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氏宗亲文化研究一行为习凿齿公安碑!

2013年07月02日 | 阅读:1062次 | 关键词:

习凿齿为晋代名士,字彦威,号半山。他既是襄阳人,又是江西新余市欧里镇白梅村习氏的始迁祖。生于晋成帝咸和三年戊子(公元328年)八月十三日,卒于(公元413年),享年85岁;殁葬于现分宜县洞村乡枣木山。习氏宗族富盛,世为乡豪;凿齿少有志气,博学多闻,以文章著称。曾为荆州刺史桓温的别驾(刺史巡视辖境时,别驾乘驿车随行,故名。总理日常众务,有刺史之半之称。)桓温北伐时,也随从参与机要。因偶忤桓温旨意,被降职,出任荥阳太守,不久辞职归乡。

 凿齿崇信佛教,深通佛理,和东晋著名佛教学者道安法师有至交。道安法师是般若学传入我国初期影响最大的本无宗的代表人物,曾在襄阳住了十五年。凿齿久闻道安法师的名声,在道安法师率领僧众开始即将到达襄阳时,就先致书通好。(见《弘明集》卷十二与释道安书在信中,凿齿表达了他本人以及襄阳僧俗对道安的崇敬和期待的心情。他说;承应真(即阿罗汉)履正,明白内融;慈训兼照,道俗齐荫。宗虚者悟无常之旨,存有者达外身之权。清风藻于中夏,鸾响厉乎八冥。玄味远猷,何荣如之……此方诸僧,咸有倾想,目欣金色之瑞,耳迟无上之箴。老幼等愿,道俗同怀,系咏之性,非常言也。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凿齿在信中还对肃祖明帝(司马昭)倡兴佛教给予了高度赞扬,他说:夫自大教东流,四百余年矣,虽藩王居士时有奉者,而真丹宿训,先行上世,道运时迁,俗未佥悟;藻悦涛波,下士而已。唯肃祖明皇帝实天降德,始钦斯道……大块既唱,万窍怒号,贤哲君子,靡不归宗。”“真丹宿训是指佛祖初说的教法、真谛。在这里。凿齿表明了自己对先行上世者未悟真丹的憾惜之情,也对明帝以来始钦斯道深表欣慰。
  道安法师到达襄阳后,凿齿便尽地主之情,对其日常起居悉心安排,多方翼护。相信道安法师定居下来后,往见凿齿。就座以后,凿齿自通姓名曰:四海习凿齿,道安应声曰:弥天释道安。时人以为名对,诵传至今。从此二人往来不断,相磋佛经妙义。凿齿又向他的好友谢安推荐道安法师。说道安法师不仅博通内外群书,于佛经妙义,故所游刃远胜非常道士乃是吾由来所未见。(《高僧传》卷五)道安也称凿齿锋辩天逸,笼罩当时。(同上)可见二人对佛教义理皆有深研,甚为投机。前秦王符坚也是一个对佛教很虔诚的信徒,后来他带兵攻陷了襄阳,把凿齿和道安法师二人一齐接往长安,说:朕以十万师取襄阳,所得唯一人半,安公一人,习凿齿半人。(《高僧传》卷五)对二人如获至宝,给以隆重的礼遇。凿齿在长安不久,便以病请回。此后,为了躲避苻坚,习凿齿就带着妻子与儿子一起到江南隐居,经万载而至新余。“履书堂过白梅(今江西省新余市白梅村),见其山水清幽,喟然曰:此桃源别境也!遂家于斯焉,是时史不及载(《梅田习氏族谱》)。”习凿齿生有儿子辟强、辟简,据《晋书》(卷八十二)记载:“子辟强,才学有父风,位至骠骑从事中郎”。辟强也生有三子:安邦、安国、安民。安国则回到襄阳(湖北省襄樊市)承继宗祀(见襄樊习氏族谱),安邦、安民留在了白梅(江西新余白梅村)。 @- y, x0 e+ W7 O: f# x: U
   从此,习氏一族繁衍为两支,一支在江西,一支在湖北,但毫无疑问这两支皆同宗同祖,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习氏一族尊习凿齿为习氏先祖。经过多年的繁衍,习氏一族已然遍布全国各地。据白梅习氏族谱记载,安邦安民的二十八世孙有毅公后来从白梅迁到了湖州花门楼,成为湖州花门楼始祖远公,远公四世孙文德公后来迁移到江西新干,文德公七世孙思敬公迁到河南邓州,成为那里的始祖,前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即是思敬公的后人,当然也是习凿齿的后人。习氏一族源远流长,历世久远,英才辈出,足可以告慰先祖的在天之灵了。习氏先祖凿齿公之墓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洞村乡之枣木山,离先祖生前所居之地白梅村约十里之遥,每年清明祭祖之时,来自江西、湖南、湖北、陕西、河南、浙江等地的习氏后人都会专程赶来祭拜,并举行隆重的祭礼。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