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胥家村“思乡槐
在西府农村的房前屋后、山卯、地头,一棵棵粗壮的大槐树最为常见,一个村子的大槐树下必是村民们乘凉闲话、吃饭游戏、做针线活的好去处,历经岁月沧桑,村口大槐树也成为无数游子想念家乡的特殊情感符号。
据《宝鸡古树名木》一书记载,我市仅记录在册的百年以上古槐就有 260余棵,槐树是西府数量最多的古树树种,也是民间故事流传最多的一种树木。宝鸡为何有这么多古槐?大槐树又与宝鸡人的生活情感有着怎样的牵连?大槐树与宝鸡人的关系又缘何如此亲近温馨?寻找一棵棵大槐树,捡拾遗落在田野间的乡土情怀。
胥家村“思乡槐”追根问祖山西大槐树
槐树枝头思乡鸟,宝鸡人认为大槐树下是一个追念先祖、思念家乡的地方。在陈仓区天王镇胥家村有两棵古槐,就以“思乡”两个字命名,其中一棵紧挨西宝南线公路边,树龄约 600年,树高约 15米,需三人环抱,大槐树被砖墙精心围护,树枝上挂满红布、红被面,颇受村民尊敬和爱护。
当地 70岁的马英老人说,胥家村村民本是山西大槐树下人,搬迁到关中后,为了不忘根祖,就在村子种下了这两棵大槐树。“咱是山西大槐树下人”这句话几乎成为当地老人说顺了嘴的口头语。天王镇胥家村村委会副主任刘军垂介绍,曾毁于“文革”中的《胥氏族谱》记载,元朝末年战乱频繁,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地百姓十亡八九,人烟稀少,而作为元政府统治的中心腹地山西却幸免天灾、战乱的祸害,人丁兴旺。明朝初年,朝廷下令组织山西百姓向邻省人口稀少地区迁移,胥家村胥姓族人从山西繁峙县征集至当时的平阳府洪洞县广济寺,官府将广济寺作为移民集散点,在这里分配移民、发放川资。广济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大槐树,在广济寺聚集又迁移往各处的百姓就共指这棵大槐树为告别家乡的纪念。胥姓族人正是在这次人口迁移浪潮中初迁至今虢镇西秦村,后又移居今天王镇胥家村所在地。胥姓人为了使后辈牢记根源,便在本村内栽下两棵槐树,见此槐如见广济寺大槐树,以解思乡之情,并通过老人们的口口相传,将这段迁移故事传给后人。
胥家村退休教师胥引才是位地域文化爱好者,为了查清胥姓族人的迁移足迹,他曾在 2009年逆向重走了一次迁移路线,从今天王镇胥家村到虢镇西秦村,最后到达山西洪洞县广济寺大槐树下。胥引才听洪洞县当地人讲,原来聚集过移民的广济寺旁古槐已经枯死,如今这棵大槐树是后来人补植,也有约 400年树龄,此处还流传着歌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山西洪洞老鸹窝。”
树旁的碑文详细记载了这次移民史,至今,到大槐树下寻根祭祖的槐乡后裔络绎不绝,祭祖小屋里贴着一张“古槐后裔姓氏表”,共有姓氏 450个,以供寻根者查询,其中便有胥姓。
在探寻先祖迁移的路途中,胥引才收集了许多故事。由于故土难离,迁移途中为防止逃跑,押送官兵只好用绳索反绑百姓双手,用长绳连接起来,押解上路。路途遥远,迁民背手走路成为一种习惯,至今,很多关中人依然沿袭这个习惯。胥引才说,“解手”一词也与这次迁移有关,跋涉途中,迁民需要方便时,便对押送官兵说:“老爷,解一下手,我要方便。”时日长了,便只说“解手”两个字,官兵便明白意思,这个词语的特定含义一直流传至今。
如今,两棵“思乡槐”郁郁葱葱,胥家村在村委会院子的大槐树旁修起了“念槐亭”,在亭子里下完棋的老人给小孙儿讲述着大槐树的故事。
皇后岭“大孝槐”西府女子的忠孝传说
除过与山西大槐树的迁移说有关,宝鸡大槐树在民间故事的流传中,也成为见证、承载西府人美德的一种特殊树木。在陈仓区坪头镇王家咀村皇后岭有一棵古槐,被称为“大孝槐”,讲述了一个西府女子的忠孝故事。
王家咀村年近八旬的村民王虎讲,皇后岭这棵约 500年的大槐树是母树根上长出的子槐,母树生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据传,唐太宗时的长孙皇后娘家在今天陈仓区香泉镇孙家村,长孙皇后是一位贤德皇后,从不利用权位为娘家人谋私利,皇后有一位叔父,想通过皇后职权为自己的儿子谋一官半职,被长孙皇后婉言拒绝,这位叔父便有了报复心理。长孙皇后母亲去世,按礼制,要在距家十二里外的路上搭灵棚,正是今坪头镇王家咀村皇后岭所在地。照当地民间习俗,父母去世迎灵要用柳木棍做丧棍祭祀,然后将丧棍插在迎灵土中,哪个子女的柳木棍成活了,证明哪个孩子最孝顺,长孙皇后的叔父给亲戚发柳木棍时,故意给长孙皇后递来一根青槐枝,青槐枝远不如柳木枝易活,长孙皇后握着青槐想起亲戚对自己的误解,不由泪如雨下,沾满泪水的青槐枝,插下去竟奇迹般成活了,不久就长成一棵大槐树。长孙皇后不为娘家人谋官是“忠”,送母千里是“孝”,这样“忠孝”的好姑娘打动了上苍,才让这棵青槐成活下来,并延续出今天郁郁葱葱的子槐。
住在“大孝槐”附近的王粉霞说,这棵高 20米的大槐树是村里的“明星树”,每逢初一、十五,就有村民到大槐树下点香祈福,深山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走之前也不忘来大槐树下许个愿,山坳里的大槐树是孩子们背着行囊回望老家的一个情感寄托点。王粉霞说,当地人爱护这棵大槐树,也不忘记将长孙皇后的忠孝故事讲给后人听,让孩子们学习长孙皇后正派做人、孝敬双亲的好品德。
永清村千年古槐村民护树为其立碑写赋
宝鸡大槐树的故事还有很多,因诸多故事,这些静默的大槐树仿佛与宝鸡人有了某种特殊的情感关系,树守着人,人也护着树。
在马营镇永清村,有一棵 960年的大槐树,树下立一石碑,刻有“千年古槐”四个大字。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棵大槐树与永清村的关系,早在几年前,永清村村委会主任李天喜就为这棵古树翻阅了各种背景资料,编写了 300余字的词赋,将山西大槐树的迁移史和马营镇老堡子的故事融入其中,告诫后人爱惜千年古槐,勿忘家乡,随后请巧匠将辞赋刻于石碑上。由于树龄较大,为防止树枝断折,村民们为古槐焊了许多支架,在大伙的共同保护下,这棵大槐树虽然主干有些中空,但仍然枝叶茂盛。
近日,石鼓镇赵家庄村一位热心读者来电,当地有一棵大槐树因为道路扩建,树根部分裸露在外,需要保护。渭滨区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与村干部及时赶到,对这棵大槐树进行测量之后,当即决定为这棵约 300年树龄的大槐树进行挂牌保护。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正是由于宝鸡群众自发、主动保护大槐树的意识,很多大槐树免于被毁。如今,挂牌保护的 260余棵大槐树都生机勃勃地生长着。
村口大槐树寄托游子情怀的灵性树
故事流传,村民爱护,使一棵棵大槐树成了宝鸡人颇感亲切的一种树木。宝鸡市林业工作中心站高级工程师罗文杰介绍,槐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北方树种,宝鸡的海拔、温度都适合槐树生长,槐树数量自然较多。此外,宝鸡人爱栽槐也有一定的原因,一方面取决于槐树本身是个宝,木质硬、耐腐蚀,是用来做桌椅、犁头、擀杖等物件的好木材,以农耕为主的西府人自然喜欢槐树。而从情感上来讲,槐树长寿,农村人认为树木长寿便有了神性和灵性,很多农家小孩身体孱弱,便“过继”给大槐树作“子女”,以求长寿健康。逢年过节,人们会在大槐树下烧香祈愿,这并不是封建迷信,而是西府人习惯在大槐树身上寄托一种美好的生活愿望。
西府民俗爱好者李福蔚说,在很多西府文人的诗词、散文、小说里,村口大槐树频繁出现,这里的大槐树是家的象征,也是游子思乡时一个具体情感寄托点,通过描写家乡的大槐树,来回忆自己的家乡、童年和父母。
游子的心就仿佛南飞的燕子,不论山高水长,总会飞回村口那棵大槐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