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历代精英
现当代时期
潘月樵名宗岳,(1869-1928),艺名小连生。江苏甘泉(今江都,属扬州)人。其父业木匠,光绪元年(1875)病卒。家贫无以为生,与弟少棠随长兄恩荣逃荒至天津。长兄入赘陈家,长嫂陈氏出资延师教戏。初习梆子文武老生,后改皮黄。九岁即登台演唱。光绪三十年,应夏月珊兄弟之邀,加入丹桂茶园,又与夏氏兄弟一起创办我国一个近代化剧场新舞台,引进国外先进剧场技术。宣统三年(1911)九月,任上海伶界商团负责人之一,曾率伶界参加上海起义,攻占江南制造局。在上海军政府草创期间,又多次组织义演,为革命军募集军饷。1912年春,沪军都督陈其美委充沪军调查部部长,授少将衔。受孙中山接见嘉勉。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被通缉,悬赏五万金购其头颅。易僧服得以逃脱,家财尽被抄没。光绪十年至上海,搭老天仙茶园,声名甚著,与汪桂芬齐名。后创办金台小科班,培养演员。又在上海办榛苓学堂,在苏州办菁莪学校,"专收贫家子弟,不取学费,两处开支,皆月樵一人唱戏所得之钱"(《潘月樵自传》)。
潘月樵扬州西湖乡人,京剧演员,辛亥革命时期被誉为梨园革命家,他的革命事迹以及急公好义的行为,为人们广为传扬。光绪年间,他到上海献艺,开始接触革命思想,并改编了《新茶花》、《黑奴吁天录》、《明末遗恨》等京剧新戏,激发人们的民主思想和民族意识,轰动上海滩,并多次举办赈灾义演,被推为梨园统一工会理事长,革命党人陈其美对他很为器重,时相过从。
1919年,武昌起义暴发,潘月樵组织了一支梨园敢死队,攻占清军兵工厂江南制造局,救出革命党人陈其美,上海光复后,陈其美被推举为上海督都,派潘月樵担任督都府调查部长。他却功成不居,婉言谢绝,仍然献身舞台。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授予他少将职衔,孙中山亲自书写“急公好义”的匾额以资褒扬。后鉴于官场纷扰,仍回上海从事京剧艺术,培养出不少唱戏人才,名老生周信芳就曾受其影响。晚年潘月樵隐居常熟虞山。1928年病逝。
潘天寿(1897-1971年),出生于宁波宁海冠庄村,乳名权,原名天谨,又叫作藩,学名天授,后改作天寿,字大颐。十九岁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得陈子渊、李叔同等人指导,勤学苦练,将画、诗、书法、金石熔于一炉,书画都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地,二十七岁就任上海美专、新华艺学校中国画教授,后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先生国画造诣精深,传统根基深厚全面,博采众长,汲取精华,然后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及独有天赋,另辟蹊径,自成一家。他充分发挥中国画表现方法以线为主的特长,汲取书法“屋漏痕”、“折钗股”的手法入画,运笔苍劲泼辣,用墨注重黑白对照,构图豪放奇崛、疏密相适。其笔下的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都赋予了蓬勃倔强的生命力,风骨遒劲、诗意盎然;指墨画独步画坛,沉郁古拙,气势恢宏;书法风格豪迈朴茂,真草隶篆,无一不精。他也精通画史、画论、且著作颇丰,有《中国绘画史》、《中国画院考》、《中国书法史》等。他一生从事中国画教学,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潘先生的代表作有《松鹰》、《秋夜》、《和平鸽图》、《睡猫》、《铁石帆运图》、《露气》、《欲雪》、《纪写百丈岩古松》、《小篷船》、《雁荡山花》、《雨霁》、《泰山图》等等。
潘汉年(1906.1.12-1977.4.14):江苏宜兴陆平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左翼文化运动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长期领导敌区隐蔽斗争和统战工作,功勋卓著。1928年开始负责文化统一战线工作,30年代初期负责做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工作。遵义会议后,奉中央指示前往上海恢复白区工作以及打通与共产国际的联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主要从事上层统战、国共谈判、民主党派、国民党起义投诚等统战工作。他是党在白区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导者、指挥者和实践者。建国初期,他成功开展了上海工商界统战工作。对潘汉年在统战工作等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毛泽东同志曾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一些场合,给予高度评价。上海解放后任常务副市长等职,协助陈毅市长为改造旧上海做了大量工作。1955年蒙冤关押达二十余载。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关于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确认“他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久经考验的优秀共产党员。政治上对党忠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潘忠汝 湖北黄陂人,又名汝庭。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湖北黄安(今红安)县警察局警备队军事教练。大革命失败后,率警备队士兵加入黄安农民自卫军,参与领导黄麻起义,任总指挥、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总指挥兼第一路军司令。在抗击国民党军夜袭黄安县城时牺牲。
潘自力原名潘自励,又名潘鼎九。陕西华县人。曾任中共西安市委书记,中共陕东特派员兼渭南县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宣传部部长,晋察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十九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宁夏省委书记,宁夏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陕西省人民政协主席,驻朝鲜、印度、尼泊尔、苏联等国大使。是第一、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六大代表,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潘光旦(1898.8.13~1967.6.10)别号仲昂,上海宝山县人。14岁到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毕业后赴美留学,专攻生物学,毕业后攻读动物学、生物学、遗传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吴淞国立政治大学教授兼教务长、上海东吴大学预科主任、光华大学教授兼教务长,同时在复旦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兼课,讲授遗传学等课程。创办新月书店,主编《优生月刊》。民国23年(1934年)到清华大学担任社会系教授,兼任教务长。1952年调到中央民族学院任研究部第三室主任。其优生学中心思想是从种族本身的生物现象和种族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来说明优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撰写了《优生学原理》、《优生概论》等许多论著;翻译了恩格斯著《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著《玛尔克》、达尔文著《人种由来》。
潘承洞(1934-1997〕,江苏省苏州市人。1961年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研究生毕业,后到山东大学任教。1986年起至1997年不幸去世一直担任山东大学校长。曾任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数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奖励委员会委员,及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潘承洞教授是当代著名数学家。1979年潘承洞教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获国家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荣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潘承洞教授因病于1997年12月27日在济南不幸逝世,享年六十四岁。
潘家铮土木工程学家。浙江绍兴人。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力公司技术顾问、教授、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一直从事水力发电建设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过黄坛口、流溪河、东方、新安江、七里泷、乌溪江、锦屏、磨房沟等大中型水电站的设计工作,参加乌江渡、葛洲坝、凤滩、陈村等工程的审查研究工作,指导龙羊峡、东江、二滩、小湾、龙滩、三峡等大型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研究进一步加快开发我国水电资源的措施。在学术方面,主要致力于创造性地运用力学理论解决实际设计问题,对许多复杂的结构如地下结构、地基梁与框架、土石坝的心墙斜墙、调压井衬砌、岔管和法兰等,应用结构理论、弹性理论或板壳理论以及运用特殊函数,提出了新的计算理论和方法。在设计中注意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推动技术的发展。研究和推导出不稳定扬压力和封闭式排水设计理论等。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潘梓年江苏宜兴人,又名宰木、定思、任奄等。辛亥革命后到上海,先后在大同学院、龙门师范读书,毕业后在无锡任教。1920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1923年后在保定育德中学和开封第二中学任教。1927年初到上海。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宜兴重建中共组织。曾任宜兴县教育局长。同年9月回上海,从事左翼文化工作,在北新书局负责主编《北新》、《洪荒》等刊物。曾任上海艺术大学教授、华南大学教务长。1930年在上海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机构工作,先在“社联”,后到“文总”任书记。1932年任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真话报》总编辑。1933年5月与丁玲同时被捕,1937年6月获释。后任《新华日报》社社长,历时八年。1947年3月到延安,在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任研究室主任。1948年12月任中原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委副主任,教育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学部副主任,全国人大代表。著作有《逻辑与逻辑学》、《辩证法是哲学的核心》、《论抗战时期的文化运动》、《大家来学点哲学》等。
潘菽(1897-1988):中国心理学家。原名有年,曾用名淑,字水叔[菽],江苏宜兴人。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之一。建国后,曾任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长等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潘岳,男,1960年4月出生,汉族,江苏人,副研究员。1976年-1982年,在解放军第三十八集团军、铁道兵第十三师服役;1982年-1986年,任经济日报资料员、中国环境报记者组组长;1986年-1988年,任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局研究室副主任兼机关团委书记;1988年2月-1988年12月,任北京房山区委外联处处长兼外经委副主任;1988年12月-1989年12月,任中国技术监督报社副总编辑;1989年12月-1993年2月,任中国青少年报副总编辑;1993年2月-1994年5月,任团中央中国青年研究中心主任;1994年5月-1998年3月,任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1998年3月-2000年1月,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2000年1月-2003年3月,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2003年3月,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