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续修黄桥顾氏宗谱的几点体会

2013年04月01日 | 阅读:869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黄桥(怀选堂)顾氏宗谱始修于北宋重和元年(1118)经历代续修,至民国十七年(1928)累计修谱达十八回。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民国至今七十余载未有修事。俗话说“盛世修谱”。改革开放后的政通人和对谱牒文化的发展无疑是春暖花开的大好时机。本世纪初,散居在我市云亭、周庄、月城、青阳等地的我黄桥(怀远堂)一脉数十位族人自发相聚江阴文庙,共商续修大事。经两年多的共同努力,2005年春,26卷(册)新谱终于圆满告竣。
 

  在这次修事中,笔者有幸被推为总纂,负责撰写序言,修订目录,增辑传、例。通过这项活动,不仅增强了族谊,同时自身的思想和文化修养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本文就顾氏的起源、《顾氏宗谱》的始祖及勾践是江阴顾氏的先祖等三个问题谈一点浅粗的认识,不当之处恳请批评。
 

  一、关于顾氏起源的两种说法
 

  顾姓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和很多姓氏一样,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据统计目前全国顾姓人口大约有300万左右,在华夏12000个姓氏中排名第81位。关于顾氏起源,历来有“以国为氏”和“以封为氏”两种说法。
 

  1、“以国为氏”说
 

  唐代《元和姓纂》载“顾伯,夏殷侯国也,子孙以国为氏焉。”史料记载夏商时期,颛顼的后代昆吾氏有子孙被封于顾国,今濮州范县东南28里,君主称顾伯。顾国是夏朝重要的属国,与附近的韦国、昆吾国等都是夏朝在黄河下游的重要支柱和东部屏障。夏末君主桀“持通暴虐、荒淫无度。”顾国和夏朝先后被商部落领袖汤率军所灭,亡国后散居各地的顾伯子,便以国名为氏。
 

  《诗经、商颂、长发》有“书,顾既伐,昆吾夏桀。”“顾”就是指的顾国。《太平寰宇记》说:“顾国在今河南范县的顾城。”《范县志》也明确记载:“顾城在范县城。”因此,顾姓的发源地在范县是有依据的。
 

  2、“以封为氏”说
 

  据史料记载,四千余年前部落联盟领袖大禹死后,葬在浙江会稽山(今绍兴市稽山门外)。禹的儿子启称帝后,在山上建庙祭祀。少康时封庶子无余为顾余侯,定居会稽主持禹的祭祀,后建立越国。
 

  春秋末年,顾余侯后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刻苦图强,终成霸业,成为我华夏历史上著名的帝王。秦汉之际,勾践七世孙,分封于今浙江丽水、台州、温州一带的东瓯王安朱的儿子摇,率领家乡子弟抗秦,楚汉决战时领兵垓下,协同彭越、韩信、黥布诸路大军一举攻灭楚霸王项羽,摇被封为越王;惠帝三年又被封为东海王,都东瓯,俗称东瓯王。宋晦翁朱熹有诗赞曰:“累世侯爵,无穷事功。破秦平楚,受命褒封。封于东海,恩渥德隆。忠竭汉室,勋业谁同。”(《同里西宅别业顾氏族谱》)摇封王后,封自己第二个儿子期视袭无余爵,留居会稽(今苏州市)。顾余侯的后裔遂以封号的首字“顾”为姓,代代繁衍生息于江浙一带。
 

  东吴时,为相十九年的顾雍使吴中顾姓崛起,直至隋唐,顾姓一直是江东顾、朱、陆、张四大豪族之首。唐以后,由于种种原因,顾氏不断向南北各地播迁。至明代,全国各地几乎都有顾姓人居住。但是,在《顾氏宗谱》中,仍把会稽(今苏州)一支称为顾氏正宗。
 

  二、顾氏宗谱中公认的始祖
 

  顾氏起源,有聂来商初的顾伯和夏帝少康之子顾余侯两个始祖,这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但是在《顾氏宗谱》中,却只有顾余侯是各宗家谱公认的始祖。顾伯一脉,至今在《顾氏宗谱》中未见文字。记载春秋前后重要史料的史学名著《左传》,也仅仅只在哀公21年(时顾国为齐地)有“公及齐后,邾子盟于顾”这么一句。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对此,明清著名思想家、族人顾炎武等人认为,主要原因是夏桀被商汤战败后,被流放到南巢(今安徽巢县)。顾国作为夏朝最为亲密的同盟国,顾伯及其子孙自然也在流放之列。作为亡国之人,顾伯的子孙并未象勾践一样发奋图强,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或者是“大多更姓”或者是“中叶衰微,了无表现。”随着岁月的流逝,顾伯一脉便渐渐地消亡了。对于顾炎武等人的分析,笔者限于水平,不敢妄断。但总希望在顾氏发源地之一的河南范县或许能找到顾伯一脉的踪影。
 

  说来也巧,2006年末,我接到河南范县黄河河务局副局长顾双进先生辗转而来的一个电话,继而收到他与我探讨顾氏家谱事项的来信,信中还附来一份濮州顾氏世系总图。收到这份资料,真使我喜出望外。因为濮州在古时不仅辖河南濮阳,范县等地,还辖北临黄河、紧临河南的山东鄄城,郓城等地。可是在查看这份总图时,从头至尾未有“顾伯”字样。图中所标始祖,从越王勾践的父亲允常起到东瓯王安朱,东海王摇,顾余侯期视及陈黄门侍郎顾野王(我黄桥始祖)次第有序,赫然排列。毫不夸张地说,此图与我江南《顾氏宗谱》世系如出一辙。至此,笔者认为,除少数民族顾姓外,华夏顾氏仅剩顾余侯一脉了。

 

  三、越王勾践是江阴顾氏的先祖

 

  2002年12月12日《扬子晚报》A8版曾以显要位置刊登“顾炎武祖先是勾践”的消息。文章报导说,移居上海的太仓顾氏后人,76岁的顾巨川先生在续修家谱时,翻检祖辈传下来的《顾氏铭宗天荣支翰派敏士后房谱》发现江南顾氏实出一脉。从鼎鼎大名的三国宰相顾雍,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唐朝诗人顾况,到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亭林先生顾炎武,其先祖都是同一个老祖宗,即“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越王勾践。
 

  从这篇报导的内容分析,太仓顾氏自西汉起,顾余侯期视(勾践十四世孙)即聚居苏州西郊光福里,俗称铜坑正派(即正宗)。江阴顾氏既然同为江南一脉,与勾践有无关系呢?
 

  在这次续修(怀远堂)《顾氏宗谱》中,笔者对上辈留传的旧谱谱系进行查阅后发现,在第一卷宗谱目录中,依次排列的先祖遗像是黄帝轩辕、颛顼,夏禹、少康、顾余侯无余,越王勾践,东瓯王安朱、东海王摇、吴丞相顾雍,虎头将军顾恺之,唐著作郎顾况及陈黄门侍郎野王等29位。这些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与太仓《顾氏宗谱》所列完全一致。

 

  从黄桥《顾氏宗谱》第五卷的世系部分看,“世系总图”这一标题前明确冠有“铜坑正派”字样,说明“怀远堂”一支确系顾氏正宗。此外,世系还详细表明,黄桥顾氏系出野王(518-587)第二子鸿南侯一脉。元末至正年间自太仓北廓花步里迁居江阴月城黄桥,至今已600余年。乾隆47年撰写的怀远堂《祠堂记》在追溯顾氏历史时,以无可辩驳的口吻记述:“世称江南无二顾。”“至吴丞相醴陵侯雍姓始显,传十四世至黄门侍郎讳野王,生五子俱封侯,为六朝名宦劂后五侯分支,自(光福山)铜坑而散处江东。”
 

  综上所述,江阴黄桥顾氏世系与太仓顾氏的世系确属一脉,可以确认,越王勾践是江阴顾氏的先祖。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