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氏家庙历史渊源

2013年06月08日 | 阅读:1001次 | 关键词:

《宋史?礼志十二》:“庆历元年,南郊赦书,应中外文武官并许依旧式立家庙”。晏氏家庙就是在这种特定条件下兴建起来的。晏氏家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由于当朝重臣晏殊功劳有加,仁宗皇帝御书“衮绣堂”予以褒奖。乾隆三十二年(1767)《重修东南晏氏宗谱?郜公肇基沙河地舆图》里画着御翰衮绣堂的屋基图。到了清末光绪、宣统年间,沙河村工商人士晏老五举全家之财力在原晏氏家庙的基础上进行扩大重建,金碧辉煌,美轮美奂,面貌焕然一新。并请日本留学生、当地名流、著名教育家桂瑞藩题写“晏氏家庙”四个门头石匾大字。书写时,在“氏”字右上角多加一点,以示非同凡响。

晏氏家庙和晏殊神童古井是晏殊故里唯一保存下来的两处历史文物,千百年来见证着晏氏家族的兴旺和发展。

晏氏家庙,几经修缮,历经千年,现占地面积达240多平方米,是典型的以砖木结构为主体的江南建筑。大门口原有一副十分醒目的对联:“笼内参岑收富范,门前桃李重欧苏”。指的是晏殊得意门生,当朝名相富弼、范仲淹、欧阳修、苏颂。现在大门口的对联“大宋神童第,东齐宰相家”是武汉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协会名誉主席戴子介题写的。房屋为一联前后两进五间,座北朝南,地面北高南低,中间有个天井,井通天宇,上接纳日月雨露,下通透惠风瑞气。前屋进大门木梁上东、西悬挂着二块“文元”的匾额,意为进门读书中进士。后屋靠天井前排有块“声蜚翰院”大匾额,后屋中间有二方红底镀金匾额,一为“进士”,一为“都谏第”。后屋中堂匾额为“衮绣堂”,是宋仁宗皇帝特敕。两旁有一副黑底镀金的对联:“狐裘风不改,姜桂性尤存”。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题写的,写的是齐国晏婴廉政和南宋晏敦复反对秦桧议和。中堂匾额右边是北宋宰相、著名词人晏殊的一幅头戴乌纱,手持朝笏的肖像画,肃目长髯,仪表堂堂。中堂匾额左边是婉约派词大家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晏几道的画像。这些画像是南昌美协副主席李秋鸣的杰作。

晏氏家庙历经沧桑、世深代远,融建筑、艺术、文化底蕴涵为一体的晚清建筑瑰宝,是十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留有诸多极具研究价值的建筑遗迹和文物史料。是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