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氏家谱
纪氏家庭,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家族。先世祖即编有家谱。
去年津、京两地纪晓岚后裔及宗亲,在北京阅微草堂其故居,举行了祭祀先祖暨文达公纪晓岚诞辰280周年活动。会上纪肇廉展示了由他重新编辑的《九龙纪氏总谱》。总谱记载了遥遥华胄,三千余年纪氏家族的兴衰,并建议我们“崔尔庄纪”续修《景城纪氏家谱》。
宗亲纪肇廉,系台湾教育界知名学者,著述颇丰。返乡探亲期间,瞻仰宗祠,见祠景全非;查阅宗谱,见宗谱散乱。“基于子孙责任”乃先出资修祠;继又出资,并亲自将宗谱数多版本,整理缩编,一一考证,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历时两年,终辑成现在版本《九龙纪氏总谱》。
历史名人纪晓岚便是“崔尔庄纪”。天津著名作家柳溪,原名纪清侁,是其六世裔孙,景城纪氏第廿世。续修家谱也是她多年的愿望。她因脑出血病卧在床,当她听说,由侄女根媛及堂弟清俦等,组织了在北京的纪念活动,并着手续修家谱时,激动得眼睛里闪出了泪花。
“始祖椒坡公,明永乐二年,迁江南大姓实畿辅,自上元徙献县之景城”。与天津开埠建卫于同一人口大迁徙的时期。纪氏三兄弟纪福字恩坡,以御前钦差赐赠三品。纪禄字椒坡,纪寿字伯龄。自应天府上元县(江苏江宁)纪家匾村,分别北迁至静海县纪家庄,献县景城,文安县纪屯。三公后裔繁衍,各有家谱延续。
献县《景城纪氏家谱》,是先祖容舒(纪晓岚之父)姚安知府任满,返回故里崔尔庄时年七十,因悯族谱之残阙(景城始祖谱牒,于崇祯十五年兵燹失传)于乾隆乙亥年,亲自刊定。故又称《乙亥谱》。其后,纪晓岚依旧格续修一次。即嘉庆七年,纪树棨刻,现存国家图书馆善本部之《景城纪氏家谱》。族人亦有不同版本的收藏。
景城十世纪祖钰,因人口繁衍,生齿日繁,携次子天申(纪晓岚祖父)及兄灏,迁景城东三里之崔尔庄。纪晓岚曰:“今土人因仕宦科第多在崔尔庄,故皆称崔尔庄纪,举其盛也。余族则自称景城纪,不忘本也。”乾隆·嘉庆及道光百来年中,崔尔庄出了五名进士,十四名举人,拨贡和武举数人。其中纪晓岚是最有成就者。在乾隆文治武功的高压下,残酷的文字狱,毁禁了不少书籍。由纪晓岚总编纂的《四库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以前的主要典籍,它保存并保护了这些典籍。另外,他所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简明录,对每一部书的源流,价值都作了贴切的介绍。为图书收藏,后人查阅,学术研究开了方便之门。浩大的“四库全书”的纂修、可谓一项旷古的文化工程,对文化的贡献巨大。
家谱和《献县志》记录,佐证了纪氏家族的状况:不论是“忠厚传家”“富而好义”“罄家资输粟活一方”的善举,还是诗书继世的文章著述,科举及第,出官入仕都有记载。先辈们遵循着“达则济世,贫则修身”的家训。他们富而好义,为官清廉,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情况下,在文字狱、八股文束缚的夹缝中,这个家族还能培养出一批知书达理,有文化的后辈,如今,在这安定、祥和逐渐昌盛起来的时代,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下,我们纪氏有什么理由,不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人才呢!家庭教育,是子女品格形成的关键,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先祖姚安公曾曰:子弟读书之余,亦当略知家世,略知世事,而后可以治家,可以涉世……续修家谱可以让他们了解一点家族史,激励他们更好地成长。续修家谱,也是为了将已传承的数百年的家族文化珍宝传承下去。不要使其断送在我们这一代手中。
近百年来,大多数“崔尔庄纪”因出官入仕未归,或求学就业在外,或因生活所迫而离去,星散各地,与家乡失去联系(景城纪氏1990年续家谱时未将其续入),这次在北京的祭祀纪念活动中,有七十余人出席,通过他们又联络上不少崔尔庄族亲,真让人喜出望外。另外姚安公在勘定家谱初始,为我们立下了“联名纪世图”,现已传代至清、根、烈、执。纪世图,方便了如今寻亲,排辈分,真得感谢先祖的先知。
现在的政策,只允许生一个孩子,人口流动又频繁。因此,续谱小组倡议:女性入谱;后辈每人有名和字。名除了按纪世图排辈分外第三个字要用父或母名中的第三个字,第三个字从此不变。这样即可明昭穆、别亲疏,也可在百年之后一目了然。字则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