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万氏家族

2014年02月10日 | 作者:百姓通谱网 | 阅读:1653 | 来源: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和谐的万氏家族
在西部农村现代化教室里正在上课的老师和她的学生
  和谐的万氏家族 

  中国人最讲究和气生财。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私营企业以家族式管理模式迅速发展起来,但这类企业在其完成原始积累后,就很快走向衰落。究其原因,根本在于封闭的家族式管理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甚至会置企业于死地。
  诚如有着中国经济“铁榔头”之称的世界级公司治理专家郎咸平教授所言:中国的民营企业难以跨过20亿元的门槛。
  但这一预言似乎不可能在万氏家族身上应验,或者说不可能出现在民营企业家万生东身上。
  距离小学约500米的地方,就是万国鼎老人生前的家。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四合院”,院子里“住”着万氏四兄弟。
  “紧靠大门最东边的是我四哥的家,紧挨着的是我七弟的家,最西边的是九弟一家住着,靠北的是我家。”万生勇(万国鼎的五儿子)指着院落中的房屋说,“父母都由我来赡养,现在我和母亲住在一起。”
  一走进万生勇的家,堂屋门顶上悬挂着白银市人民政府2003年2月授予万国鼎老人“心系教育”的金匾映入我们的眼帘。屋内,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授予万国鼎老人2003年社会各界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大会“公益之星”的荣誉证书格外醒目。
  甘肃省靖远县北滩乡席子滩村,是一个靠天吃饭、十年九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贫困山村。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物质极为匮乏,父母拉扯着我们12个子女实在太辛苦了。”今年42岁的万生勇告诉记者,“靠天吃饭的地里根本没有多少收成,我们讨过饭,放过羊,尝尽了人间百味,由于家境贫困,我们兄弟姐妹中只有老九上过大学,三哥万生东小学毕业,我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
  万生勇说,正因为如此,父亲特别关注家乡的教育事业,每当育才小学更换教学设备时,父亲经常去学校,久久不肯离开。
  “三哥现在是平川区宏达煤矿的董事长。”万生勇说,“从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村娃,走到今天全靠他的毅力和坚持,但他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而这一点从老早就已经表现出来了。”
  万生勇给我们讲述了一些零星的故事:三哥万生东从小就和别人有些不一样,记得改革开发以前,当时生产队外出搞副业的人每年向队里交纳一定的副业费,但三哥却不好好搞副业,而是走村串巷倒买倒卖羊皮子,卖过女性发卡……这在当时来说是绝对不允许的,而且还会招来很多麻烦。
  从那时起,市场经济的意识在他的内心开始萌生。后来,万生东凭着对市场独到的见解,白手起家,在白银平川区开办煤场子。“哥哥是第一个做煤场子的人,虽然其间的利润微薄,但他已经懂得靠服务和质量的经营理念并淘得了第一桶‘金’。”再后来,万生东不满足现状,于1990年开始,先后承包了平川区共和镇煤矿和黄峤煤矿,生意越做越大。到2001年,经过多年的打拼和积累,万生东用投资家的眼光瞄准了自己开矿兴办企业。2001年10月,宏达煤矿开始动工建设,2003年6月份进行试生产,2004年3月份正式投产。
  从2004年开始,万生东立下“规矩”:只要北滩乡有学生考上本科就捐助500元。这三年,每年捐助资金达19万多元,为平川区黄峤乡教育方面的捐款也多达16万余元。2006年,他驱车去会宁县的贫困山村,亲自登门挨家挨户走访,将5万元资金捐赠给上不起学的贫困学子。
  多年来,万生东时刻心系家乡的教育事业,2006年,他为靖远县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各校各捐款1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同年12月,他又以个人名义向甘肃省慈善总会捐款现金300万元,用于贫困山区和弱势群体的救助。
  截至目前,万生东捐资助学个人捐款已达1300万元。“为西部农村的教育事业做了一些实事,是他最乐意也是最开心的事!”
  对于财富,从1990年开始跟随三哥一起打“江山”的万生勇与哥哥一样看得很淡。尽管宏达煤矿的资产已经超过亿元,但在这位一直主内的企业家眼里,只是一个能够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和发展西部农村教育的“矿藏”。
  亿万富豪的第一桶金
  独居荒山“圆”旧梦
  怀着对万生东的好奇与仰慕,记者一行在万生勇的带领下,驱车前往万生东现在的独居之地。不知道转了多少弯,荒野中满目断壁残垣和废弃已久的窑洞,间或看见几口枯竭的老井。
  颠簸中,一栋建筑物出现在荒凉的山坳里。“这就是三哥的住所。那边的田地是哥哥准备栽苹果和枸杞的规划地,他想改变这里原有的面貌。”万生勇说,“这就是20年前我们的家,现在村上所有人都搬出去了,只有三哥一个人又搬回来住。”
  “电也是去年才通的,是为了打出地下水浇灌他的那些地专门拉的线。这井打了150多米才见水,以前村里打了20多眼井都没有见水。考虑到井水不能立即灌溉,他又在修理堤坝蓄水以备浇地之用。”荒芜的山沟里,机井房已修建好,堤坝已初具规模。
  “我们进山的路也是三哥专门修的,他还种庄稼,由于种地有方,今年哥哥种的麻子和荞麦都获得了丰收。”
  万生东住所是窑洞结构的建筑,共有5孔。在一孔窑洞内,我们看到各级政府和组织颁发的数不胜数的各种荣誉证书和匾额:其中最醒目的是今年1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获得的‘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和‘中华慈善人物’两项大奖。“那是哥哥生平第一次,也是他人生中获得的最高荣誉。”万生勇说。
  院落外,万生东饲养了牛和骡子,还有一些鸡、鸽子和40多只羊。院子旁边,则是一眼废弃了20年的老井,那辘轳,那井台,那人,那事,都已经成了历史;不远处,正是刚刚兴建的机井房。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