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氏郡望

2013年07月10日 | 阅读:668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古称“太原”有二:①商末周初的太原又称“大原”,故址在周之西鄙泾洛之北,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北部地区,中心区域在固原市古大原城遗址一带。西周初期,周穆王出兵讨伐西戎,曾一度打到太原,即指该地区。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 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高阳郡:历史上的高阳郡有三:①战国时期为高阳邑,亦称高阳乡,在今河南杞县西北部,秦朝末期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其“高阳”即指该地区。②东汉桓帝时期(公元147~167年)又置高阳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高阳县一带。晋朝泰始初期置高阳国,治所在博陆(今河北蠡县)时辖四县,辖境包括今保定、清苑、高阳、博野、蠡县等地。③北魏时期另置青州高阳郡,辖地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县西北部一带。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
  平昌郡:即顿邱郡。据《宋书·州郡志》记载:“顿邱,二汉属东郡,魏属阳平,晋武帝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分淮阳置顿邱郡,县属焉。”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清丰县。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国(约公元五世纪)将顿邱郡改成徐州平昌郡,治所在顿邱,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中部地区。
  安丘县:亦称斟寻国、淳于国、渠丘。夏、商时期为斟寻国,西周属淳于国,春秋时期分属杞、莒、纪三国。安丘古称渠丘,在春秋时期,渠丘属莒国,莒子朱封于该地,称渠丘公。在《左传》中记载:“鲁成公八年,晋使申公巫臣如吴,假道于莒,与渠丘公立于地上”。战国时期安丘大部属齐过,少部属鲁国。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置安丘县,安邱因其地在安平东邱,故名。据《史记·高祖功臣侯年表》的记载:汉高祖八年(壬寅,公元前199年)封将军张说为“安丘懿侯”,食邑古渠丘地三千户,国名“安丘”。汉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8年)置安丘县。后在历代曾更名为诛郅、牟山、辅唐、胶西等。北宋开宝四年(辛未,公元971年)正式改胶西为安丘,其后因之。1994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安丘县,以原安丘县的行政区域设立县级安丘市。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