于是为赵氏。 造父得幸,其旁系家族连带受宠。周孝王时期,造父侄孙非子被安置于汧、渭之间管理马匹,马畜蕃息,周孝王封非子于秦,作为周朝的附庸,继续嬴姓的祭祀,号曰秦嬴。

造父之后世代出入周室,为周王亲信,后逐步位列卿士行列,赵氏日强。周孝王之后,周室走向衰微,周厉王无道,国人暴动,厉王奔彘,入赵氏封地。前789年,周宣王与齐庄公大战于千亩,周军惨败。宣王得奄父之力方才免于难。宣王之子周幽王昏庸,叔带屡谏不从,叔带携族入晋,侍奉晋文侯。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

热门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