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神秘的北京薛家湾“钱氏宗祠”
北京薛家湾“钱氏宗祠”出现于清朝中叶的北京南城崇外原三里河以北、北桥湾街以东的薛家湾胡同。“钱氏宗祠”原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分三个院落。前院主要为钱氏祠堂,内供钱氏画像、牌位,康熙和雍正赐的“保障江山”、“保我子孙”的匾额,以及乾隆时的官窑瓷器等供品。中院为娘娘祠堂,供奉着钱氏夫人的牌位。后院为花园。 “钱氏宗祠”坐北朝南,门不大,带脊。在门的上方墙面上镶有一块石匾,上面雕有“钱氏宗祠”四个大字,至今仍清晰可见。斑驳的木门上,有门联一对,字迹已十分模糊,但经过我们的反复辨认,还是把它认了出来。上联是“武肃勳名久”;下联是“彭城世泽长”。横批:“铁券家声”。
据《宸垣识略》载:“吴越王钱镠祠在芦草园,雍正二年敕封诚应吴越武肃王。其裔孙世章创建西竺庵,在南芦草园。”其中“吴越王钱镠祠在芦草园”的“芦草园”乃是薛家湾的笔误。“其裔孙世章创建西竺庵,在南芦草园。”即今南芦草园胡同路南30号(旧门牌40号)大门内,亦名大西竺庵,如今早已变成了一个破旧的大杂院了。 经过200多年的漫长岁月,钱氏后裔们仍居于此。
舒先生对文史颇有研究,在走胡同的过程中,他对那些名人故居、会馆、庙宇、王府、教堂等都要重点记录,并尽力去挖掘它们的历史渊源。
有一天,他走到崇文区薛家湾胡同,看到一个门额上的“钱氏宗祠”四个字,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正当他要找人问时,从门里出来一个人,且正是院子里钱家的人,当他问起钱氏宗祠的来历时,那人把他让进了家中。在昏暗的屋里,舒先生见到了躺在床上的老人,交谈中得知老人名叫钱鸿绪,时年98岁,是历史上“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33代孙,祖上道光年间迁入北京。屋子里原供着钱氏祖先的画像,当初家中还有家谱、盔甲和皇帝题写的匾额。
为了清楚地了解钱氏家族的历史,舒先生查阅资料,并多次到钱家了解情况,做了大量记录。后来钱鸿绪老人的女儿从浙江带回的一本《钱氏家乘》使舒先生如获至宝。最后他整清了钱氏家族的历史脉络并写出了《北京的钱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