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官为氏的说法毋庸置疑,但源自哪里需要辩证

2013年07月13日 | 阅读:690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可以肯定的是,籍姓源于以官职为氏,得姓始祖讳孙伯黶是西周时晋国公族,职守“司晋典籍”,至籍谈已经复传九世,这些都是见之于典籍的,毋庸置疑。

至于得姓始祖讳孙伯黶源自哪里?现在网上有几种不同说法,诸如源自周王室派驻说和源自晋国公族说,在晋国公族说之中又有源自晋襄公说、源自荀林父说、源自晋文侯弟阳叔说、源自伯氏说。似乎我们“籍姓之源繁复,不可一论”,把大家的视线都搞乱了,使我们一些族人搞不清究竟源自哪里,还有一些族人也未加详审,在网上人云亦云地重复那些缺乏佐证的说法,本人认为有必要加以澄清。在诸多说法中,究竟孰是孰非,如何认定,我认为:

一般说来,文献证据越早,或者撰写、编纂注疏、注释文献的人出生年代越久,其可信程度就越高,距离事实就越近,反之,可信度就越低,距离事实就越远。

按文献的时间排列应该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春秋左传》、《国语》、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宋衷《世本》、东汉时期的王符《夫潜论·志姓氏》、三国时期的韦昭《国语注》、西晋时期的杜预《春秋释例·世族谱》、唐朝初期的孔颖达《五经正义》,唐朝林宝的《元和姓纂》、北宋时期吕夏卿《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南宋时期的郑樵《通志·姓氏略》。

在上述文献中,《春秋左传·昭公十五年》明确指明了,籍姓得姓始祖孙伯黡,司晋典籍有功,以官为氏;《世本》明确指明了籍氏世系;《国语》明确指出了,籍氏在晋文公未即位之前早已是晋国的旧族了;《潜夫论志氏姓》则明确指明了,籍氏是晋国公族,出自晋之姬姓。

至于籍姓始祖出自何公,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现有证据进行排除,以缩小范围,去伪存真,以正族人视听。

对于籍姓始祖出自何公,本人曾先后于 2005-8-8、2006-1-17、2006-10-8等时间,分别以《籍姓探源》、《籍姓来源考》、《籍姓来源再考》为题,在“籍姓留言”和“籍姓论坛”中发帖,表达了自己考证的结果和见解。现对籍姓始祖出自何公种种说法逐一排查如下:

1、籍姓始祖不是晋襄公之孙。

在晋文公未即位之前就早已有籍氏,晋文公于公元前636年即位,晋襄公是晋文公之子,公元前628年-公元前621年在位,而晋文公未立之前籍氏早已是晋国的旧族了。

  其一,据《国语.晋语》.《文公修政纳襄王》记载:

晋文公即位时,“(公元前636年)元年春,…。公属百官,赋职任功。弃责薄敛,施舍分寡。救护振滞,匡困资无。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懋穑劝分,省用足财。利器明德,以厚民性。举善援能,官分定物,正名育类。昭旧族,爱亲戚,明贤良,尊贵宠,赏功劳,事耆老,礼宾旅,友古旧。胥、籍、狐、箕、栾、续、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诸姬之良,掌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

其二,据《春秋左传·昭公十五年》注疏记载:

“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晋,於是乎有董史。辛有,周人也。其二子適晋为大史,籍黡与之共董督晋典,因为董氏,董狐其后。”  
  “[疏]注‘辛有’至‘其后’。正义曰:僖二十二年传曰:‘平王之东迁也,辛有適伊川’,则辛有平王时人也。此王因籍说董,言晋国唯有籍、董二族世掌典籍。”

史记称:晋文侯10年(前770年)平王东迁。辛有是周平王时的史官,平王东迁时他到过伊川。周平王在位51年,周平王49年(公元前722年)时才进入春秋。辛有二儿子董(其后人以董为姓)仕晋应该在平王时期,即在进入春秋之前。换句话说,籍氏始祖司晋典籍之时,应在董仕晋之前,籍姓之始的下限绝对不会晚于西周末期,而晋襄公即位在公元前628年,即使按照杜预注疏的观点,相差一百几十年,也可否定源自晋襄公说。

其三,据《雷学淇校辑世本下》淇案:
       “黡之八世孙籍偃事悼公为舆司马,见国语。悼为襄公之曾孙,则孙黡非襄公孙明甚。且籍氏即黡之后,于文不得称籍氏及黡皆姬姓也。”

晋悼公是晋襄公的曾孙,公元前574年晋悼公即位,时年15岁。此时籍姓始祖之八世孙籍偃,事悼公担任舆司马(或上军司马),春秋左传和国语均有记载。如果认定籍姓始祖是晋襄公的孙子,岂不晋悼公的辈分比早已入士的籍偃还要高七世?即使从晋文公即位(公元前636年)算起,到晋悼公即位(元前573年)为止,区区63年,晋襄公怎么也不可能复十世!

其四,持此一说者,我认为恐怕是受《潜夫论志氏姓》注释者笔误的误导,或者是对《潜夫论志氏姓》的误解。

据《潜夫论志氏姓》所载:“……凡郄氏之班,有冀氏、吕氏、苦成氏、温氏、伯氏;靖侯之孙栾宾〔一三〕,及富氏〔一四〕、游氏〔一五〕、贾氏〔一六〕、狐氏〔一七〕、羊舌氏、〔一八〕季夙氏〔一九〕、籍氏,及襄公之孙孙黡〔二0〕,皆晋姬姓也。…〔二0〕昭十五年左传云:‘孙伯黡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故曰籍氏。’”看其文脉,本人认为,籍氏以上各氏以及孙黡,在句中属于并列关系。

 我认为,可能是注释者误将对籍氏的注释序号写在孙黡之后,以至于使人产生籍氏是晋襄公之孙的误判。或者是引用者粗枝大叶,没有看出后两者是并列关系,而将后两者合二为一。

综上所述,籍姓始祖是晋襄公孙子之说是全可以排除的。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