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干国祥 当代绍兴文化代言人
干国祥,绍兴人,一个现代网络的教育人,走红现代教育网络的文化人。
绍兴,与干国祥血脉相连的那个地方,我们大家并不陌生,是经常在阅读中迎面而来的众多中国名人的故乡,是略有中国文化视野的文人墨客所熟知的一个地名。虽不曾到过绍兴,但知晓那里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现在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全国著名的全球纺织城与世界纺织品贸易中心,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并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和2008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些对于今天的话题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绍兴出师爷,这一名不见经传的特有地方文化现象,究竟给今天的绍兴人——干国祥留下了怎样的烙记呢?
我们上溯华夏文化的渊源,绍兴,流传下了“大禹治水”的传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 “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的故事书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治理黄河水患,用智慧改造自然,为社稷而舍弃小我,并成为后代华夏儿女所共有的精神文化财富的先圣神话。
春秋列国纷争时代的绍兴,出现了越王勾践凭着“卧薪尝胆”战胜吴国的故事。也不知是大禹治水的智慧,还是勾践的“卧薪尝胆”,还是原本就地杰水灵,绍兴人的坚韧意志,励精图治,奋发勇进,名人辈出的文化现象却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大书。
当代人的干国祥是不是不断解读着这部书的秘密,并在这部书的滋养润泽中修炼自我的呢?这要慢慢阅读他的人生,去寻找答案!1988年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他拒绝成为优秀教师,拒绝参加必要的进修,拒绝走上一条‘仕’的道路。”(童喜喜)随后是十余年的孤独和坚持:“我只能生活于真正高尚的人中间,真正大度的人中间,真正执着的人中间,真正追求永恒性的人中间……否则,我的小小的种子会被晒干,会枯死。”他如是说。1998年,他认为自己开始知道生命中的语言密码如何被书写,2002年第一次携妻陈美丽带女干如云,奔向了永无目的地的人生征程。
这是那一声文化号角在催促干国祥的脚步呢?!
这是行走当代立交桥。
让我们再来跨越历史长河,来到明清时代,中国文化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即绍兴出师爷。师爷本是专业性极强的幕僚,始于明朝,盛行于清代,褒贬不一。清代有句俗谚语叫“无绍不成衙。”绍兴籍的师爷遍布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衙门。其名声极大,故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称谓——“绍兴师爷”。
为什么呢?
我想,这可能与“大禹治水”和“卧薪尝胆”不无关系,也许是先祖们的精细谨严、善于谋划特点,在绍兴特有的社会交往,为人处事,思维方式上形成了渊源流长的独特文化,人文素质代代相承,这方人的心智素养自然会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当地朝朝代代的后来人。
从清代的绍兴师爷来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处世精明,办事审慎,善于言辞,工于心计,是智囊人物的理想人选,易得幕主的欢心和信任。自古以来绍兴这地方地少人多,人口密度与耕地比例失调。离乡背井,另谋出路,又是绍兴人的一种人生选择。仕途难略,文人走文路。师爷文化也许是依附于绍兴鲜明地域特色而存在着,且独树一帜。
人们常说, “七里不同风,八里不同俗”,的确如此。无论何如,绍兴比较牢固浓厚的文化根基就打造出了绍兴的众多师爷们,形成了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景观。
进入华夏文明的现代文化中,1938年10月19日,生于江苏淮安,拥有当代人无限爱戴的周恩来总理,在武汉举行的纪念 鲁迅先生逝世两周年大会上作了演讲,他一开头就说:“我想,在今天鲁迅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会上,大家都是诚意的来纪念鲁迅先生的。我自己不是文学作家,然则我参加了文艺协会,同时在血统上我也是鲁迅先生的本家,因为都是出身在绍兴城的周家。”周恩来,一个在二十世纪世界上最响亮的名字之一,同样是绍兴人。
开创新中国的领袖毛泽东在1961年9月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国现代思想文化战线的主将和旗手——鲁迅,赋诗:《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一首是“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一首是“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在这两首诗中,毛泽东高度赞扬了鲁迅精神,绍兴人文精神,还有自号鉴湖女侠的清末女革命家秋瑾烈士……把绍兴称之为“名士”之乡。
“立人为本”思想是鲁迅精神的精髓所在,为民“呐喊”和“孺子牛”意识是鲁迅做人的道德内涵,民族的“劣根”性批判把鲁迅推向了中国文化思想的顶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彻骨批判,前无古人,后没见来者。
鲁迅先生在3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创作了无数震古烁今的小说、诗歌、散文、随笔、杂文和译作,给我们留下了600多万字的宝贵著述,尤其是600多篇“投枪和匕首”般的经典杂文。
鲁迅一个响彻世界的文豪,又一次把绍兴的文化精神壮大。
那么,作为承载着师爷文化,流淌着鲁迅精神血液的当代文人——干国祥,抛开师爷影响,我们考究一下,他究竟有没有鲁迅情结,有没有丝丝毫毫鲁迅的影子呢?我在寻找,也许其他人也在寻找,结论,在已知之中含有许多未知。
为此,我首先想到的是,应该到干国祥的精神家园去寻找答案:《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干国祥博客》,于是对首页的阅读导引进行了篇数复制:行动日志(121),毛虫与蝴蝶(51),教育故事(5),呵护童年(23),深度语文(106),教育大话(32),流砂岁月(161),新教育实验文件(63),航海日志(135),汶川512-心灵的慰藉·榜样与前鉴篇(3),汶川512-心灵的慰藉·探索篇(32),我统计出总篇数为:732篇。这732篇肯定不是他写作的全部,究竟多少字数,多少篇,也许不好统计。但是干国祥的写作数量和质量是教育在线上人人最熟悉不过的,几乎篇篇精华,篇篇独到,用他特有的言说方式,向教育人,向社会,表达着他的精神存在和生命意义。
历史悠久,世代相传,独领风骚的绍兴文化篇章,打造了生活在当今时代的干国祥,他的今天和未来,能否成为绍兴独特文化的当代代言人呢?这,也许只有他自己才能能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