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梅氏宗亲的书
宗亲:
您好!
平阳县档案局、县志办根据国家、省、市等精神,于2003年成立了平阳姓氏编纂委员会,要求各姓族分别编写姓氏志。这是盛世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工作。孙中山先生早在宗族组织的论述中指出:“由于宗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团结,这是中国人民特有的良好传统理念。中国国民和国家结构关系:先有家族再推至宗族,然后才有家国……敬宗睦族的观念、深入中国人的脑筋,若遇到亡国灭族的危机,他就怕祖宗血缘断继,不由得不拼命奋斗。有了民族的团结,不怕什么外患,还怕不能兴邦吗!”毛泽东同志关于历史研究的论述中讲到:“搜入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资料。”江泽民同志也曾讲过:“尊重和怀念祖先功业,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如连自己的祖宗都忘记了,那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族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收集、研究族谱,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中华文化的传播。研究家谱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海外华侨都有宗亲会组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文化的交流的增多。寻根问祖之风越来越盛,台湾同胞的祖先96%来自大陆内地,研究家谱也有利于祖国的统一。”
所以讲要振兴中华,促进祖国统一的要求,是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搞好姓氏志编纂工作,寻找历史伟人的生平功迹,弘扬怀念祖先功业与美德。通过梅氏族谱编纂,更好地发现近代人才志气。通过近一段时间的了解,在梅族一些新型的企业家——梅山挺、梅山旺、梅照化、梅山米、梅亮等人的活动下,他们不同程度自费参加了省内外梅氏宗亲联谊大会,获悉了安徽宣城梅氏文化博物馆落成信息,并把广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梅氏宗亲信息联接到一起。
根据发展需要,我以个人名义建议建立一个“浙闽梅氏”或“浙南梅氏”编纂工作领导班子(筹备组织)。虽然起步较晚,但我们可以借鉴他姓的成功经验,与时并进,把福建、浙江以及全国梅氏统一起来,把梅氏宗亲资料编纂成书,使这本梅氏志书成为宗亲联络图。互相沟通,提供方便,为促进梅氏发展发挥作用。成为“华夏风光美,梅花遍地开”的景象。
建议召开梅氏不同形式会议,成立梅氏志编纂委员会,设办公室、编辑部、财务室、联络工作室,把[梅氏编纂]工作及时告知各宗亲,并做好下述几项工作:
一、了解各地梅氏宗亲的基本情况:包括户数人数,宗教信仰及宗祠数,宗祠座落地址,梅氏人口繁衍及流徙情况。
二、掌握梅氏源流:梅氏始祖迁入浙、闽的概况。
三、搜集梅氏人物:其对象包括历代贤人和近现代全国地方知名人士(以县志及宗谱资料为准):
1、党政、企事业:正副股长、所长、正副主任、正副经理以上。
2、村:正副书记、主任、中级职称名誉专业人才。
3、军:排以上等级。警:三级警官(警督)。
4、大专(博士、硕士):记录毕业院校及工作单位(包括在校生)。
5、县级以上各类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历届党代表、人大、政协委员等。
6、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历史以来100岁老寿星。
7、抗日和解放时期的革命烈士。
8、港、澳、台梅氏同胞和海外梅氏侨胞知名人士。
9、知名企业家(包括现代新企业者)。
10、文化艺术名士。
四、丛录:各地梅氏所建的宗祠图像,典故事迹,文物古迹,教化名言,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发明创造,重要论著,诗联文化等。
本谱志记录的出版将是浙(闽)梅氏宗族的历史记录,其政治、经济、人文基本面貌将世代相传。目前编纂工作势在必行,我们梅氏谱志虽然晚了点,但决不会落差于他姓,梅氏谱志编纂利在今朝,功在千秋。
我们恳切希望梅氏的国家干部,当今企业家和社会各界名人志士都尽力协作,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为编纂《梅氏新谱志》作出自己的贡献。
(为梅氏编纂捐资奉献待遇及名誉安排由编纂领导班子决定)
(根据汝南郡梅氏宗谱纪世原图计算后)为第六十六代梅氏后裔子孙 梅文书于20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