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纂《中华梅氏通谱》倡议书

2013年04月02日 | 阅读:782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海内外全体宗亲:

    大家好!

  我族自殷代伯公受姓以来,历经三千余年,后裔子孙人文蔚起,枝繁叶茂,为富国强民,推动历史车轮的前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和业绩。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民展,历代先祖为适应当时的历史变革而四处迁徙,八方散落,寓居海外,遍布寰宇。数千年来,各地宗亲虽屡经修辑族谱,但或因兵燹,或因变革,苍海桑田,使所存谱牒损毁殆尽,有的支系即将面临断代和长幼不分的混乱现象。历代以来,由于受地域、历史条件的局限,我族各地宗亲各宗其祖,各承其祧,支分叶紊,长幼尊卑难免混乱。有鉴于此,今年六月,由宣城中华梅氏文化研究会和江西梅福文化研究会主办,江西中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和江西金大红鹰服饰有限公司赞助承办的“中华梅氏族谱编研会”在江西南昌京西宾馆举行,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是中华史学的三大支柱。我华夏民族的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其端绪较方志、正史更为久远。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司马迁在编撰《史记》时,就是从当时所能见到的“谱牒”中获取了许多宝贵资料。欧阳修在论家谱时说:“族有谱牒,则人知其所出,知其所出则尊其祖,尊其祖则爱其身,爱其身则修身慎行,自不容以不谨!故非从昭姓氏、叙昭穆、明亲疏、辨异同入手不可也!”纵观史藉,历代伟人名贤都十分重视家谱文化,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过, “族谱记述的中华民族由宗族的大团结到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特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如今欣逢盛世,我族各地宗亲为尊祖敬宗,孰亲睦族,编纂一部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华梅氏通谱》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循名课实,时不我待。为此,特倡议如下:
 
  一、编纂《中华梅氏通谱》,是海内外全体宗亲的一件大事,是功在当代,惠及千秋的宏伟大业。占国运昌隆,经济腾飞的天时;拥梅氏宗亲分布地域广,遍布海内外的地利;加上我族人才济济,致力于尊祖敬宗,孰亲睦族,团结进取,达古通今者不乏其人的人和,有此三者,实为编纂《中华梅氏通谱》的大好良机,诚望全体宗亲热忱响应,阖力支持。
 
  二、千流万派同出一源,千枝万叶均出一本。族谱的编纂是姓氏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切望各地宗亲首先必须统一意识,树立“立足梅氏,放眼中华,传承创新,服务社会”的思想理念。确立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存理去欲,修齐治平,把历史固有的人文精神转化为现代的科学文明,对传统文化作出现代诠释,以教化后代。
 
  三、全体宗亲广为宣传,努力支持通谱编纂工作。积极收集、提供各房支、谱牒、世系源流、迁徙路线、宗祠铭文、茔墓碑刻、拓文图片、名人传记、文学著述、祝祭艺文等相关资料,力求编纂出一部融科学性、实用性、史料性、工具性为一体的精品族谱。
 
  四、《中华梅氏通谱》编纂工程庞大,工作量浩繁,入编时间跨度大,因此所需经费自然也十分可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就必须要各地开明大度的企业家、仁人志士和百万家族同胞慷慨解囊,倾情资助。
 
  五、谚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历代古圣先贤在论及尊祖敬宗时皆曰:“尊祖者不可不敬宗,敬宗不可不收族,敦亲睦族,千古至理”。《中华梅氏通谱》的编纂,即是巩固根本,牢记祖德,延续亲情,敬宗收族的最好体现。因此,诚望我梅氏家族同胞,积极行动起来,举全族之力,共襄盛举。即如世界梅氏宗亲总会前理事长梅荦扬先生说的:“梅氏要进步,梅氏要发展,就要继承和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梅花精神!”
 
  六、我们诚挚地希望各地宗亲务必求同存异,努力开拓进取,积极支持通谱的编纂。举贤荐能,对有修谱经验的族人,希望积极推荐,涌跃参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作到人尽其力,物尽其用,同心同德,团结协作,为家族“立德、立功、立言”,为通谱的编纂和家族事业的繁荣作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