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古老源流繁杂

2014年10月09日 | 阅读:896次 | 关键词: 姓氏、和

拾荒

和姓是我国的稀有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97位,在全国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293位,人口约19.6万,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01%左右。和姓人口虽然不多,但是源流较为繁杂。其主要渊源如下:

源自掌管天地四时的官位

源自祝融氏重黎的后代。唐尧时,重黎的后人羲和为掌管天地四时的官。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羲和,尧时掌时天地之字,和仲、和叔因以为氏。”

传说尧有四大诸侯,分别主管东南西北四方,史书称为四岳。东岳名叫羲仲,南岳名叫羲叔,西岳名叫和仲,北岳名叫和叔。四岳各自分管四方,又是尧的最重要的臣僚。凡是有重大决策,尧都要与四岳一起商量。在农业社会里,四季气候是很重要的,因此“和”是很重要的官职,地位很高,家族也很昌盛,他们的后代遂以其官职称谓为姓氏,称和氏。

源自军制官吏“和令”

出自两周时期军制官吏和令,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和令,是西周初期在军队中设置的旗令官,以示军纪军威,通常由武艺高强之军官担任,负责把守军门。古代,军营大门至统帅大帐之间一般有三百步左右距离(180米),营门至大帐门之间的通道,称作辕道,为高级军官、探作(侦察兵)的专用通道。辕道上距大帐之间五十步距离的道两侧竖有两杆大纛旗,左为朝廷标志旗,右为统军将领(元帅、司马)标志旗,两旗之间称“和”,就是“军门”,亦称“垒门”。军门以外二十步之内称“辕门”,凡召集下级军官布置作战命令,以及处罚违令将士,就在辕门区域内。排班值站于军门的军官,就称作和令官,由中级将领中选拔出来的军官当值,负责内外军令、情报的传递,以及警卫等工作。在和令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和令氏,后简化为和氏。

源自君王的御厨史

受和,就是御厨史,亦称内膳令,为两周时期设置的官吏,专职掌管君王、王妃、太子们的膳食,并负责君王进膳前的口味品尝和安全检查。受和隶属于天官府司管辖,由君主的亲信担当。据典籍《周礼·天官》中记载:“受和,内饔掌王及后、世子膳馐之割烹煎和之事。”在受和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受和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和氏。

源自宋宣王之弟“子和”

春秋时期,宋国有国君宋宣公子力,他逝世后由其弟“子和”继位,是为宋穆公。子和执政九年,临死时遗诏传位给宋宣王的儿子子与夷,而让自己的儿子离开宋国,到郑国去做事。子和逝世后,子与夷继位,即宋烈日殇公。因为子和在做君主时贤良和气,所以宋烈日殇公给叔叔子和加封谥号“穆”,史称宋穆公。在宋穆公的支庶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和氏,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称穆氏,世代相传。该支和氏与穆氏、戴氏同宗同源。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