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县湖洲古村习氏后裔源流疏

2013年07月02日 | 阅读:1570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湖洲习氏的远祖可追溯到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江西宜春人,现新余市白梅习家村的山上仍保存有其坟冢。宜春、新余区域内之习姓几乎全是其后裔。《湖州花门楼习氏族谱》(以下简称习氏族谱)内记载:习凿齿(公元328-384,一说328-421),永和年间(公元345-356)被封为荥阳(今属河南郑州市)侯。符坚寇晋,强其出仕,但习凿齿坚辞不就,后卜居宜阳(今江西宜春),其子习辟疆,官骠骑从事中郎。辟疆的30世裔孙习有毅(习氏谱又称远公,号次卿,宜阳人),生于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幼随其父习敬宗寓居蔡州(隶属河南)。北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习有毅官吉州(今吉安市)刺史。
  闲暇之余,翻阅《吉州志》,见该志载:古新淦县城南二十八都毗连石阳县,县治即今湖洲村。石阳县始建于东汉永元八年(公元96析新淦、庐陵地置石阳县),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并石阳县入新淦。【注:吴宝鼎二年(公元267)又析新淦,石阳县地,首置巴丘县,县治即今峡江县巴邱镇,明嘉靖五年,再析新淦置峡江县】。于是古石阳县治所渐成丘墟。习有毅见此,心想:县址即废,若在石阳旧址安家,自然与在别处有所不同。庆历五年(公元1045),习有毅任刺史7年后解职归田,便谋划着找一块有山有水且僻静闲处,以度余生。于是,想起了古石阳县旧址,即同仆人坐船顺赣江而下至沂江口,又逆沂江而至石阳县旧址。一看果不其凡,真是个群山环绕,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之地,便以重资买下这块地方,“将家始焉,改名湖洲。”习有毅便为湖洲习氏一世祖。

  习有毅生子三:长俊、次僚,均取功名而入仕,有孙男八人,传到五代则有男丁70余人,真是风和水宜,旧地生辉。北宋元年乙丑(公元1085),其第三代裔长孙习仁德凭其祖、父、叔积赞之殷实家资,率领其叔侄子弟于村中大兴土木,承恩堂、榜堂、花门楼及数十间楼宇同时竣工。承恩堂高大宽敞,三进大厅,内柱34根。开右边门出榜堂(为在科举中中试之子弟迎接红榜之场所),再经庭院至花门楼,初建之花门楼为木结构,习氏族谱中说,有“仙凡之奇”。

  寓意花门楼之华丽之高大雄伟,连天上的神仙也不得不下来观看。于是花门楼名声鹊起,远近的人们逐渐将湖洲习氏直呼为花门楼人,花门楼也就渐渐成为湖洲习氏的代称了,湖洲习氏子孙出门在外,均称自己是花门楼人。难怪河南邓州堰子习营习氏始祖习思敬说:自己是“江西省临江府新淦县花门楼人”了,此话一直被其后裔传了600余年。这是不错的,因为习思敬离家之时,正是明洪武初年,那时湖洲花门楼习氏还隶属新淦县。

  从湖洲习氏第五世后裔习文德迁徙新淦塘头始,七世、八世、十世、十一世、十三世、十七世裔孙,曾有百十人从湖洲迁出,近者有本县的西村习家、小安、仁和的山西习家、吉水八都习家、新干县更多,足有10多个习姓村庄,远者有江苏吴门、湖北襄阳、河南邓州、洛阳等。

  正本清源,上述迁徙出去的习姓是湖洲分支,即所谓“支流”,湖洲花门楼习氏便是上述“支流”之“源”。“花门楼”是“源流”之花,花开遍地,人文彪炳。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