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姓宗法礼治二

孙姓兴祠与修谱

2013年03月28日 | 阅读:1042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孙氏

兴祠与修谱

有所谓:“敦族之道,兴祠修谱也。”宗法制度之基础,乃建立在尊祖敬长的铁律之上,所以中国古代祭拜祖宗之礼仪,最为隆重讲究。祖先之祭有三:祠堂、家祭、墓域。

每一个大家族都必须立有祭祀祖宗的家庙神龛,而一个大家族和宗族,又都必须建有祠堂。同一远祖的族人往往还要合建大宗祠,以祀其共同的祖先。如《溧阳孙氏宗谱》“敦叙堂记”载,其族有“九支十分各立支祠,以祖其祖而亲其亲。南北东西远者相去百余里,近者数十里”,族人又建该堂为其宗族之总祠。其“重修孝司堂记”说:“家礼曰: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于正寝之东,盖合祠以受族,祖宗神灵所由妥,而子姓之亲睦所由敦也。”

祠堂里供设着祖宗的神灵牌位,或春、秋二祭,或年初、清明、东至三祭,各宗族都有定制。宗祠祭祖,又称族祭,届时,各家各房成员都须在家长、宗主的率领下,进行有严格程序而场面肃宏的祭祀活动,礼节相当繁琐,它是家族中最盛大隆重的祭典。《句曲丁庄孙氏原修宗谱》规定:“本宗子弟贸易移居在外,如五年不归祭扫者,即以不孝论。”平时则要求经常打扫和修葺。《洋溪孙氏宗谱》“族规”要求:“宗嗣于每月朔日必须洒扫焚香烧烛。宗、房长以及绅士暨后辈子弟跪拜毕,讲论为人要学正道,不可苟且,以垂训后人。”祠堂又是全族集会的地方,族中遇有难以解决的纠纷、困境时,就会集合族众到祠中商议。如果族人违犯家法,也往往在祠中进行裁判、处罚。

宗族祠堂的门头上一般刻有堂号,堂号为旧时各姓氏家族的一种醒目标识,用以标志某一姓氏族人或其分支的名号。它不见于宋代以前的记载,盛行于明清,一般用姓源发祥地名、始祖祖居地(即宗之发祥地)名,也有用祖先的功勋德望、嘉行懿事、吉祥典故等名称。孙姓唐豪主要有:乐安堂、富春堂、东莞堂、兵法堂、平治堂、映学堂、孝友唐等。前三者是姓源发祥地名,兵法堂自然是纪念孙武、孙膑之武功史迹,平治堂是纪念孙叔敖将楚国治理的民富国强之功绩。映学堂源于孙康映雪读书的感人故事,孝友堂乃河北孙奇逢极力提倡以“孝友”严格治家而产生之家族堂号。堂号还可用于家乘族谱及其谱名封面中,也可用于店铺字号、书斋别墅,乃至日常生活用品上,其意义主要在提醒人们不忘故土祖根。

在家庙中家祭又称寝祭,“寝”就是家中的正房或厅堂、堂屋,往往在其中正中处设龛供奉祖先牌位,或也可称祠堂。其祭拜就相当频繁了,孙奇峰《孝友堂家训》说:“晨起率子若孙,祠堂焚香,群从续至。谓之曰:我等聚族而处,佳辰令节,生祭朔望,得来祠堂瞻礼,是祖父之魄气常在,儿孙之城敬常存也。只此是人生第一吃紧事。”其《孝友堂家训》中附家祭仪注如下:

晨起栉沐后,入祠三祭,自入小学,便不可废。

朔望,焚香拜。

元旦昧爽,设祭四拜,四仲月,用分至日,各设祭,行四拜礼。

令子孙供执事。

凡佳辰令节,寒食寒衣,皆拜,设时食。

祭辰,设食拜,子孙素食,不易享客。

有事出门,焚香拜,归亦如之。

吉庆事,卜期设祭。

儿女婚姻,焚香以告,生辰弥月,设食以献。

新妇庙见设祭,主妇率之行礼。

凡祭,妇人另行礼,各入仪。

有的家族还在家庙、祠堂中设私塾读书。孙奇峰要求儿孙在读书时,也不能忘记尊祖敬宗这件头等大事。《夏峰文集•示诸子侄暨诸孙》谓:“尔等既在祠堂读书,早间当敛容肃揖,晚退亦然,朔望日当焚香叩拜。”

此外,还有清明、冬至诸时的祭扫祖墓活动。家乘族谱中对此祭扫活动,一般都订有相当隆重和整套的礼仪规约,其中对祭期、司祭、祭品、读祝、散福及祭产的管理、祠堂和坟墓的修葺各方面都有详尽的规定。一般全族聚会,先至共同祖先墓地,然后至各房祖先墓地,最后再至各家庭祖先的墓地。扫祭毕,全族或齐集祠堂,举行祭礼。

修谱的目的也在于尊祖敬长,联宗收族,睦亲正名。家谱记载着全族的户口人丁,世系源流,血缘关系及婚配、职任等内容。《斜河孙氏宗谱》“宗约”曰:“谱列先人世次、支联派别,分辨尊卑、嫡庶,以便探本寻源。”就是说,准确编撰族谱是给族中每个人“正名分”最重要的方法,而成为其一般成员社会地位的构成要素。在明清两代的农村中,可以说既没有无谱之族,也不容有无谱之人。同时,谱中对祖宗祠堂、坟墓、祭田等的所在,必详为注明,以便于祭祀、敬扫与看护。族中有孝子、节妇、忠臣、烈士和勤学有功名者,也都予以推奖。总之,修谱是家族中之大事,是其家族及其每个成员社会地位之体现,每年还都要举行隆重的祠堂读谱仪式,以进行宗法思想教育。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