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说中华杨姓家传清白,郡系弘农,自周康王六年戊辰岁纪前一0一三年始封抒公于杨国,已经历百数十世代。到了我江权村始祖自秀公这一辈已属于杨姓第90代,他出身寒微/时值世乱,从原居住地福建省漳州府南靖县山城圩碧墩村(现六安村)迁徙至广东,后在广东连滩一带定居多年。明末期间,盗贼风起,难以安居,自秀公偕弟自德同上广西,至平南白马落足,其后再携带妻儿在东博定居。自秀公殁后,由积通公转徙蒙江蛟塘住有余年,难维生计。
阅读:4124次
-
在绍兴这方古老大地上,聚居着许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名人之后。继上周记者报道了绍兴新禹陵村几千年来为大禹守陵的大禹后代的故事后,记者又闻知,在绍兴新昌县的大山里,还聚居着一群隋炀帝的后代。他们已在此繁衍生息了1000多年。
阅读:3561次
-
杨坚代北周建隋,总觉得自己得到江山太容易,担心人心不服,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戒备心理,努力从各方面体察民心和寻找保住隋王朝的措施和办法。他借鉴前朝的历史经验教训,励精图治地从政治、军事、经济、法律等领域,进行了历史性的重大改革。这些改革,对于巩固后来的封建专制制度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阅读:1870次
-
为了共建杨氏企业家商圈,弘扬杨氏企业家商业文化,推动杨氏企业家在慈善事业的发展,我们共同发起成立“世界杨氏企业家联合会”。
阅读:1996次
-
我们杨氏家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有姓氏以来,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据统计,至2001年,杨姓人口已达全中国汉族人口的3.1%,在当今中国姓氏排列中居第六位。
阅读:1967次
-
杨杼世系的特点是在华阴世系的杨章之前,编造了从杨杼(姬杼)到杨伯侨的24代先祖。现据其编造的内容加以分析,以正视听。
阅读:1926次
-
杨隋王朝,是指杨坚、杨广和杨侑、杨侗等祖孙几代所经营的隋朝。这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虽很短暂,与秦王朝相似,只存在了38个年头,但它的功绩却又极其辉煌。它在中国历史上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强化了中央集权,加快了国家建设,使中国封建社会步入成熟期。它的施政方针和管理制度为以后的封建王朝所承袭,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杨氏族姓来说,在隋朝无疑也是个飞黄腾达的时期
阅读:1904次
-
与乃父不同,杨广可以坐享其成,但好大喜功的他既大功告成,又身败名裂,是耶?非耶?他依赖于后人的眼光穷奢极欲,酒池肉林,昼夜歌笙,暴虐残忍--历史上的炀帝杨广常被现代人称为罪人。特别是长期以来史学界对隋炀帝多持否定看法,甚至把他的一生说得一无是处,几乎成了封建帝王中滥用民力与荒淫暴虐的典型。例如各种《中国通史》,包括唐初成书的《隋书·炀帝纪》和北宋成书的《资治通鉴》,无不对隋炀帝大加指责;各种涉及隋唐史的论文与著作,也无例外地要痛斥隋炀帝一番。
阅读:2000次
-
我安徽潜山万涧杨氏先祖太大公(生于1192年,宋绍熙三年),在金乱中原靖康南渡后由江西鄱阳迁居潜山西堡乔里(龙关中坂)。据谱牒记载,先祖经太小省忠四代单传,到真一真二真三真四真五公始有兄弟五人。真四真五公出家大吴寺,真一公迁居本县皖涧(万涧),即本人所属直系。真三公世居西堡乔里,后代繁衍。真二公生子二,长曰保二,又生子二,长曰广二,迁居桐城继母山;次曰广七,迁居桐城包家墩。现桐城杨莫华、杨彬士、杨彬雅系,古塘杨永爵系应为同宗。
阅读:2583次
-
2010年9月11日中午,“世界杨氏企业家联合会”筹委会第二次领导会议在首都北京·中康国际酒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杨氏宗亲企业家朋友们齐聚一堂,大家共同回顾了杨氏家族老祖先——杨震公的“四知典故”;充分赞美了隋炀帝杨广修通大运河对中国后代子孙万代带来的巨大好处;再度讴歌了杨家将满门忠烈的爱国精神。会后,大家纷纷表示要把老祖先遗留的美德发扬光大,把自己的企业作大作强,为中国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阅读:166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