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有名的“三钱”及其宗族关系

2013年05月28日 | 阅读:11548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钱氏兄弟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三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周总理称他们为“三钱”——他们便是是杭州钱氏后人、“两弹一星”元勋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无锡钱氏后人、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钱伟长;湖州钱氏后人、中国原子能事业开创者钱三强。大陆“三钱”在建国之初力排众议,理出了56项科研项目的科技发展总纲、并建议确定6个紧急启动项目,即原子能、导弹、电子计算机、半导体、无线电通信和自动化技术。这一远景规划确立了年轻共和国发展高端科学技术的基础。 

在“三钱”中,钱学森是吴越国王钱鏐的33代世孙,出生于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父亲钱王32代孙钱家治(后以字均夫行世),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供职于教育部、曾创办学校并任校长。这位教育学家同时抚养自己儿子钱学森和侄子钱学榘,这两位“学”字辈的钱家后人一路从师大附小上到师大附中,后来都考上了上海交大。1929年钱学森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堂弟钱学榘1931年以也考入这所当时最好的工科大学,毕业时以全校总均分第一名荣膺“中国斐陶斐励学会交通大学会员”。这些珍贵的资料现在还保存在上海交大。 

钱氏兄弟1933年10月4日获得交大奖学金的档案现在还能查到,学校决定“奖励上学期成绩在90分以上,兼品行端纯者”。受奖者有“机三钱学森,土四张光斗、电四钱钟韩、科三袁祥、机二钱学榘、电一朱仁堪”。其中,钱学森和钱学榘是堂兄弟,钱学榘的儿子钱永健在75年后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其中还有一位奖学金获得者钱钟韩则是无锡钱氏钱钟书的堂弟。 

湖州钱氏中的钱玄同,是钱王后人中著名的新文化人物。和钱家治一样,钱玄同也是留学东洋。回国后任北大、北师大教授,钱玄同提倡文字改革,他所提倡的简化字到今天已经90年了。“五四”运动时期他和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一同创办了《新青年》杂志。     

他的儿子钱三强1913年出生,虽然是最早接触白话文、学习罗马字母标注汉语拼音的学生,却有着向理工科发展的科学头脑。钱三强1937年留学法国,他的博士论文完成于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核化学实验室。与母亲居里夫人同获诺奖的伊莲娜•居里认为,钱三强是她十年中所指导的科技人员中最优秀者。

“三钱”中的钱伟长是无锡钱氏,他和学贯中西的钱钟书都称钱穆为叔叔。钱穆是钱王33代孙,著名的国学大师。钱穆长兄钱挚早逝,四叔钱穆担当起教育亲侄儿的责任,就连钱伟长的名字都是钱穆所取。钱穆家往来皆鸿儒,所以钱伟长接触到的中国史老师是后来的中科院语言所所长吕叔湘、国乐方面接触到的启蒙来自解放后任北京国乐研究所所长的杨荫浏、西洋史可以请教北大教授杨人楩、英语可以问学后来的南大西语系主任沈同洽。但他的生活依然贫穷,学业除了得益于名师,还得益于对贫寒学生所提供的奖学金,另外,由于钱伟长学业优异,大学、研究生、留学全考得了奖学金。    

钱伟长虽是中国应用力学专家,对新中国科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是在文革期间还是因叔父在台湾的关系,受到冲击。改革开放以后的1984年,叔侄二人在香港见了分手后的第一面。 

钱穆与钱钟书同宗不同支,按辈份说钱钟书是钱穆的侄辈,而钱穆又称钱钟书父亲32世钱基博为叔叔。商务印书馆1927年出版族钱穆专书《国学概论》时,钱穆本来想请教育家钱基博给新书写个序,钱基博把此任给了17岁的长子钱钟书。钱钟书一气挥洒其父阅后一字未改,这些都得益于他自幼练下的文史“童子功”。

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早年受业古文学家黎庶昌门下,16岁写出4万言的《中国与地大势论》,发表在梁启超的《新民丛报》上,清朝最后一位状元张謇赞他:“大江以北,没有见过能与他相比的人。”辛亥革命爆发后,钱基博投过革命,专心治学后,历任上海圣约翰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光华大学、浙江大学教授。从教小学开始自己教育生涯的钱基博认为“假如师而不范,教训无方,何以造人,亦将何以造国”,“师道不立,校风以坠”。    

 钱基博有一位孪生的兄弟,叫钱基厚,钱基厚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在运筹工商界、主持地方政务上威望很高。他有七男二女,都在各领域有所建树,上文提到的1933年和钱学森、钱学榘同获上海交大奖学金的“电四钱钟韩”就是钱基厚的长子,后来成为热工自动化专家,中科院院士。他和堂兄钱钟书同窗共读了13年,直到1929年,他考入上海交大电机系,学了工科,而钱钟书考入了清华大学外文系,而后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鼎鼎大名的一大文豪。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