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朝历代门氏家族的迁徙

2013年06月04日 | 阅读:2146次 | 关键词:

   根据家谱记载,门氏家族原本姬姓,起源于今陕西岐山。周灭商后定都西安,古称镐京,又称长安。始祖姬友,贵为帝胄。而门氏又以耏班为受姓始祖,其地应在今河南商丘。
   至汉高祖时,十五祖耏跖被封芒侯,门氏家族又由商丘复归西安。自二十三世祖耏立,王莽篡汉时,逃出西安之后,门氏一直是历经战乱,居无定所。
   至三十世祖门毅之,任晋代扬州参军长史,隋元帝渡江,居建康(今南京),门氏始分南北二宗。北支蕃衍河洛之域,南支滋大於江淮之疆。如今甘肃、陕西、山西、河南门氏家族,均属北宗后裔。而安徽、山东门氏家族则应为南宗后代。
   至唐代,北宗门氏四十七世祖门知行任陕西泾阳县令之后,门氏家族才世代定居于此。今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龙泉乡门家村可能就是北宗门氏家族世代定居之地。
   宋代 门氏五十五世祖迁居甘肃天水秦州,五十七世祖始定居秦州。
   元代,门氏六十二世祖门际任四川内江县令之后,家族之一支由秦州迁徙到四川内江。
   明初,天水门氏六十五世祖门奉由甘肃天水迁移至山东即墨,今河北沧州和山东宁津门氏家族多为六十五世祖门奉的后人。
   以上说的是门氏家族迁徙的主线。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门氏家族其他分支的迁移情况一定也很多,只是没有确切的记载。
   山东是全国门氏家族聚居最多的省份,元代山东济南柳埠镇就有梨峪门家庄。山东门氏家族是什么时候从何地迁徙来的现在还无从考察。可能的方向有三个。一是从江淮地区迁来,二是从陕西或山西迁来,三是从四川内江迁来。
   东北地区的门氏家族大多是清朝以后移民到东北的。清顺治年以后(公元1644-1667年),朝廷先后颁布《辽东招民开垦条例》等5个招民令,鼓励汉族人口迁入辽南等地垦荒。《条例》规定:“招至百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六十名以上,文授州同、州判,武授千总;五十名以上,文授县丞、主簿,武授百总。招民多者,每百名加一级。所招民每日给粮一斗,每一垧地给种子六升,每百名给牛二十只”,并且“免交三年钱粮”。在这样的奖励政策鼓励下,形成了山东移民的第一次高潮。
   到康熙七年,清政府下令“辽东招民授官,永著停止”,对东北实行禁封政策。但是,禁封令阻止不了已经开始的移民潮。到康熙四十八年,关外的山东人“多至五十余万”。
   康熙时期迁入境内的汉族人口中,大多来自胶东登州府,尤以蓬莱、文登、莱阳、福山等县为多。汉族移民中的多数人,曾被编入“汉军三旗”,没有被编入“汉军三旗”的称为“在民旗籍”,解放后,多恢复为汉族。有据可查的是沈阳、凤城门氏属于“汉军三旗”,辽宁盖州门氏属“在民旗籍”。老盖州县志记载门氏是满族人,解放后恢复为汉族。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