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仁厚项氏宗祠
对厚仁项氏来说,2012年3月31日,必定是一个永载宗族史册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有着200多年历史、历尽磨难的项氏宗祠,终于大修落成了!
厚仁项氏,族起辽西,源出芊公,至明天启年间,元珍公(华11)自永康端头迁居厚仁,是为厚仁项姓始祖,自此瓜瓞绵延,孙枝长发,亦耕亦读,英才辈出。因清朝期间有“十八件蓝衫”(获取廪贡等功名的生员方可着蓝衫)、民国期间有“十八担书箱”(外出从事公职,其中从事教育业者,大多数担任校长)而闻名远近,厚仁项氏因此成为崇文尚礼的典范。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厚仁项氏以全族68名男丁(其中青壮年不足30人)绵薄之力,节衣缩食,铢积寸累,投工投资,集腋成裘,艰苦创业,在枝树下山左侧创建厚仁项氏宗祠,计上厅、中厅及门厅。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厚仁项氏重修宗祠,先后扩建上厅、升高中厅、竖阊门厅、改平门为八字并图以门神;戏台翘角飞檐,雕花护栏,顶加藻井,彩绘24孝故事图像;合祠垩以油珠,上下两厅梁柱间遍布匾额楹联,红光耀目,金色璀璨。
1940年,厚仁项氏提供宗祠开办民众学校,力图扫除文盲,提高本族及全村各族邻文化素养。
1946年,厚仁民众学校改办为短期小学,后又成为正式村级完小——厚仁小学,直至1980年代初,厚仁小学搬迁到漴岭山原厚仁中学校舍,项氏宗祠一直是全村学龄儿童的摇篮。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此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项姓,以及其他各姓子孙众多英才的厚仁项氏宗祠,竟被分租给村民作猪舍、堆杂物。昔日雕梁画栋、气宇恢宏的项氏宗祠,在经历了始于196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的严重人为破坏后,再遭劫难。朗朗书声,荡然无存;墙倾柱斜,满目苍夷;祖先遗风,渺如云烟;祖上基业,危在旦夕!
宗亲们见在眼,痛在心!
经族人多方努力,2011年4月11日(农历3月初9),终于妥善解决了项氏宗祠权属回归问题,但历经200多年沧桑的项氏宗祠,早已千疮百孔,面目全非,岌岌可危,急需修缮。各房商议决定由先仲、镇东、仕英、振华、元兴、周元等6名项氏后裔组成宗祠修缮小组,统领一切修缮工作。
2011年5月15日(农历4月13日),项氏宗祠修缮工作正式全面铺开。散居各地的厚仁项氏后裔,闻讯纷纷慷慨解囊,短短几天时间就筹得宗祠一期修缮款50多万元,其中岩盛、法根、小珍三位后裔各捐赠修缮款5万元。
在修建小组的全力精心筹划、安排下,在全体项氏后裔的鼎力支持下,根据县文物部门“修旧如旧,仿古如古”的指导意见,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改建了门厅,全部翻砌了祠堂外墙,更换了所有楼板以及绝大部分虫蛀雨蚀的桁、梁、楸、柱、椽,修复了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惨遭破坏的牛腿、花窗,上中下三厅全部铺设了仿古地砖,重建了神龛等一系列工程,如期在2012年清明节前竣工落成。项氏宗祠,这一凝结着一代又一代厚仁项氏聪明才智、创业血汗的百年古建筑,这一凝聚人心,倡导诗礼信义孝悌传统道德教育的场所,终于得以重生,并将成为尊亲睦邻,建设和谐社会的教育基地,使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辉。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