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纪氏
入潮始祖纪恩
创业揭阳地都
纪姓入潮始祖名恩(字元庞,号归隐)。原籍是江苏省淮安市淮庆县泽锦都西平桥乡平和村,潮汕纪姓是来自江苏省。
纪恩生于南宋理宗淳佑六年(1246年),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中进士,任浙江绍兴府山阴县知县,三年后升任粤潮州府通判。携弟元忠、妻洪氏及子亨裕同赴潮上任,途经福建泉州府时,因其岳父洪志源任泉州府知府,遂进衙谒见。时亨裕仅三岁,又值炎夏,不堪长途跋涉,而洪氏母女又不忍即离,故亨裕母子暂留泉州,意待纪恩赴潮上任后再接其到潮,后因元兵入侵,兵荒马乱,无法接亨裕母子到潮,因而亨裕落籍于泉州。纪元忠到潮后经商到琼州,后也落籍于琼。
纪恩到潮任职二年后,升从三品,任潮州府中宪大夫。适逢元兵入侵,潮汕大旱,“四邑库粮无以登收”,致被革职。至宋帝赵显即位,下旨“赦免全国在籍受谪之文武官员”,纪恩得到“复职归籍,另候补选”。但兵荒马乱,水陆不通,只得落籍于揭阳县池美都军民山(今揭东县地都镇军民村附近)。创立“纪桥乡”(现已不存),“建屋五十余间,置田二百亩”。因与泉州之妻儿联系不上,遂娶潮安县砂陇村致仕施教授之女为妻,生三男,长纪潮、次纪惠、三纪泽。历经几次大难。后裔散居潮汕各地。
后裔迁徙官埭
分居潮汕各地
后裔迁居官埭,是在元朝至正年间之前,因与邻村薛陇因祖山祖墓之争,引起械斗,并提起诉讼,败诉而逃。长房纪潮后裔迁居鸥汀;二房纪惠后裔迁居揭阳渔湖;三房纪泽之长子纪德本后裔迁居浮西,次子纪德熹后裔迁居揭阳县玉湖镇玉联村。至正是元朝末年(1341年—1368年),盗匪四起,为争地盘互相砸扎,百姓四处逃难,纪姓人部分散居潮汕各地。
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年),官兵于厦岭一带(今属汕头市区)围剿海寇,百姓惨遭兵祸,四处逃难,纪姓人也不例外。其中纪潮后裔八世孙纪谅直与母投靠达濠陈姓姑丈,后落籍达濠,是达濠纪姓始迁之祖。
血洗鸥汀死亡近万人口密集鲜为人知
清顺治13年(1657年),因是丁酉年,故族谱上称为“丁酉之难”。海贼陈铁虎占据鸥汀一带,经常出海抢掠货船。当时郑成功占据南澳岛招兵买马,既想抗清复明,又欲攻打台湾。其货船也常受抢夺。郑意欲灭陈,但多次攻打鸥汀未果。至陈铁虎死后,其部下李步弓与辛头领争当首领引起内讧,后辛被李所杀,辛之部下不服,其中有鸥汀卢厝人暗引郑兵攻破鸥汀寨,血洗鸥汀二次,死者近万,幸免者逃走他乡,纪姓人也又一次散居潮汕各地。
官埭是纪姓人聚居之地,因之有“官埭纪”之称。原官埭公社(现龙湖区)辖下官一村(现名洋宾居委)、陈厝合、夏桂埔、辛厝寮、周厝、内、外充公、以及金园区的浮西村,都是纪姓人聚居的地方,总人口约35400多人。散居潮汕各地的有:达濠区、潮安县庵埠镇乔林村、下新安村,澄海市樟林镇,潮阳市竹林,揭东县玉湖镇,揭西县塔头镇,普宁市贵政山,陆丰县甲子镇等。人口约16300多人。居住潮汕总人口51800多人,居海外约四万人。由于纪姓人少有大富大贵者,也少有名人,故龙湖区聚居三万多纪姓人却鲜为人知。市区不少人以为辛厝寮姓辛,陈厝合姓陈,周厝姓周,夏桂埔姓夏,(夏桂埔原名是“虾骨埔”),其实这些村落都是纪姓为主,少有异姓。这都是因纪姓人没出名,而人们对这一带也不了解所致。
正史不见经传现存族谱可考
潮汕纪姓在正史上不见经传,各县志、府志少有留名。但留下族人自编的五本老族谱:(1)现存最早的族谱有嘉靖14年(1536年),九世孙纪朝武修的《潮州纪姓源流录》,该族谱序云:“旧有谱志,遭厄运罹海寇,谱斯失矣,然幸存渔湖一谱不泯”。在1536年以前就已有旧谱存在,但修于何时不明。(2)明万历辛亥年(1611年)4月,十一世孙纪毓初主修的《达濠纪氏族谱》,附有“万历辛亥岁贡进士知潮阳县丞事凌志尹赠”的“毓初公族谱序”。(3)“永历癸巳岁(1662年)4月,十四世孙纪魁黄主修的《重修族谱》,并写有序文。(4)清乾隆年间十七世孙纪文徵编的《贵政山纪氏族谱》。(5)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十七世孙纪振位于浮西写的《潮汕纪氏始祖宋元庞纪公族谱》。这五本族谱的序文对纪元庞的简历记载雷同。
由于历代常有续修族谱,至今从一世祖纪恩开始,其世系宗支分明,辈序统一。现已传至28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