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国祥:新教育实践研究第一人
新教育是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苏州市担任分管教育副市长时所搭构的一项教育研究平台,朱永新教授曾说:作为一项综合性、整体性、长期性的改革实验,新教育实验追求这样四重教育境界: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其基本观点是: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新教育实验的探索和实施可归纳为“六大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双语口才训练、建立数码社区、构建理想课堂。
这些涵盖着当代教育新理念的倡导,可以说是实施新教育的蓝图规划,但践行新教育则还需要具体的课程规划和身体力行的教育尝试,在学校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以不同侧面的具有个性化风采的案例,来支持新教育生命力的存在。干国祥的加入尝试了什么?证明了什么?具有怎样的影响?
2006年干国祥在思考新教育的《种子-起点-岁月(开始一幅图的最初几笔)》中说:
给我一片沙漠,给我一段岁月,在它的上面终将布满鲜花。
遥远的车山岙的一(1)班是个例证;
中国语文网语文论坛是个例证;
中国教师用书网深度语文是个例证;
……
现在,我开始播下一粒种子,关于一个参与新教育实验的个人的种子,此时此刻,它只能说是无枝无叶无芽更无花。
且让岁月来验收它吧。
我向心中的神灵起誓:我不参与炮制中国式的假实验、假文章。至少从我的口中手下,会恪守研究的基本的道德。
尊重教育真相,这是一名教育研究者的科学姿态,也是我国教育研究中最最需要的一种人文精神。在当代的教育研究中的浮躁和功利意识不断侵蚀着生活在现实中的教育人,耐住寂寞,耐住清贫,播种希望,等待岁月来验收被教育者生命成功的经典教育实践案例并不多见,真正记录和诠释教育人自己经历,在参与教育实践中获得可供他人借鉴的经验和感悟的有多少呢?教育专著并不少见,文字游戏的教育著作更是随手拈来,在这种教育状态下,中国出现当代教育家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需要教育家,需要国外苏霍姆林斯基似的教育家,需要中国陶行知似的教育家,这样的教育家需要教育人扎根学校基层,面对具体课程实施,面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生来成就。干国祥在践行着,在向着这个方向迈进,他的研究姿态和人文底蕴是当代教育人之佼佼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寻找当代教育的气息,不断地播下希望的种子。
主持毛虫与蝴蝶项目研究的启示。干国祥在开展这着一项目时,提到:为新教育实验“营造书香校园”项目提供儿童阅读、师生-亲子共读的书目、策略、理论;意图为每一个儿童寻找到他此时此刻最适宜的童书。他与马玲老师策划主持的这一项目,实践已经证明其可推广和借鉴的价值:不仅仅是为新教育实验学校提供了可操作的课程学习内容,也为改善中国儿童阅读现状提供了成功经验,被众多的学生家长所认可。
毛虫与蝴蝶的项目研究者殚精竭虑,充满人生激情,以生命活力谱写的教育华章,带动引领新教育实验学校和教师的热情参加,那是水到渠成,精彩自然纷呈。至今教育在线论坛中,这一项目研究的发贴数量基本稳定在首位,数量也许并代表不了什么,但一线教师参与的热情和所展示的师生生命拔节的声音却随处可闻可见可感可叹,当然在这一项目研究中,马玲老师的贡献也不可忽视,她的付出也是有目共睹的!
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性阅读项目正是目前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所缺失的重要内容,期待这一研究成果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和完善能够吸纳于课程计划安排或是语文课程标准之中。
新教育小学研究启示。寄托着新教育人教育理想,寄托着干国祥教育理想,寄托着一群年轻人教育激情,寄托着新教育边缘人教育梦想的新教育小学,干国祥任执行副校长时期曾是新教育开展以来最靓丽的,最吸引教育在线网络人眼球的创新教育实践活动载体,不论从办学理念,还是各学科课程教学,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都融入了时代的气息,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备受尊重和关注,本人对那里充满向往和希望,曾在新教育小学开放周跟帖:
——幸福快乐而意义非凡的教师节!这里记录着今天——2007年9月10日,你们一群不知疲倦的年轻人的教育激情!
——什么是创新,这就是创新,在一个个人们熟悉的领域里,潜心研究深入做下去,在参与尝试中表现出独到的自我。
——这里的研究有深度!参与人员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平等对话,学术争鸣,展开了对教材和教学手段的选择,某学段学生共同的心理认知,个体学生的心理感受和认知背景等问题的讨论交流,也只有在一线的教学场景中才会有如此的深度和活力。
——对干老师的课谈点看法:适合学生年龄段特点的教学协助手段才是最佳最有效的策略,成年人对教材的解读意义有很多是需要保留的,把深度留给孩子们在今后的岁月里完成,面对小学生有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育因素,曾经的中学老师敢于走向小学的课堂是一个跨越,不论一堂课的是否成功,仍旧希望有高层次的教师涉足小学的教学,这是提升小学教育发展改进小学课堂教学的希望所在,这也是新教育小学的希望所在。
——从提供的图片孩子们的神态上,看到了新教育小学的希望——孩子们的精神获得了解放;从几百个孩子同在一堂,看到了班级授课方式不再唯一;从教师的研究内容,看到了真实的主动研究者……这是走出伪教育的良好开端!支持你们!
干国祥在新教育小学尝试构筑有效教学框架,追求理想课堂程式,派生出了大量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案例,以此推动了新教育有效语文课堂研究。晨诵午读暮省——新教育儿童生活方式的尝试,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等项目的研究,这些都在新教育小学有着真实鲜活的实践与呈现。
然而,教育评价制度并没有让干国祥跳过应试教育的藩篱,无意评价今天的新教育小学,想告诉大家的是,第56号教室里发生的奇迹,绝对不会发生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之下。
干国祥曾发帖在《站在芦滩遐想》中再次表达他的教育理想和追求: 把一粒梦想之种,埋进它的土里,长出一所众目所望的学校。守着这个梦,它已经焦灼地等候了好几个季节了,那萋萋的苇草已经没腰,而曾经承诺的春天的树,夏天的花,以及白墙黑瓦的房子,或青砖的庭院,都还只停留在图纸和梦想中,空听那秋蝉唱过了,夏蝉又即将唱起。
读过这段文字之后,让人产生莫名的一种悲哀,干国祥拥有一所贯彻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新教育小学的梦想为什么这般难以实现。我想最缺的也许是资金,为什么不向社会和教育体制内申请资金的,慈善企业家只要有一家资助,也能帮干国祥办成一所他所向往的学校。
也许只有拥有学校实践,才能成就他的教育理想和人生价值追求,干国祥仍旧在等待。
这几天,出入于干国祥的博客之后,突想,这样来诠释、解读干国祥能够达到为文前的预想吗?在企图客观表达干国祥的教育活动,以给人启示时,却甚感力不从心,越感自己言说的苍白和无力,简直就是黔驴技穷,文字永远也不能将富有勃勃生机的生命描述准确和完整,充其量只是一个个不同的断面和视角,我所面对的是网络版本的干国祥,就像是阅读教材文本那样,而生活在真实中的干国祥,应该是带有全息教育因素的教育人、社会人,那是无法解读和破译的生命书。当然,干国祥的教育作为,离不开他的诸多同路人,还包括他的对手。
探究新教育经验的可推广性,打造中国当代教育实践的一个典范案例,从个性探究中归纳出当代教育的共性,去影响更多的老师们,去影响众多的学生们,那才是新教育干国祥的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