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思堂以望立堂

2013年05月15日 | 阅读:1088次 | 关键词:

        南旗陈公祠永思堂位于钟一村魁巷大街,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祠堂坐东向西,有包台、前座、天井、中座、后座。总长33米,宽15米,祠堂总面积495平方米。祠堂前地坪全部由白石筑成,地坪西面有一个50平方米的金鱼池,地坪前面有南苑北苑两个出入口,遥望不远处的大夫山。由于年代较久,加之受到文革时破坏,祠堂一度破破烂烂。   2010年,在陈锐文等知名人士的倡议资助以及钟村街、钟一村的大力支持下,决定对陈公祠永思堂捐资重建,此倡议得到了还得到了区有关部门的支持,同时也得到省港澳以及海外陈氏宗亲的响应,短时间内便募得善款 150多万元。经过近一年的修建,永思堂终于修葺一新,恢复其原有面目。今年1月14日,在多位热心人士的倡议下,新落成的祠堂举行盛大的开光庆典,当天海内外和珠三角的陈氏宗亲前后来了1600多人,大家都对新落成的祠堂均赞不绝口。
  翻修一新的永思堂为双隅青砖墙,门口有两根方柱形石柱支撑,门两侧有坤甸木双对应对联,门内为白石天井,内厅有四根坤甸木柱红珠石的花蓝式柱础。厅正中悬挂“永思堂”红底金字木匾,祠堂内及祠堂门口墙壁上绘有古书画砖雕石雕装饰。据陈氏族谱记载,南宋末年中原战乱不断,陈氏祖道公由中原迁至淅江绍兴府上虞县集居,后由上虞县迁居广东南雄珠玑巷,随后千余后裔由南雄珠玑巷迁徙到钟村,从那时开村繁衍到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明朝时,陈姓族人筑成南旗陈公祠永思堂,让历代宗祖灵魂安息于此,乐享祀荣。历经600多年自然风雨和动荡岁月,陈氏永思堂铅华洗尽,仅存残垣断壁。
  修缮后的永思堂不仅是陈氏宗亲祭奠先人的场所,也是传统耕读文化的象征和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标志。在庆典之后,钟村街和钟一村又将该祠堂开放,办成一个新的老人活动,一个农家书屋和村民文化活动室,在这里,除了生日红白喜事摆酒的酒堂外,也给该村周边的群众提供了一个文化娱乐的好去处。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