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衍分布

2013年05月23日 | 阅读:1974次 | 关键词:

三、繁衍分布

       十三郎侍御史卢邹繁衍 由明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户部、工部侍郞、正二品卢维祯于明万历丁未年(1607年)重志的《同邑族谱》载,邹入闽时卜居泉州南安县大同场绥德乡嘉禾里三埔坂(今厦门市湖里区),唐乾宁二年(895年)之前(因895年,山阴令为张逊),宪章告老返乡后(宪章于888年授越州山阴令),将家徙至同邑北部卢岭之党里,(今同安区汀溪镇卢岭)。侍御史邹传十七郎仓曹官,十七郎传山阴令宪章,宪章传廿九郎司马官,廿九郎传卅一郎评事官、卅二郎、卅三郎、卅四郎校书官、卅五郎,卅一郎下传九世有瑞僧、应瑞、名僧、五郎、庆三等,今,卅一郎后裔失考;卅二郎下传二世无后;卅三郎讳昭昉出家;卅四郎下传六世有周期,北宋授广东东莞(时东莞地域包括现在的香港和深圳)盐仓官,其闻诗、闻礼二子,俱领广州举(据漳平吾祠谱载:闻诗、闻礼北宋登进士第后,仕于江西吉安,遂留家焉),卅四郎下传九世有:宗发元代徙金门贤聚(这是金门从宋初至清末,先后六支卢氏迁入的第三支,后裔有明末兵部尚书卢若腾),宗振明初徙同安县西后卢,宗兴明初徙同安县西前宅,卅四郎之大房卢后裔徙南安东甲铜头;卅五郎下传四世有童,迨宋从卢岭党里徙同安县绥德乡仁德里(十二都)兑山堡山美社(今厦门天马山麓、集美区大学城),由于兑山堡卢氏祠堂(鼠穴)与后来的李氏祠堂(猫穴)相克,这支卢氏晚至明初,四处迁徙,童下传九世真惠子孙徙晋江山尾头,童下传九世真锡传孝隆、孝选、孝忠,孝忠后裔分散在龙鹫岩和苏营社等处,于清康乾及嘉庆年间徙台北县淡水镇和三芝乡等,其大本营(香火)由孝隆徙至同安仁德里十三都石兜乡上卢社,童下传十四世有乾玉次子居仲携子元缉元福、四子居吉携子元祐,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徙南安市美林街道李东村,居仲又携元缉元福徙同安古庄(待考,从苧溪兑山堡山美社出来的卢氏,都有卢李不通婚的禁忌。同安古庄、集美古庄和南安李东卢氏另有鸭母一晨生双蛋及禁忌养鹅的传说和禁忌。金门宗发派下宗亲认为同安古庄卢氏是宗兴的后裔),童下传十五世维祯祖先徙漳浦盘陀乡通坑村(维祯撰写同邑族谱三年后去逝,葬于故里通坑村),元祐下传九世有世忆(成金将军之父),于清咸丰年间徙金门后埔(这是金门从宋初至清末,先后六支卢氏迁入的第四支,成金将军,清二品官衔,仕于温州,现住清廷建造的金门后埔将军第),元祐下传十一世、进士芳年之祖,于清咸丰年间徙福州,后裔分散在福州市区。

      台北县淡水镇及三芝乡《卢氏族谱》载:“山美开基鼻祖卢氏祖坟:祖百岁翁顶戴荣身讳童公字希德,唐赐进士出身御史名宦讳邹公九世孙也,世居轮山名胜之地,迨宋始开基仁德里十二都兑山堡山美社创业,垂统自成一家,继而二十世之内,长、二房子孙绳绳,或文修,或武备,表表可观者不一其人,爨起言语不逊,获罪堪舆,遂为兑山李氏择一私居于祖庙之后,相去远不觉其病,他日李盛卢衰,乃堪舆之遗嘱也,至大明果如其言,八世孙员外郎孝忠公之子乡饮杖宾餙玉公乔迁龙鹫岩西庄,荣禄大夫孝先公择地何岭山前,魁武军门讳若骥公乃祖之玄孙也,考选吏员孝隆公卜居第一山,上卢分为四房,仁义礼智,产王府典吏,长房有力自徵卢拱一户,余考上卢粮户与苏营房同派确实无疑,其馀者封君祖父散而之,境内者远近皆有其人,明末留一户至清初,迁界始去其乡,康熙二十五年,本族户部差员栋候氏尊人,葬私祖于中厅基址,众皆非之,加以占祖之名,君子曰卢氏不葬李氏亦在其中矣,何非之有所可痛者,百岁翁一人,始有鼻祖之瘁,终无鼻祖之享,不惟山海田园归之兑山,而栖身之地寸土无存,兴言及此不觉临楮而泣涕也”。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