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蒲氏宗谱续》序

2013年06月25日 | 阅读:5560次 | 关键词: 蒲氏宗谱

青山依旧在,日月仍光华。世事多变幻,兴衰百万家。

甲戌(1994)仲秋,族人议续谱,因著序。族谱者,记载族人生息繁衍,奋斗沉浮之演变史也。乃民族文化之有机组成。蒲氏者,仰蒲坂之地而生息繁衍奋斗沉浮者也。先秦之人,或以地为姓,是以姓蒲。水草(一说菖蒲)繁菁之意也。江山移替,蒲氏至山西辗转入川,地杰人灵,文章科甲,代有人才,至元至明清,赫然名门望族,书香世家。有史可考者,如谦益、拱辰、荐馨、念祖、章祖、心谦、心豫、心浩、文甲、德芳、预麟、奎光诸公者。或以政绩昭天下,或以文章授生徒,或以医德活世人,誉满一方天下。仅吾系探花、进士、解元、举人,四十有八之多。乃族之精华,国之英才也。裔孙承祖业之荫,枝繁叶茂,后人继先人之志,勤耕苦读,安居乐业,不乏事业有成者。然比之先辈,辄自汗颜也。今番续谱,亦可聊慰先人之灵矣。

蒲氏宗谱无可考也。蒲氏源远流长,继世累代,支派繁多,近有杜、高、黎、何,皆一脉之说。追根溯源至汉至秦至先秦,有舜之后,虞之嫡裔之说。前者见文家坝蒲晓东家藏本,该谱写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系“因老谱于十五年前遭火焚去,实难查考,略记大概(引自该支谱语)。”后者见龙洞蒲家坝蒲其恩藏本,二者所溯源头,大同小异,考之于史,皆失实,系传说,不足信。加之世事沧桑,屡遭兵燹人戕,蒲氏辗转,犹离离之草,枯荣交替,宗谱屡失屡毁,而至宗谱难考。再者古之人刊刻记载,较之今日,天壤之别,故宗谱未有遗漏者,其奈何哉?

吾之宗谱可考者,至乾隆三十九年(1775),心浩老祖撰吾系谱帙所述源头,坦陈“兵燹之后,谱之失传久矣,稽之残碑,乃系元丞相之后裔。至于吾族属不一,虽实一本,而中源流莫考,兹皆略而不叙,惧其紊也。”至嘉庆年间(嘉庆二十五年,1820),十房元孙怀矩公,恩贡,县志有记,再续族谱,乃今日之范本。此谱只记荐馨公十一男中九、十房,其于各房皆记至芳字辈,以后无可考也。据长者言,十一房中谱共三本,长、次、三共一本,九、十、十一房共一本,其于除殇者外,皆有记,现存世者,仅吾一本,其余安在?其间民国九年(1920),有志者欲续之未成,未几,民国二十六年(1937),有族人再续谱,未著序,故其中缘由,执笔者谁,不得其详。该次续谱,有失简陋,所记诸公生卒年月,生平事迹,家居何处,有无漏户漏事,吾派诸多分支,如心泽、心谌裔孙十一房等,应记未记,为后人平添悬壁。然时值中日战争正酣,内困外患。自民国二十六年(1937)始,世事变迁,屡遭横祸,文字之狱,洪水猛兽,打砸抢抄,如家常耳。倘存家谱者,或搜之烧之失之、扔之,谱帙失之乱世,湮之荒野。所幸族伯有直公,珍藏一手抄本于箱底方剂故纸堆中,避数劫已四十年不见天日矣。悲哉!吾氏族谱与方剂故纸同眠四十余载,潮湿斑斑,虫迹累累,纸质霉腐,字迹模糊,多处已无可辨也。斯免于人祸,而几毁于虫口,终大难不死,乃吾族之厚幸耳。

直公、医生,乃奎光长子立垣之后。一生谨小慎为,继先人之志,济世活人,年届七旬,常卧病在床。余求族谱,正值六月。公抱病于故纸堆中搜寻,冒酷署,翻晒数日,除霉祛虫,方使吾氏脉络大白,挽谱帙之氓灭沧海。于六月十六日予常,常大喜过望,犹覆巢之下,幸得完卵。大揖三声,公其精神可嘉,功不可没,谨此一书,后人记之。

明清蓬溪蒲氏纪略

蜀北蓬溪,历史悠久,民风淳厚,人文蔚起。明清两代,古邑蓬溪书院、私塾林立,出现了不少科举世家、书香望族,其中县城南10公里之蒲氏家族尤足称杰。500年中,蒲氏家族就涌现出了进士3人、举人10人、贡生22人,为“科举寥寥若晨星,又不甚显著”的蓬溪县赢得了声誉。

一 川北蒲氏源流世系

(一) 宋元南充三教堂蒲氏世系

据《蒲氏族谱》记载:蒲氏祖居湖广麻城县。宋太祖建隆二年(961),蒲正开避祸入蜀,落户果州南充县三教堂(今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附近),故蒲正开为蒲氏入蜀始祖。从宋至元400年,蒲氏在川北南充、阆中、南部等地繁衍发展,人丁浩繁,衣冠鼎盛,名贤辈出,仅宋代就有20人中进士。宋代蒲虞裔,进士。其子五人:蒲显道、蒲之道、蒲竝、蒲冲、蒲卣,均为进士,有“五子登科”之盛;因均受业于其母任氏,故蜀中号“任五经”。蒲卣,累官中大夫;其侄蒲宗孟(1028—1093)官至尚书左丞,叔侄二人均名垂《宋史·列传》,堪称“果南世家”

(二) 明清蓬溪县蒲氏世系

明初,蒲介元之子蒲艮行(蒲谦益之孙),偕妻苏氏,从南充徙居蓬溪县利国镇大水坝(今蓬溪县火车站蒲家坝,位于蓬溪县城南约10公里),故蒲艮行为蓬溪县蒲氏始迁祖。从明初至清末500余年,蒲氏在蓬溪县城南蒲家坝、宝梵镇、鸣凤镇、大石镇等地繁衍,至今已传20余代,分为梭子垭母殿垭林苍咀二分咀支派、大屋沟支派、墙院子文家坝支派、蒲家坝支派等四支人,成为蓬溪望族。 从清初蒲荐馨起,大石镇棱子垭、林苍咀、二分咀、附南母殿垭等地蒲氏支派字辈为:“荐祖心芳畅,立身志有常;果南文献远,斗北甲科长。”其他几支字辈,与此有异,不录。

二 明清蓬溪蒲氏科贡录

科举制度,始于隋代。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废除,共延续了1300余年。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考中者为举人,殿试考中者为进士;考选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生员(秀才),叫贡生;一般分为恩贡、拔贡、副贡、岁贡和优贡五种,时称“五贡”。明清蓬溪蒲氏家族中考中进士3人、举人10人、贡生22人,他们是:

(一) 进士(3人) 蒲心豫,清乾隆十年(1745)三甲第112名进士。 蒲文甲,清嘉庆六年(1801)三甲第76名进士。 蒲预麟,清同治七年(1868)二甲第73名进士。 (二) 举人(10人) 蒲胜愈,明洪武十四年(1381)举人。 蒲惠和,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举人。 蒲来举,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举人。 蒲 富,明天启七年(1627)举人。 蒲拱辰,清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

蒲荐馨,清康熙二十年(1681)举人。

蒲荐芳,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武举人。

蒲 英,清乾隆十七年(1752)举人。

蒲心浩,清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

蒲有壬,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

(三) 贡生(22人)

明代贡生:蒲 新 蒲惠泽 蒲敏政 蒲大韶 蒲 政 蒲 蘩 蒲来章

蒲 蓁 蒲 佑 蒲 衡 蒲桂馥 蒲 伯 蒲 作 蒲之节

蒲 昌

清代贡生:蒲念祖 蒲宪祖 蒲心谦 蒲香荐 蒲丙南 蒲 煦 蒲怀矩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