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婺源——黄村百柱宗祠

2013年04月09日 | 阅读:1365次 | 关键词:

婺源黄村百柱宗祠,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前临小桥流水,后贴青山绿树。祠堂为砖木结构,由庭院、门楼、正堂、后堂、后寝组成,面积1200平方米。庭院两侧耳门相通,内列乾隆年间八棱旗杆石四对。前进为九脊顶,五凤楼式门楼。正堂中央悬挂清朝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所题“经义堂”匾额,遒劲有力,为一代大手笔墨迹。大梁上雕刻精致,有“鹿鸣幽谷”、“狮子滚球”、“鳌鱼吐云”、“龙凤呈祥”等。四个石基深刻“鹭鸶戏莲”、“凤戏牡丹”、“仙鹤登云”、“喜鹊含梅”纹饰。前行便是“九级金阶”,现存七级。据《黄氏宗谱》记载,该祠初建时,第三层原有台阶九级,因避讳皇宫“九级金阶”,故撤掉两级。该祠作为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之一,已被列为省级保护文物、国家级保护文物。

一九八二年,在法国巴黎庞毕度文化中心举行的“中国民俗展览”上,江西婺源黄村的百柱宗祠作为宗祠的代表而参展,并引起专家的关注。

百柱宗祠,实为九十九根主柱,是设计者想造个深藏民间的“金銮殿”,还是构造艺术上的巧合不得而知,总之为了避讳,建筑者干脆称之为“百柱宗祠”了。

当初,清华大学的学者们参观时曾写下这样一段文字:开了锁进了百柱厅,出乎我们意外的是这祠堂竟是五开间的,规模宏大,构架壮丽。享堂太师壁上方悬挂着横匾,题“经义堂”三个浑厚的大字……我们打开大门中央门廊,忽然发现,祠堂的轴线不偏不倚正对着一座干净利索的圆锥形小山,叫“金字面”,这正是风水上的文笔峰,以它作为宗祠的朝山,有利于宗族在科第上的发皇成功。

对于百柱宗祠的来历,村民们傅述着一个故事:清代初年,全村人集资造这所祠堂,好不容易造到封顶,没有钱了,于是工匠们散伙回家。爬过一道岭,遇到回村过年的“翰公老”。翰公老名叫黄声翰,是专做捆排流放的木材生意的,赚了不少钱。他把工匠们拉了回来,耗尽全部资材,将祠堂造成了。初造成的时候,寝室前拱门的台阶有九级,叫“九步金阶”。附近岑下村一个财主告密,说黄村“私造金銮殿”,有谋反意图。翰公老已无钱打官司,只好改成七级台阶,并且请康熙朝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题了匾:“经义堂”三个字,悬挂在享堂正中,这才免了大祸。张玉书少年时,母亲在翰公老家当佣人,翰公老资助他读书,所以在翰公老困难时报了恩。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