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束姓来源: 从《晋书·束皙传》记载考证,束姓是西汉高士汉疏广是后裔。王莽末年,疏广的曾孙孟达,对王莽篡政不满,莽“立新”后,孟达避难逃至东海沙鹿山,改姓束,自此出现了束姓。望族居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县)。 束姓是丹阳大族,其祖先为西汉疎广,字仲翁,宣帝时任太子太傅,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东南)人。其子孙一支避王莽乱,将姓氏的偏旁删去,改姓束,来丹阳三城巷定居。
阅读:886次
-
诚感神明,咸歌黍稷之盛;才储博洽,独识蝌蚪之文。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西晋文学家束皙事典。束皙,字广徵,元城人。上联讲束皙博学多闻,少游国学,作玄居释以拟客难,张华见而奇之,召为椽。后转佐著作郎,撰《晋书·帝纪》十志,迁博士。下联说束皙在太康时,汲郡人盗发魏襄一墓,得竹书数十车,盖魏国之史书,皙得观竹书,随疑分析,皆有义证,迁尚书郎。蝌蚪文,指古文“汲冢书”,束皙最先辨识无遗。
阅读:899次
-
束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载于《百家姓》第255位。束姓起源于古代战国时,和颐姓等一起派生出的,当时属于皇家姓氏。齐国田氏疏族,很昌盛,他们是束姓较早的起源。
阅读:1394次
-
姓氏:束 ,祖籍:东海 ,祖宗: 疏广,郡望:南阳郡 分类: 赐姓或避难姓历史名人: 束氏出现后,这个家族的表现就比较突出。晋代的学者束皙,就是重要的代表。“二十四史”之一《晋书》的《帝纪》就是出自他的手笔。据载,他是当时多闻博识而精于古文的学者,他生性恬淡,不慕名利,曾作《玄据释》以拟《客难》,从不拿学问作为争取荣华富贵的工具。因此,其学术造诣颇深,他撰写的《七代通志》、《三魏人士传》、《五经通论》、《发蒙记》等鞯著作,
阅读:1019次
-
束姓始于中国汉朝,和颐姓等一起派生出的,当时属于皇家姓氏!束姓主要分布在江苏镇江和射阳一带,沐阳也有小部分!江阴也有一分支!安徽当涂护河镇杨湾村也有一分支。历史名人见过一两个,但不算很有名!
阅读:940次
-
束氏由来相传海内无二束,田、疏、束三姓皆同出一脉。
阅读:1498次
-
束姓出自妫(gui)姓,具体演化是妫姓->陈姓->田姓->疏姓->束姓,是渊源纯正的汉族姓氏,因为历经多次演变,出现在汉代,所以人口较少。
束姓出自妫姓,由疎氏所改。据《晋书·束皙传》载,古代战国时,齐国有一个部族姓疎(古“疏”字的异体字)。汉代时候有个叫疎广的人,宣帝时任太子太傅,东海兰陵(今山东省枣庄东南)人。
阅读:1008次
-
束氏历代精英流考
黄帝是束氏族人的祖先。黄帝生25个儿子,其中一人名叫昌意,束氏是昌意的后孙。昌意的儿子名叫颛顼,为古代“三皇”、“五帝”的“五帝”之一。昌意的第七代孙子即是古代声名赫赫的尧、舜、禹时代的虞舜帝。虞舜帝为尧之婿,尧帝嫁以二女,即娥皇、女英,曾居山西妫水。周武王伐纣时,有胡公者,系舜帝后裔,被御封为陈太公,令其奉舜帝。陈太公后人以封地为氏改为姓陈。
阅读:88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