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荆坪述仕权
2010年1月1日至2日,我应潘氏宗亲网创办人潘喜辉之邀,到深圳参加潘氏宗亲网创办六周年及元旦茶话会,借此机会,我顺便到惠州市惠东区和广州天河区参观了两个潘氏宗祠后,于1月9日来到长沙,拜访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潘存云宗亲,存云宗亲热情接待我们之后,建议我去怀化市中方县荆坪古村看看,并且打电话把我介绍给了荆坪村的潘中兴宗长。1月10日我与内人乘汽车到达荆坪,受到了潘中兴宗长的热情接待。
根据荆坪《潘氏族谱》记载,季孙公七十八世孙贞周公迁住荆坪,繁衍生息。荆坪古村位于中方县中方镇舞水河西岸,距怀化市区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村内现有祠堂、古驿道、伏波宫、文昌阁、节孝坊、尚书第、唐代古井、水文碑、龙凤桥、观音阁、五通神庙和旧、新石器时代遗址等20多处古文化遗址。荆坪及舞水河一带,古为南蛮之地,历来为各民族及各部族的杂居之地,民俗文化气息浓厚。流传至今的如酒歌、傩戏、渔鼓、霸王鞭等民俗文化要素吸引着无数游人。荆坪村现已成为湖南文物古迹保护单位。
下了船,踏上荆坪渡口,扑面而来的就是潘氏宗祠。它雄镇渡口,睥睨江河,数百年如一日地守望着渡船。推开厚重的大门,我们仿佛打开了通往四百年历史的时间隧道。天井、厢房、殿堂,光线很好,四周透亮。祠堂内的祖宗牌位重重迭迭,最中间的最显眼的就是潘氏始祖季孙公牌位。我与内人焚香烧纸,燃放鞭炮,叩头礼拜,以示祭祀。
荆坪最不能忽略的一个建筑废墟就是潘仕权的住宅。沿着窨子屋的墙角,穿过幽深狭长的巷道,拐过一道拱门,就到了潘仕权的故居。故居的规模据说很大,现在只剩下几堵残墙,在他会客的大门至今还保留着“居仁由义”的题额和“随处体认天理,出门如见大宾”的楹联。在荆坪人眼里,潘仕权可是一个大人物。他懂音律、会占卜、掌礼乐、著述颇丰,《四库全书》都收录了他的书目。最值得荆坪人津津乐道的是,潘仕权当过九五之尊的乾隆皇帝的启蒙老师。据说,那位在历史上号称"十全武功"的乾隆爷正是在他的启蒙下才开始认真读书的。这样一个小小的传说,荆坪村就一下子与整个中华民族历史的演进有了某种因缘,潘仕权这个名字是荆坪村的一个魂,是荆坪潘氏后裔引为自豪的人物。
据荆坪老一辈人说,荆坪村原来还有转角楼、德经坊、文昌阁等建筑藏有不少潘仕权读过的书和撰写的书,但历经水火洗劫,已经片纸无存。因为他通精五行八卦,整个荆坪村的建筑布局呈八卦图形,就是他总体设计的。大弄小巷,纵横交错,潘中兴带领我们走在荆坪村的众多巷道中,如入迷宫。但是潘仕权的价值还不仅限于此,一个真正的文化人就是一颗散播文明的种子。在他的精神荫庇之下,再偏远的荆棘草坪、蛮荒野地,文明的种子也能开花结果。在潘仕权生命的最后26年里,他已远离北京城的喧闹,在这还属蛮夷之地的故乡维系和传承文化的薪火,他整理族谱,修葺祠堂,倡建义塾,翻新古井,敦化民风,我们似乎可以想见,一个盛世皇帝的老师,在辅佐乾隆爷治理泱泱大国时如“烹小鲜”,而在自己桑梓之地播撒文明时却是何等的不遗余力。
参观完荆坪古村,我忽然诗兴大发,写下此诗,予以纪念。
荆坪古村
潘氏立基舞水边,斗转星移越千年。
尚书世第显尊贵,帝师故居藏美谈。
古朴民宅尤靓丽,雄伟潘祠更壮观。
五通神庙供神灵,关公圣殿祭圣贤。
参天古木发新芽,穿地老井涌甘泉。
人文荟萃传佳话,荆坪胜景入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