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大山深藏罕见复姓巫许氏 《百家姓》没有收入
提起潮汕的复姓,人们自然要想到“欧阳”、“夏侯”等,但“巫许”复姓恐怕就无人提及。地处凤凰山东南麓的饶平坪溪镇(现并入浮滨镇)上社、岭头两村的3000多村民,世代都是“巫许”为姓,至今已经六百多年。但是“巫许”这一复姓不要说《百家姓》没有收入,就连1996年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和前不久出版的《潮汕百家姓》都没有记述。
笔者日前在坪溪境内几座茶园参观时发现,山上一些旧墓碑都出现“考XX巫许公”字样,经了解得知,上社、岭头的原先姓“巫许”。关于“巫许”复姓由来,上社村负责人许志强和古稀老人许炳枝翻开坪溪《巫许氏族谱》,讲了一段生动的故事。
元朝末年时世混乱,饶平县隆眼城都樟树下(今澄海隆都镇樟籍村)人许大安(1322 1394年),从小就避居饶平县浮滨五祉乡巫厝村姑丈家。姑丈和姑母视为己出,十分爱护,等大安长大了还为他娶妻授室。元朝至正十年(1350年),许大安拜别姑丈姑母,携妻谢氏一起迁徙至坪溪上社乡定居,开山种田,繁衍子孙。虽然离开姑父母,许大安时刻不忘他们的养育之恩,经常告诫自己的子孙说:“所谓姑饲侄,有因然也。故不忘其所生,亦不废其所养,巫许并存,而效前人之复姓,生养同服。”于是从他的儿子木稳(1352 1413年)开始就使用“巫许”复姓,后裔子孙无论是居住上社,还是移居岭头,甚至出祖他乡,都是以“巫许”为姓,世代相传,以遂祖愿。
巫许氏子孙秉承祖训,艰苦创业,人口不断增长,名下各房子孙先后在上社、岭头建有大小宗祠共19座,祠堂门榜都堂而皇之写着“巫许宗祠”四个大字。十二世祖巫许天锡、巫许大亦、十三世祖巫许河赞先后于清朝康乾年间迁居台湾,其后裔现遍布桃园、新竹、台北等地。清代中后叶,上社巫许亚琰、巫许亚鲁、巫许景贤三人先后往南洋谋生,都成为当地有名的港主。许志强介绍,无论移居台湾还是出祖南洋,只要兴建祠堂或同乡会址,他们肯定会在显眼位置写上“巫许”二字。无论在内还是外出的子孙死后的墓碑也都用上复姓“巫许”。
至新中国成立后重新登记人口时,当时政府认为外面没有这个姓氏,为方便起见,登记造册时全部改为姓“许”至今。许炳枝老人说,尽管现在身份证、户口本等都写着“许”姓,但子孙们都没有忘记自己世代姓“巫许”,村里每逢传统活动,都会用上“巫许”姓氏。
多年从事潮学研究的陈先生对此姓很感兴趣,他说,“巫许”复姓的由来和存在,进一步折射出潮人不忘根本、感恩图报的优良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