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氏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庆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庆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庆父,本名为姬共仲,是鲁庄公姬同的弟弟,他时常与王妃哀姜私通,哀姜氏齐桓公的女儿,依仗父亲势力,私下要立庆父为君。鲁庄公姬同有三个弟弟:姬庆父、姬叔牙、姬季友。其中的姬庆父最为专横,并拉拢姬叔牙为党,一直蓄谋争夺君位。
在周惠王姬阆十六年(鲁庄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61年),鲁庄公生了病,因为夫人哀姜没有生子,即无“嫡嗣”,便准备从“庶子”中议立。鲁庄公找来三弟叔牙商量,叔牙因受了其二哥庆父的买嘱,主张立庆父,鲁庄公当时不置可否。又与四弟季友商量,季友泽力主立鲁庄公与其宠姬所生只子公子斑,并当场逼叔牙以死表明拥立公子斑。
当年农历8月,鲁庄公病逝,公子姬斑继位。庆父甚不甘心,便与哀姜密谋,欲暗杀姬斑。恰好有个叫荦的养马人,很有力气,也很鲁莽,因受过鲁庄公的责罚而一直怀恨在心,庆父就唆使荦乘丧期打死了姬斑,另由庆父立了哀姜的妹妹叔姜的生子姬开(姬贾),是为鲁闵公(鲁湣公)。此后,庆父更加肆无忌惮,干脆与哀姜打得更是火热,并越来野心越大。
到了周惠王十八年(鲁闵公二年公元前659年),庆父与哀姜又指使一个叫齮的人杀了鲁闵公,欲自立为君。季友趁乱领着鲁闵公的弟弟姬申逃到了邾国,并发出文告声讨庆父,号召国人杀庆父,立姬申。鲁国人早就厌恶庆父,立即纷纷响应,庆父感到畏惧了,遂逃亡到莒国,而哀姜泽逃到邾国。
季友领姬申回国继位,是为鲁釐公。随后,季友买通了莒国,押回了庆父并将其杀死;因为哀姜是齐公室之女,所以齐桓公很生气,将哀姜召回也杀了。 在鲁庄公死后的几年里,由于庆父串通哀姜连杀了两个国君,而且极度荒淫无耻,作威作福,横行无忌,不但给鲁国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也给国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故而,齐国大夫仲孙湫到鲁国吊唁回去后,曾叹息地说:“不去庆父,鲁难末已。”
在庆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共仲氏,在庆父被杀之后,为避杀伐,多改“共”为“洪”称单姓洪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官位,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齐官吏洪赞,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洪赞,亦称鸿赞,就是秦朝时期的典客,汉朝时期的行令,在汉武帝时期改为鸿胪寺官吏。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政权,改设其为洪赞,为鸿胪寺官署吏员。鸿胪寺的最高行政长官为鸿胪寺卿,副长官为鸿胪寺少卿。
洪赞专职负责掌管传宣赞礼,到唐朝时期按通义字改称鸿赞。后历朝历代鸿胪寺皆设此官,直到后来的明朝时期,改为礼部侍郎。在洪赞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省文称洪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改姓,属于避讳改姓为氏。南北朝时期,北魏献文帝名拓跋弘,北魏孝文帝名元宏,当时北方的宏(弘)氏为避其字讳,多改为谐音汉字“洪”氏。据史籍《百家姓考略》记载,豫章宏氏(今江西南昌)、常州弘氏(今江苏常州)为避唐高宗太子、唐明皇李弘(李宏)之名讳,多改为谐音字“洪”氏。 据史籍《姓源韵谱》记载,五代时期有刘弘昌、刘弘果二族,为避宋太祖赵匡胤之父宋宣祖赵弘殷的字讳,而改谐音字“洪”氏。
本书按:
赵弘殷,是五代时期一员骁勇异常、擅长骑射的战将。赵弘殷先仕于后唐政权,曾带着五百人在黄河边上救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性命,因此深得后唐庄宗的信赖,任为殿前将军。到了后汉时期,赵弘殷官拜护圣军都指挥使。后周太祖郭威起兵推翻后汉建立后周政权后,赵弘殷又在郭威和周世宗柴荣手下效力,先后任铁骑都指挥使、检校司徒,专门统率禁卫兵。赵弘殷有三个儿子,分别为庶长子为赵光美(赵匡美),嫡长子赵光胤(赵匡胤)、嫡次子赵光义(赵匡义),实际上赵匡胤是赵弘殷的二儿子。在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称帝后,追封父亲为宋宣祖武昭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