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2013年05月14日 | 阅读:4593次 | 关键词:


天上麒麟,孝穆英姿迥异;

人中骐骥,修仁德器非常。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五代梁散骑常侍徐陵,五代陈郯人。字孝穆,八岁能文。释宝誌摸其顶曰:此天上石麒麟也。他为文词藻绮丽,与庚信齐名,世号“徐庚体”。有《徐孝穆集》。

山河竞笑,齐喜远亲添彩秀;

棠棣联芳,合歌望月增辉圆。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蕉岭县燕岌华侨林场徐氏宗祠联。

教子有遗经,诗书易春秋礼记;

传家无别业,解会状榜眼探花。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苏省昆山市徐氏祠堂联。下联典指清代该族的徐乾学为康熙年间探花(科举考试中殿试一甲第三名),徐秉义为康熙年间探花,徐元文为顺治年间状元。

亭育托燕畿,佳气常浮白云观;

宗支分卫水,清波远溯绕虎桥。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河南省卫辉市内徐(世昌)家祠堂联。

燕岌毓英才,一脉相承弘祖德;

商机传信息,双赢互利展鸿猷。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蕉岭县燕岌华侨林场徐氏宗祠联。

一派出鄱阳,于江于淮于河于汉;

二支分皖岳,有松有柏有梓有楠。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潜山县万岁山徐氏宗祠联。

千秋将相,厚德仁怀,精诚充宇宙;

百代王侯,雄才博学,正气贯长虹。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歙县韶坑村徐氏宗祠联。

蓄德永千年、积厚流光,甲第更新恢祖德;

书声绳万卷,蜚英腾茂,文明重启振家风。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德化县盖德乡凤山村儒山房徐氏宗祠蓄书楼联。儒山房徐氏宗祠分为三落大厝。中落奉祀祖先,后落为蓄书楼,分为上下两层约有100多平方米,楼下是开阔场所,没有装修;楼上有一厅六房,其通道绕楼一周,宽敞明亮,至今完好,是德化县最早的民间图书馆。儒山房蓄书楼是前人私塾场所,也是藏书阅览的好地方。史上遗下这两副古楹联。史载:唐玄宗执政时,江浙一带受“安史之乱”的骚扰,时任浙江衢州刺史徐洪之子徐务,见时事日非,居无安日,于749年谋求避世,入闽深居莆田崇仁里,俗称入闽始祖。127417世徐浑典(儒山房)为避宋末元初战乱,从莆田迁永春旋入德化九峰山麓佛头安,即今之凤山村。21世徐永泉兄弟为奉祀17世儒山开基祖以求培育后裔,于1355年建置了儒山房徐氏宗祠蓄书楼。后于1486年、1647年遭两次兵乱焚毁,1543年、1799年族人多方集资重建,经多次修葺保持了原貌。又据史载:蓄书楼得到了杨皈肃大师的指点,并受唐·昭宗年间状元4世徐寅在莆田建景祥寺盖万书楼,广征图书、流泽奕叶的影响建造的。在建蓄书楼时,既利用自然景观又加入人的意愿,使其环境筑成状似文房四宝。门口清澈的池塘就是洗笔缸;广场边的两个水窟(一个蓄水饮用,一个洗涤之用)称为石砚;广场与水池之间建造一条石砌的步行石道,直至山尾岭,又名千二阶。岭下建立一座5.5米高石砌实心的三层四角塔,名为文峰塔(转下联)。

想当年明眼杨公知此地产人文,爰榜儒山堂宇;

乃今日继志贤孙振宏基恢统绪,仍启蓄书后楼。

——佚名撰徐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德化县盖德乡凤山村儒山房徐氏宗祠蓄书楼联。(接上联)文峰塔与石阶连在一起,眺望像支毛笔;徐氏宗祠蓄书楼的右边,有座山绕至前方如屏风,案外三山竞秀,插入云霄的三台山,状如笔架,又称笔架山。蓄书楼为兴办私塾、子孙阅读提供了条件。早期学子们在此学四书五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杂字》,《四书注集》、《幼学琼林》,还书写临帖、作文对诗等。蓄书楼为各小宗祠起了典范作用,许多房族仿效在小宗祠附近设书房十多处,现在有些地方还保留着书房的称呼,如“横坂书房”、“寨兜坂书房”等等。清宣统年间,废除了科举制度后,很快在蓄书楼孕育了敦儒小学,是全县最早的小学之一,1925年在凤髻山下建了新校舍后才搬迁。各房族为鼓励学子读书,还建立了“立书田,置试租,建试寓”的制度。立书田,即奖励在学弟子的灯油租,数额不等,根据各房的基租收入情况而定。如有的上小学每人每年奖励两担谷子,上中学年奖10担谷子,大学毕业每人50担谷子,黄埔军校毕业生每年50担谷子终生受用。此制度直至20世纪40年代,有的还在施行;置试租,即供学子赴考之开支,付给足够费用;建试寓,即供学子在城里就读或考试住宿之便,亦称会馆,在德化县城有三台徐氏会馆、升卿会馆,在永春建有徐氏州试馆。现在某些房族还建立了奖学基金,鼓励学子就读,敬孝桑梓。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