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氏宗祠赋

2013年04月01日 | 阅读:1794次 | 关键词:
 自古上饶文化多底蕴,安坑龚氏宗祠显功力。
 
  宗祠,何许物也?不过是一姓一村同祖同宗祭祖的场所,大不了一两幢房屋,三五扇门牌,十几个先人牌位而已,何足赋哉?然而,龚氏宗祠非同一般,不因高房广屋而名,也不因姓贵族大而显,全在两块牌楼及一座浣纱记石雕上。雕刻历史悠久,手法惟妙惟肖。浣纱传奇,石雕传神。浣纱记记吴越春秋,研究戏剧历史及表演艺术之难得资料。特色历史文化建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坑龚氏宗祠,建于乡野,牌楼显赫,石雕宛然。对青山而筑室,绕流水而修墙。青石门柱,镂花窗牗。山墙高挑,牌楼华丽。堂门宽阔,斗柱勾连相合相扣;屋面平阔,脊柱直拉风水入房。数百年沧海桑田,龚氏族姓虽有兴衰,然宗祠屹立不倒,流传深远。记录嘉行懿德,奖掖子孙贤良,固然因果。其石雕浣纱记,难道不无关系?
 
  当年刻《浣纱记》①浮雕于石壁,刻了前浣纱,又刻后浣纱,记昆腔剧目于龚氏祠堂。传唱吴越故事,激励子孙后人。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范蠡功成乱退,一叶扁舟浮西子。衷情婉转,悲声激越;豪气爽朗,深入人心。44组画面, 242个人物,构思严谨,造型生动,工艺精湛,组组形神俱备,人人惟妙惟肖。一记浣纱雕,千年吴越史,数百年风韵一脉相传。明代戏剧浮雕现,大江南北首次见。
 
  安坑龚氏子嗣,个个努力。躬耕则自食其力,商贾则诚信发财。渔樵耕读,勤俭传家。举族协力同心,合村意气风发。看今日古祠壁雕生辉,愿先贤功德泽被故土乡人,扬名五州。
 
  注解:①浣纱记:根据中国明代传奇作品《吴越春秋》而改编的昆曲剧目。原名《吴越春秋》,共45出。作者梁辰鱼,字伯龙,号少白,江苏昆山人。它借中国春秋时期吴、越两个诸侯国争霸的故事来表达对封建国家兴盛和衰亡历史规律的深沉思考。写吴王夫差率军打败越国,将越王勾践夫妇和越国大臣范蠡带到吴国充当人质。越王勾践战败被俘后,忍辱负重 ,奋发图强 ,听从范蠡的建议,定计将范蠡美丽无双的恋人浣纱女西施(施夷光),进献给吴王,意图用女色来消磨他的意志,离间吴国君臣,以彻底归顺的姿态取得了吴王的信任,吴王果然为西施的美貌所迷惑,废弛国政,杀害忠良。三年后被放回越国。越国君臣苦心经营,终于打败吴国取得成功,夫差自杀。范蠡功成名退,下定决心远离政治是非,携西施泛舟而去,寻找地方去过隐士生活。。此剧虽故事曲折、结构完整但不免结构冗长,但西施形象刻画得较为饱满,人物性格鲜明,它第一次成功地把水磨调用于舞台,并开拓了昆山腔传奇借助生旦爱情抒发兴亡之感的创作领域,唱词优美抒情,昆曲音乐与剧情结合得非常自然,许多富于创造性的音乐段落很好地加强了演出效果。随着《浣纱记》的上演,其中一些精彩的昆曲唱段成了社会上流行的音乐。在这种情况下,昆曲开始进入普通民众的生活。对清代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有一定的影响。明以后在戏曲舞台上演出的西施故事,多源于《浣纱记》 ,《寄子》、《游湖》等零出,今昆曲仍在演唱。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