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禹永一接受采访 透露《沂蒙之恋》创作过程

2013年09月28日 | 阅读:718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10月23日,第十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青年组的第二轮展开,各选手的实力经过几天的比赛已经小有展露,作为比赛委约作曲家的禹永一虽然有选手演奏自己的《沂蒙之恋》,但是因为青年组还没完全赛完对于他们的表现不予置评。对于《沂蒙之恋》,禹永一透露,他刚开始其实是想创作《海之恋》,“当时想加入些青岛元素”。

 
  委约作曲家曾想创作青岛《海之恋》
 
  本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有一个新的特点,那就是加入了中国乐曲,根据比赛要求,在比赛的第二轮中每位选手需要选择一首中国乐曲,作为委约作曲家,禹永一的《沂蒙之恋》就是其中的一首中国乐曲。
 
  禹永一说,他刚接到组委会的邀请时,并不知道要写什么,“组委会提出的条件还是比较宽泛,我也有比较大的创作空间,但是我当时犹豫不定的是要进行原创还是其他”。禹永一当时还考虑到,既然是在青岛举办,那是否可以加入一些青岛元素,“比如说就叫《海之恋》或者其他”。后来想想,禹永一还是否决了自己这个想法,因为他想到还是创作一首比较熟悉的曲子,“这样有利于推广,也容易反映出选手的水平来”。于是禹永一把范围扩展到整个山东省,“恰好《沂蒙山小调》就是这样一首合适的曲子,于是我就想干脆改编这首曲子。”
 
  既然要为小提琴比赛创作一首乐曲,禹永一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毕竟是一首专业的比赛曲目,因此必须要有一定的难度,也要有一定的发挥空间,这样才能展示出作者的水平。但是乐曲毕竟是艺术创作,艺术性也要兼顾,不能为了比赛而让乐曲显得过于刻板,这中间就需要一个度,这个度只有把握好才能创作出符合比赛的曲目。”禹永一说,值得庆幸的是,小提琴比赛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歌唱比赛,“我曾为央视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创作过乐曲,它对声高也有一定的要求,这个度是更难把握的”。
 
  艺术与市场两者结合有“传统”可循
 
  禹永一是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书记兼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他的创作范围比较广泛,既有交响音乐《节日》《长白画意》,室内乐《第一弦乐四重奏》,无伴奏合唱《木鼓歌》,也有《红色.com》二十余部电子音乐,《陈真后传》等四十多部影视音乐,甚至还为歌剧、音乐咏诵会、诗话情景剧、历史歌舞剧等多部大型舞台剧作曲。
 
  禹永一笑称,这里边很多都是让他命题作曲。命题作曲在很多人看来会受到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其创作出来的作品会不够灵活,那么一首命题曲子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命题作曲真的是如此刻板吗?禹永一以创作青岛市歌为例,“我拿到这个命题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体验生活,我需要到青岛观察它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文化等等,然后才能开始创作。但是小提琴这个命题不需要这个程序。”禹永一解释称,命题作曲其实也是各种各样的,“旋律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命题作曲并不一定都是刻板的。”
 
  命题作曲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大多跟市场接轨,这在影视作曲中体现尤为明显,禹永一说艺术和市场的结合这其实是有“传统”可循,“欧洲的古典音乐就是艺术和市场结合,作曲家需要吃饭,需要挣钱,而宫廷需要音乐,于是宫廷命题作曲家作曲,这和现在是一样的。”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