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福海给华夏门氏族人的公开信

2013年09月03日 | 阅读:1521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自古常言道:水有源,树有根。华夏门氏家族于春秋时代受姓氏以来,在中华大地生存繁衍近三千年历程,祀祖有庙,值守有谱,昭穆皇皇,宗支绵绵,源远流长。托祖宗之福,我门氏家族世代兴旺发达,谱系自一世租起至民国时期,著籍已达百代以上,全国门姓人口约15万人。姓氏总人口排列为第297位,历代世辈都有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做官为宦之人,为社会和民族大业做出贡献的显赫人物不少,光宗耀祖,门楣高尚,是我们门氏后裔之荣光。古以来皆有门氏家族谱系史乘记载,慎终追远,延绵衍之,祖绪不紊,长幼有序,血脉遗传,无论定居何处,一户门氏姓字,无一更改。而且我门姓是华夏社会较为独特的姓氏,从未有左无改门氏,右无改门姓之恶事出现,亦是我门姓发达之征兆。
    据《正宗门氏族谱》和《门氏家乘·国和》卷宗记载:门克新兄弟为一世祖,世居关中泾阳,尚书公为秦州人。从政为官四五十年,官至明礼部尚书,因疾而故,故后归葬于秦州泰山庙下,秦州城学街十九号院,民称“门家大院”,又是门克新祖公后裔长期居所,一世祖门尚书公在秦州生活了六十余年。故逝后,明秦州知州傅鼐主持建立“门尚书祠堂”和立《门尚书祠堂记》石碑,自后的秦州方志天水县志都有门克新生平事迹记载。自门公卒后六百多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史志,都有记载,不绝于史,尤对门公遗作“长江万里图记”这个关乎国家民族事业的伟大论著给于了评价极高。
    古秦州今天水门尚书一支族人、以门尚书21世孙天水市政协委员门福海为主,联络门氏家族人之众,邀聘社会贤达名流,自2004年以来,一每行例举措,大张显扬门尚书诞辰纪念盛会,成立了“天水门尚出研究会”并以“门尚书研究”的名义深入探讨研究门尚书的生平事迹及其伟大论著“长江万里图记”,颇有研究成果出,天水学人和门氏家族中的关爱人士积极参与纪念和理论研讨活动,社会影响之大,宣传门克新的力度之高前所未有,以图片的文字复活了六百年前门公的生动形像,加上广播、电视、报纸上宣传门尚书的光辉形像,几乎家喻户晓,现在又由门福海领衔主持编篆《明朝礼部尚书门克新事略》八卷,此书已经基本完成初稿编辑,正在征询意见,修订校正文字,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力争达到图文并茂,史料详实,评论准确,内容广泛,考证精良好——部文史图书,留给门氏后人和广大读者。
    自2013年春节后,门福海从河北沧州南皮县接来 “正宗门氏族谱”进行过整理翻印,使立即索要获得一帧电传文稿,根据这份“家谱”线索,今年六月初,门福海前往成都,赶赴内江县索取到了《门氏家乘·国和》族谱六卷,喜出望外。但又发现,内江县门氏族谱中。早在明末清初家谱遗失,因张献忠占领四川长达30年之久,百姓流离失所,离乡背井,家谱被张献忠寇匪所毁,四川内江的门氏家谱续到乾隆三十九年即新谱的十三世祖,(详见内江的门氏乘六卷·国和)甘肃秦州现有老门氏家谱,(门氏家族一至六十五世祖世系表)。一世祖门克新氏诰封夫人、生四子随宦於京,二子希曾公返回秦州,长子希彦、三子希哲、四子希孟还及内江寿溪山居(内江宗亲再续家谱时秦州提供总谱的前半部分)。
 
    古秦州今天水门氏一支族人,目前最大的心愿有二:
    一、是要求地方政府恢复明代所建“门尚书祠堂”,此祠堂原建筑规模为一座四合式的古典建筑,一直保存至解放的80年代初期,当时因古城进行城市改而造被全部拆毁,拆毁后的地盘被新建“文庙商场”所占用。现在要恢复原建制,需要大批资金,资金从何而来是个很大问题;地址已选在原文庙东侧近处,但要政府规划和指定,祠址提案已列入天水市政协正式立案,批转秦州区人民政府列入规划,现正在设计规划之中,等待如何实施此一方案。
    二、关于门克新墓地被毁后如何迁葬,坟地选择问题以及迁葬坟地经费问题如何解决都也是大问题。原来门尚书坟地原址在秦州泰山庙脚下, 1968年因天水火柴厂扩建厂房,坟地被占用毁坏,将坟地扩充到厂区车间范围,因兴建厂房需将坟挖掘,门公尸骨丢弃荒野,文物衣幅棺阁消毁殆尽,其中珍贵文物被盗偷私吞吐。现在门公后裔决意要求恢复门尚书坟墓,葬衣冠冢,但资金和地点均无力解决,唯一期盼我华夏门氏族人捐资和自筹资金,方能实解决迁坟归葬之大举。
    以上所提及的过去和现在的情况,为的是承前启后,光耀门庭,向前看,使我门氏家族更加兴旺发达,门氏后人礼仪千古,又为进一步传承先祖之功德,为本族后人造福,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再续建功立业,为社会的进步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门尚书21世孙门福海敬启
 
                                          二O一三年六月二十日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