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本家谱讲述30代人传承故事

2013年06月05日 | 阅读:283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南京高淳县桠溪镇兰溪村祖家自然村,是一个有500户人家的大村落,附近瑶宕、桥李等48个村庄的村民们也姓张,形成张氏大家族,人数达万人。祖家村人保存了贯穿古今30代的张氏族谱,共64本,不但记录了张氏家族的历史,而且成为传家之宝。

  张氏宗谱记录张家历史

  祖家村有位82岁的老人名叫张登荣,他是一名退休教师,有一本张氏族谱首卷就是他保存的。不管什么人来了解张氏家族的情况,都要找到他询问。每到这个时候,老人就会神采飞扬地打开卷首,详细讲解一段古老的历史。

  据他介绍,张氏始祖名为张挥。根据古代典籍《世本》和唐朝的《元和姓纂》记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孤星,故姓张氏。”古史记载,“挥公之父玄嚣与中华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之父昌意,同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之子。”在百家姓里,张姓排在24位,在张氏族谱上,记载着从第一代宋朝年间宗字辈张宗道开始,到现在已出生的绍字辈共30代。张氏第一代在河南开封,第二代张元善保康王南下在溧水为官,之后在那里繁衍到了第五代。祖家村人的祖先是洪武年间第六代张稼轩,繁衍至今共30代,张登荣是登字辈,为第25代。

  族谱60年大修一次

  张氏宗谱的完整版共有3部,每部64本,分别由三个族人保管。今年61岁的张玉和就是其中之一,他年纪比张登荣小,辈分却比他高一辈。

  “张登荣保存的手卷,也是从我手里借的。”张玉和说,张氏族谱原有24部,但大部分都在文革时被毁了,现存的只有3部,相当珍贵,所以他们保护严格,谁要看,还得写借条。对于族谱的编辑,族谱上有交待,每60年大修一次,大修时要把老谱、新谱摆在张家祠堂,然后连接起来,象征着传宗接代。

  有一本族谱在与祖家村相邻的牛车头自然村村民张七斤家。他家有个小阁楼,平时不准外人进入,只有本族相关人员方可,原因是阁楼里保存着张氏族谱。张七斤小心翼翼打开一个上等木质的大箱子,再小心翼翼地搬下来,从里面捧出一本本泛黄的族谱,族谱内容为正楷毛笔字,有的纸张已经损毁,但总体保存完好。为了防止纸张泛潮,每年的农历六月六日,他们还有晒族谱的习惯,几个人搬运,摆铺,整理,再收拾起来,整整要忙活一天。

  欲筹百万经费进行新一轮大修

  根据首卷谱头记录的修谱年代,从明代万历二十六年到最后民国三年,共修了10次,后来一直没修过。原因是大修年刚好遇上文革,此后又因经费等其他原因没修成。所以,现存的族谱上,只有民国三年前出生的人,后来出生的人没有。

  “如今,现存的3部族谱十分珍贵,已经被列为传家之宝,这是我们的文化遗产,人脉传承,我们要好好保存并续修,世代相传。”张登荣说,从去年开始,族人推荐他牵头修编族谱,他和村里一些有威望的人研究,已经有了初步方案。但这个方案目前还未实施,原因是资金不够。

  张登荣说,新族谱的编制,需要大量的人力、精力和财力,经费至少要100万元。有三种方式筹集,一是寻求当地企业资助一部分,二是族内成功人士捐款一部分,三是族人分摊一部分。但目前为止,筹集工作还没开始。但这个问题最终会解决。

  这个张氏家族出了不少人才

  记者在高淳县志上看到,张姓在全县人口中排第七位,从古到今,历代都有贤达名士,可谓人丁兴旺,人才济济。

  据祖家村张氏族谱记载,这一支系张氏先人中,殿元、探花、举人、秀才数十名,有人官至湖广司主事,广西司郎中,河南怀庆府知府。第十三代张应亮当过明代御史,相当于中央级干部。

  在现实生活中,张氏家族中依然有佼佼者。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是商界精英,有的是市级劳模。年近花甲的张登勤曾经是该村党支部书记,因为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被评为南京市劳动模范。现在,张登勤虽然退休了,但仍然在村委会协助年轻班子工作。

  另外,张氏家族的小字辈也值得骄傲,每年都会有一批大学生走向社会,为国家的发展作贡献。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