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十代同堂”再聚首 父子双元帅父女双院士

2014年02月11日 | 作者:百姓通谱网 | 阅读:4021 | 来源: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父子双元帅父女双院士
唐氏“十代同堂”再聚首 父子双元帅父女双院士 福州新闻讯 闽侯县南屿镇尧沙村有个“十代同堂”的唐氏家族,这个根深叶茂的大家庭有着许多令人回味的传奇故事。18日,这里热闹非凡,十代人数百位宗亲汇聚一堂举行族谱发行仪式。
   
 
 新中国成立后  博士出了19人
   
  尧沙村离市区不到半小时车程。尧沙村唐氏的传奇在于薪火相传,人才辈出。因此,唐氏族人把宗祠骄傲地命名为“唐门精英会”。走进这座被誉为“八闽名祠”之一的唐氏宗祠,记者被这个家族的荣耀吸引了。
   
  悬梁四周、墙壁上挂满了鎏金牌匾:父子双元帅、兄弟双进士、父女双院士、山东参政、爱国将领、陆军中将等。这些或新或旧的牌匾,历数着唐家的风流人物,记载着唐氏的光荣和梦想。
   
  尧沙村唐氏家族的历史要从“父子双元帅”说起,他便是入助王审知治闽的始祖唐绮公和他的儿子润泽。唐氏自五代十国至宋初入闽,至今千余年。目前,尧沙村共有村民7000余人,绝大多数人姓唐。新中国成立后,尧沙村出博士及博士后19人,教授21人。著名心理学家唐钺曾是全国政协委员。
   
  唐氏宗祠第一进回首处的悬梁上,一幅大型油画引起大家瞩目。那是“父女双院士”中的中科院院士唐仲璋,1984年邓小平视察厦门特区时亲切地接见了他。唐仲璋为唐氏三十六世孙,他的女儿唐崇惕也是中科院院士,主攻生命科学,现在是厦门大学教授。
   
  18日,公务繁忙的唐崇惕也欣然赶到了族谱发行大会的现场。唐教授说:“我们要把家族中好的东西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才是家族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所在。”
   
  在唐崇惕指点处,记者看到了宗祠主殿两侧的一幅包含着族训的辈分排序楹联:源汝德国可与永昌道遵孔孟惟以崇文,自福兴家允宜长发世守孝忠斯为绳武。
   
 
 首次十代同堂  险遭日军轰炸
  
  对唐家来说,每次“十代同堂”聚集既是生命赐予的机缘,又是家族兴盛的象征,更像是一次家族生命的集体大轮回。
   
  据《唐氏族谱》修订者之一唐福敏介绍,唐家的第一次“十代同堂”出现在1944年初,当年唐氏宗族第三十四代至第四十三代共世相连。
   
  时为海军少将的宗亲唐灏清,也返回故里主持庆典。这一消息被汉奸获悉,日军于庆典当日下午派出轰炸机,欲致唐灏清于死地。不料,由于福州乡音中“尧沙”与“白沙”相近,邻近的白沙村不幸被日机轰炸。虽然尧沙村民逃过一劫,但因“轰炸顿起,观者四散”,第一次“十代同堂”草草收场。
   
  第二次“十代同堂”出现在1970年。
   
  2004年,宗亲唐品章的曾孙唐健出世,是为尧沙唐氏第四十五代“长”字辈。从第三十六代“以”字辈算起,正好十代同堂。
   
  2005年11月12日,尧沙唐氏第三次“十代同堂”纪念典礼隆重举行。
  
  传统中国的辈分排列是个有趣的现象,年龄最大的不一定辈分最高,唐家同样如此。在宗祠的左侧墙壁上,记者看到了唐家第三次“十代同堂”纪念照。今年88岁的唐兆华是目前十代同堂的第一代,而第二代已经有人93岁,第三代更有97岁的。
   
  相隔六十五载   祖孙同为“小辈”
   
  宗祠外,记者看到了一个骑着童车的小孩,乡人告诉记者,这就是目前唐家最小的“长”字辈的两个小孩之一——唐健。小家伙一见到记者拍照,立即竖起两根小指头叫:“耶!”
   
  3年前,唐健出生了。唐氏第三次“十代同堂”出现了。唐家新的一代“长”字辈也随即产生了。在他一周岁时,村里组织了十代人的代表坐上轿子巡村。唐健作为第十代的惟一一人,被妈妈抱着坐上了轿子。
   
  “他们家可有意思了,最小的4代他们家占全了。65年前,唐健的爷爷也参加十代同堂寻村。那时,他爷爷也是第十代的惟一代表。”宗祠的一位长者告诉记者。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