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氏宗祠
祠堂,它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
在长期封建宗法社会里,各姓氏族都有自己的宗祠,用此以明族系,祭祖先,行宗法。隗氏家族也不例外。隗氏祠堂和享堂都是封建宗法时期的特有产物。隗氏家族初无祖庙,光绪丙申年间,因起凤公慷慨以屋相憧才供作隗祠。据《隗氏宗谱·祠堂记》载:“盖闻尊祖,敬宗敬宗,故收族汉族也者。所以汉一族之人,别尊卑,序长幼,敦睦亲,崇祀事,而皆奔走在庙者也。但我族初无祖庙。自十五世起,凤公之德配姚氏妇黄氏姑媳妯孀悯礼祀之几绝,毅然将古邾古和桥北向之基屋二重(幢)捐于山湖两分为祠”。后隗氏一支在邾城老街又置享堂一座,取名“今夫堂”。直至公元1949年被政府没收改建他用,隗氏宗族的祖祠和享堂均不复存在。
在这一编里,我将着重介绍一下有关与宗祠相关的历史常识和隗氏的宗祠。
一、郡望
(一)郡望的含义
“郡望”一词,是“郡”和“望”的合称。“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县的编制。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划,起源于春秋时期。“望”是名门望族,意指为有名望、有地位的家族。而郡望则表示为某一地域周围内的名门大族,是一个家族在发展蕃衍过程中,后人所敬仰的具有名气的某一历史时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里程碑,其后的影响再没有超越过的名门。秦汉以后,随着家族的繁衍迁徙,姓氏原有的以血缘论亲疏的文化内涵逐渐淡化,而以家族地望明贵贱的内涵便成为姓氏文化最为突出的特点。
所谓地望原意系指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并因此而有别其他的同姓族人。历代的姓氏书籍中,其中有一类是专门以论地望为主的《氏族论》,即唐代柳芳编撰的《氏族论》;还有南朝时刘孝标编撰的《世说新语》。《百家姓》刻本,也往往在每个姓氏前面加注了“郡望”二字。象魏晋至隋唐时期我国北方形成的“四大郡望”有:范明(今河北保定至北京一带)的卢氏,清河(今河北清河地区)的崔氏,荥阳(今河南郑洲一带)的郑氏,还有太原(今山西太原地区)的王氏。
(二)郡望的由来
“郡”是由春秋战国时期到秦代几百年间逐渐形成的地方行政区划。春秋时,秦、晋、楚等国有边地设县,后逐渐在内地推广。直到春秋末,各国便开始在边地设郡,其版土面积比县大。到了战国时期,郡不设县并逐渐形成县统于郡的两级行政区划制。直到秦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36郡,后又增加到40多,沿袭郡下设县制。郡、县长官均由中央政府任免,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权组织的一部分。汉朝至隋唐继承了秦代的郡县制,但具体的郡县划分有所没。到了宋代,“郡”的行政区划已经作废。
虽然“郡”作为一种行政区划已经在宋时被废止,但“郡望”作为专指某些地域某一名门望族的习惯用语,却一直被保留下来,并且与门阀制度紧密相连,以至于在长期的封建社会制度中沿用不衰。所谓门阀,亦即门第阀阅。是指封建社会世代显贵、影响大、权威高的姓族家门。相传,这些所谓的“高门大姓”,一般说来是其由家族人物的地位、权威和声望自然造成,一旦形成则显赫无比,十分威严,并世代传承。有时官方还专门作出暗示,宣称某姓为望族大姓,甚至还把具体姓族明确定为几等级,确定门阀序列。由于各姓族权益的地位不同,于是门阀制度就应运而生。
门阀制度始于西汉。汉代刘氏皇族引经据典,论证其为帝尧之后,是高贵的血统,声称他们天生就是做皇帝的料。东汉时期,由于门第等级观念已十分盛行,这样一来,便开始形成了门阀制度。一些官宦、名流的宗族亲戚往往高官厚禄,数世不衰,如弘农华阴扬氏四世四人官至“三公”,又如河南汝阳袁氏四世五人位至三公,其中袁隗就是大司徒。还有河南平舆许氏三世三人官居“三公”,这成为当今世人称羡的高门贵族。事实上,由于某一姓氏的姓源或发祥、聚集、变迁之地非止一处,于是一姓常常不止一个郡望,但通常以其中一个郡望为主,以区别于主从及尊卑。
在封建社会里,最尊贵的姓氏是皇帝的姓,即我们平素所说的“国姓”。皇帝对有功的臣僚赐“国姓”以示褒扬,接受赐姓者无不以此为荣。至于这类历史上的名人望族中这里就无须赘述了。
姓氏郡望,不仅单指该姓发祥地之标记,而且也还是氏族人口、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与文化影响等综合族力强盛与否的反映。一般地,一个姓氏大致有一个或数个郡望。而这些郡望之名到了后来便成为郡望堂号。
(三)隗姓郡望
现在,打开《中华隗氏论坛网》不少隗氏族人认同“隗氏的郡望大多出自西河。隗山涛,西晋大臣,名士,河内怀(今河南武陟西南)人。他好老庄学问,是“竹林七贤”之一。传说他担任吏部尚书时,每次选拔人才都亲自加以评论,时称“山公启事”。
据史书记载,隗山涛(205—283年)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贫。因好学老子庄子玄学学说,喜与嵇康、阮籍等人交游。向秀、刘伶、王戎、阮城等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称“竹林七贤”。在政治方面,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司马昭以钟会作乱于蜀,将西征,任涛为行军司马,镇邺。司马昭进爵晋公后,山涛主张以司马炎为太子。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出任翼州刺史,甄拔隐屈,搜访贤才30余人。入为侍中,任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职。隗山涛为官清廉,洁身自好,事实上山涛是倾向儒术的,主张孝道,一生写了大量的儒学诗文,为后世树立了为官清廉的榜样,其所以大多隗氏族人认同山涛公为隗氏郡望。
笔者在未查明隗山涛公字巨源是否为隗氏先人之前,不敢苟同。因为毕竟我们没有隗氏宗族记载。若是按先人出身的年代看,无论在周代还是在以后的历朝,位居高就的还有隗林、隗嚣、袁隗等,无论是论地位还是论学术,隗林在前。隗林还是很威名很有成就的人。所以我主张不盲目追宠,把没有血缘关系的硬是往自已姓氏头上拉。我倒还倾向于实事求是,以据为准。
笔者认为,山湖分隗氏的郡望出自博雅士少荪公。博雅士(古邾)字有仁,号少荪。自幼聪颖异能文章诗古甫冠弟子员博极群书。
据《隗氏宗谱》记载,光绪二十一年,诰封通奉大夫,赐进士出身的翰林院修编,癸酉年科山西正考官加四品衔之职,户科掌印给事中一职的洪良品先生回忆说,在这以前的30年间的一天,即咸丰初年,社会动荡不安,贼寇经常出没于百姓之中,居住在古邾城内的少荪公为珍蓄的晋唐的名人帖古今图书、香砚、墨宝多被掠夺失散,人还遭到生命的威胁。在此情景之下,少荪公为了避秦,还邀请了昔时呤坛歌赋文章的旧友陶星垣、周曙齐、梅育甫等一同找洪良品处避秦。求洪大人一见。洪良品见走在三位之前的隗少荪公感到一惊:怎么是雅博士呀?由于他们均是昔日旧友,洪良品深知少荪公的文章诗文有极深的文化底蕴,深知他的走笔欣然同意。其后在69岁时为受隗氏之托专门给时年68岁谢世的少荪公写了一部生平传记。隗氏后人的一支为纪念这位博雅士,就以其作为山湖隗氏的郡望。
当然,认同山涛公为隗氏望族也未尚不可。但是,按照大隗国的国姓,历史久远的要数隗林,因为隗林在秦时就担任过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